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堅尼地城站,停車暫借問。

2014年最後一天最後一篇,不回顧甚麼大事,只想同大家說一個story——你可以當真人真事,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杜撰故事。

1.
2014年12月27日的三更半夜,收到一個來電:「聽晚陪我搭程地鐵OK嗎?」
很久沒聽過這把聲。是傑(化名)。做某份工時認識的。有段時間熟到經常約埋食飯睇戲及亂咁行——真的是亂咁行,沒有明確起點更沒有預設的終點。
但也會有偏愛的地方。像傑,他偏愛行上環西環。亂咁行得最密的時候,我們會在上環地鐵站落車,沿著電車路行去堅尼地城,然後折返,全程約四粒鐘。我想我生命中大部分流連上環西環的時間和原因,都是因為傑。

2.
傑想我陪他搭的是那條港鐵西延線。
超快地我們已身處堅尼地城站月台。「跟住去邊?」我問,傑沒答,只在月台徘徊,期間列車不斷到站、駛走……不知多少班列車到站又駛走後,傑說:「走咯。」我想爆粗,但又跟著他走上地面(不跟著他,我那堆粗口爆給誰聽?)。
「我來,是想看看她有沒有守約。」
「她」的名字叫玲(化名),是傑唸大學時,某次聯校活動認識的。玲讀港大,住堅尼地城。傑記得第一次搭電車送玲回家時便白癡地說:「乜堅尼地城不是商場?」傑一見到「城」字,就以為是幢跟新城市廣場類似的大型商場。
傑與玲是不是拍拖?我當然不知道,甚至連傑本人也不知道(畢竟他從沒向玲說過「我鍾意你」或任何意思相近的話);他唯一知道是,每一次他都會陪玲回堅尼地城的家:先搭地鐵到上環站,上地面,在西港城附近轉電車。然後傑就搭小巴到銅鑼灣再搭小巴落旺角再搭小巴返沙田(難怪傑超憎小巴)。
因為玲,傑知道了很多自己過去不知道的事:1.塵世間原來有一個林士站,預留給東九龍線而設的,後來起不成,站和月台卻一直留下來;2.去到《凶榜》裡秦祥林住的那間屋的所在(屋已拆了九世);3.幫襯了很多West End的老舖食店,有些好食有些得個名;4.Pet Shop Boys有首名曲叫《West End Girls》,他總認為這首歌是代表玲的(事實當然不是啦)……

3.
半年後某個夏夜,傑如常陪玲回家。那夜超熱,在電車上的傑自言自語:「唉如果有地鐵便不用捱熱……」
到了玲住的唐樓,她說:「以後不要再陪我返屋企了。」傑想問原因但沒有問,玲再說:「我們不要再見面了。」然後便自行步上梯間。傑望著拾級而上的玲,直至她的背影完全在眼前消失。而他滿頭是汗。時間是晚上9時半。那一年是1996年。
數星期後他收到玲的email:「如果有一天地鐵港島西線通車,約你晚上9時半在終站月台。我想見見那時候的你。」
傑當時想:乜會有通車的一天嗎?

4.
「喂喂喂咁剛才佢有冇現身?」我問。我認為我有權知道答案。
傑沒有回答,只說了句「不如去搭電車」——明顯好憤怒的我大嗌:「嗱嗱嗱大佬你唔好喺度懶型吖!」但傑依然沒有回答,只是走到電車站,懶型地。
「正如我從來都不了解玲,我也從來不了解堅尼地城,根本不知道這條線對這裡的生活帶來甚麼影響。」傑說,繼續懶型地。而我依然得不到我想知的答案。(完)
(這個故事有沒有教訓?有啩:每個人總有一些好耐冇見的朋友同學舊情人諸如此類,如果你一直好想跟他們再聯繫但又找不到一個好時機,就趁這.一.天吧。)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08


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

平安夜,升仙夜,Yeah……


























Yeah?Yeah甚麼!如果要在塵世找一個最憎聖誕的代言人,我當仁不讓。

1.
有甚麼實例證明我憎聖誕節?如下。
曾經有個女同事唧起把聲懶cute地說:「聖誕好浪漫啊!」我厲聲道:「超!端午中秋就不浪漫嗎?」
我不記得該女同事的反應,只記得佢從此以後都冇對我任何發言俾回應。
實例,只得以上一個咁多。但正如憎一個人不需要成日講出口,憎一個節日也可以長期擺喺心度。
對我來說,聖誕,不過是一日假期。
Why不是兩日?因為我放勞工假,勞工(無論有冇收到聖誕禮物),是注定冇資格享用boxing day的。
當大部人都能在boxing day放住假享受拆禮物的浪漫樂趣,我感受到的,只是不.平.等。嘿。

2.
但咁憎聖誕節的我一樣有送過聖誕卡。更離譜到親手繪製聖誕卡。
真人真事。讀書年代(不詳細交代讀幾年班了)某個隆冬,我想追某個女同學,男同學見我心思思便建議:「一於趁聖誕節送張寫滿你澎湃而濃郁愛意的handmade聖誕卡吧。」我問佢Why?男同學解釋:「聖誕夠晒浪漫,女仔特別易追,你不知道嗎?」——只怪當年的我冇細心思考頭兩句的邏輯便信以為真。結果?不贅了。
幹下如此違背自我的事,只因我曾經錯信一個假象:聖誕,是一個充滿奇蹟的鬼佬節日——只有鬼佬節日才會有奇蹟,你絕對不會認為在端午或中秋及重陽會出現甚麼奇蹟(比常人食多五個糭吞多兩盒冰皮而不肚痾並不是奇蹟),但一到聖誕,一望見那些雪人鹿車聖誕樹聖誕老人,我們就會近乎撞邪地由體內產生一份所謂warm,warm到我們對聖誕產生諸種浪漫幻覺。

3.
曾幾何時的我不是咁憎聖誕的。我也曾期待過聖誕,更度過一些快樂的聖誕——主要發生在有點遠古的童年時少年時。
我記得讀幼稚園第一次收到由(Miss喬裝的)聖誕老人送的小禮物 / 我記得小學時第一次出街食聖誕大餐,餐後發現豉油雞比火雞好食十萬倍 / 我記得中學時第一次約埋同學在平安夜到尖東躝街,去華懋睇午夜場,期間路過「大富豪」時同學說:「第時我哋事業有成就落club慶祝!」(自「大富豪」結業後我頓失人生目標:事業有成又點?反正已經冇club可落……)
然後,長大成人成功返工,大部分平安夜聖誕節都在公司安然度過。然後再然後,我只知道平安夜條街必定人多擠迫,收工後,儘快返屋企食火辣的Pizza薯片比較warm。

4.
嚴正聲明:我憎聖誕節,不代表我憎聖誕歌(但我堅憎《平安夜》),尤其《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更是令我無比亢奮的一首!過去,我只知道首歌在歌頌聖誕老人,直至認真閱讀歌詞才發現,首歌原來由頭到尾都在勸喻細路務必要乖,唔好亂嗌唔好躝街,那麼挑通眼眉的聖誕老人就會為乖乖入睡的你預備一份厚禮。Yes,這是一場交易,更是一個恐嚇。
問題是,呢啲嘢嚇到細路,呃唔到大人嘅。
於是,有關方面特別為大人預備了一首《Policemen is Coming to Town》:You better watch out / You better not buy / Better not shout / I'm telling you why / Policemen is coming to town...
作為大人的我突然感受到一份warm。一份來自慈母(澎湃愛火)的warm。我重新愛上聖誕了Yeah!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07


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9):留下只有思念,而我思念甚麼?















這是2014年最後一篇「浪漫月巴睇女星」。我決定寫梅艷芳。然後我立即後悔。

1.因為嚴格來說,我不是梅艷芳fans。不是fans的我,可以思念甚麼?於是,在沒有上網找任何資料情況下我嘗試靜下來去想:我可以記起她的甚麼?
2.首先,記起1982年那一夜,原來我是睇住電視見證著梅艷芳贏得新秀冠軍的一刻。我還是小學生,不知道甚麼才是流行音樂,只知道流行音樂就是廣東歌。當時沒有人說要挽救廣東歌,因為大部分人都聽廣東歌;聽廣東歌,很應份的事,也大概是很有型的事。我有記錯嗎?應該沒有吧。
3.然後我記得,TVB播《IQ博士》動畫前,把港版主題曲事先張揚,更讓家庭觀眾齊齊競猜由誰主唱這首(我至今仲識得背的)主題曲。當年的我點會估到,能夠唱出《IQ博士》那份搞鬼味的人,竟然同時把《香城浪子》主題曲《心債》那股哀愁唱出。但我仲細,歌唱這回事的確嚴重超出我知識範圍。
4.然後我記得,因為《壞女孩》,我首次認識世上原來有一種歌叫,禁歌。問題是,純真的我只知《壞女孩》是禁歌,但根本不知道這首歌禁在哪裡,也不知道林振強在歌詞中所寫的那個女孩究竟壞喺邊忽——奇怪是,在完美地不明白歌詞情況下我依然識得跟住唱,可能是我記性好,也可能是那年代的廣東歌真的易入腦。
5.然後我記得,那一年專心收看十大勁歌金曲總選,梅艷芳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嗱嗱嗱,當年的不成文規定是這樣的:在其他頒獎禮攞唔攞到最受歡迎女歌星?無關宏旨。總之,最緊要在勁歌總選攞到最受歡迎女歌星,才是真正最受歡迎的女歌星。
6.然後我記得,對比其他同年代女歌星,梅艷芳是首位將視覺形象結合歌曲主題的:每一首派台歌每一個唱片封套,都是一次視覺盛宴;每一次額外提供的豐富視覺元素,都為(本來已好聽的)歌曲add了無限value——我承認,當時的我(甚或大部分人)都不會理會這是否歌手本身的statement,總之,造型夠勁便已足夠,足夠成為我與同學小息時放學後的話題(說到話題我最記得梅艷芳最掀起話題的一個強勁造型:烈焰紅唇。紅唇烈焰極待撫慰,柔情欲望令正值青春期的我迷失得徹底)……
7.然後我記得,梅艷芳出道後冇耐已經拍戲:《表錯七日情》的負心女子、《緣份》的富家女、《歌舞昇平》的有情有義紅歌星、《神探朱古力》的女警,直至《胭脂扣》那念念不忘生前愛人十二少的女鬼如花……可以說,喜怒哀樂她統統演繹過。Why我記得?因為當年大人鍾意帶細路入戲院睇港產片,很多港產片一早入了心。
8.然後再然後,我記得,1989年,「民主歌聲獻中華」,梅艷芳是台上的其中一個——其實我仲記得當年有份企喺台上的其他人,但事隔多年他們大部分都不願回首過去,我也不好意思舊事重提,提起人家今天最忌諱的事了。很多年後,梅艷芳這樣說:「如果我在支持六四方面半途而廢,就會好浪費以前所做的一切,如果我現在放棄,就連一線生機都沒有了。」然後我想通了一點,梅艷芳留下的百變形象及角色,即使大部分是度身訂造,但講到尾始終是另一個人的創作與想像,就算再能代表負責演繹的她,也一定不是事實之全部——她真正令我思念的,是她以個人意志,一以貫之地在舞台以外做一個忠於自己、不忘初衷的人。
9.最後我記得的是,2003年12月30日,返緊工的我在office聽到隔離娛樂組說:梅姐走了。同事反應大致如下:A.愕然;B.傷心;C.「哦。」;D.不發一言繼續工作;E.「喂一陣去邊度食飯吖?」——那一年,我們似乎都習慣了人是會突然離去。
10.11年後一個凍到爆晚上,我以凍到僵硬的雙手打著這篇文,聽著梅艷芳的《夢伴》(Yes,就算我不是她fans但真心喜愛這首歌),幻想著她離去一剎是抱著哪種心情?是憂憂愁愁的走了?還是……
我當然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梅艷芳原來為(明明不是她fans的)我留下這麼多回憶。一切已失去,不可以再追。而往事(並不)如煙。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06


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ROBOCAT 403(原來漏咗po~~)


只差乜乜,我就可以乜乜乜!



























年尾,檢討過去之際,竟然給我發現了一種嶄新的逆向思考方法,實在不得不多謝亞視超高層葉家寶。

「就快寫完」所隱含的不確定
我有一個堅守多年的陋習:唔忍辱負重到臨交稿一刻,都唔願死去寫稿。
過去每當編輯追稿時,我只會以一種類似急到瀨屎的腔調回答:「萬分Sorry!就快寫完!」而有理田相信,冇人會信我真的就快寫完(連我自己也不信啦)。
但這一篇的重點,不在說明Why每次都要用「就快寫完」這句(冇人會信的)說話,而是展示「就快寫完」這四粒字的局限:
1.就快,即係幾快?「快」的量度是用地球運行的時間?還是《星際啟示錄》那個鄰近黑洞的星球?
2.OK,身處地球的我當然是用地球時間啦,但「就快寫完」究竟是指仲有一秒寫完?仲有15分鐘寫完?抑或是仲有1 hour才寫完?
3.基於「就快」無法被量化,衍生了一種不確定(以及不安定)。Yes,塵世間大部分編輯都keep住被這句「就快寫完」折磨,被這份不確定搞到不安定。
多謝葉家寶。他啟蒙了我,我終於諗到一個妥善解決方法。
以後每當再遇上編輯追交稿,我會作出以下宣布:「親愛的編輯,我只差1,000字就交到稿。我也希望篇稿愈快解決愈好,不想拖延,謹在此向你致以深深歉意,同時感謝你的專業和保持克制。」
這不是比起就咁一句「就快寫完」來得既明確又坦白兼大方得體嗎?嘻。
(月巴按:這一個欄的字數,大約一千多少少啦。)

只差6個冧巴,我就可以中Mark Six頭獎吧!
生活充滿各種不足,我們往往只會消極審視。
這些不足,自然是構成我們做唔到某些事的原因,但如果願意積極地作出逆向思維,所謂不足,其實也能夠成為一個( short-term或long-term的)目標。
就像葉家寶口中那1,500萬港幣,冇錯,的確是亞視員工仲未出11月份糧的(唯一)原因,但換轉一個角度去看:哦,原來只要有1,500萬亞視員工就有得出糧咯喎!——成件事不是當堂變得很勵志和正能量嗎?
以下,是我利用這種逆向思考法作出的一些延伸應用:
1.某電視台:只差廿幾點,我們的收視就可以超越友台!(上述數字以2014年收視作標準而釐定)
2.某警務處處長:只差90,000條頭髮,我就可以擁有一頭惹人羨慕的濃密秀髮!(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成年人應有100,000條頭髮)
3.某議員:只差一個腦,我就可以完美分辨串流和下載!
4.某堆高官:只差一顆良心,我們就可以似番個人!(問題是我哋份工冇要求我哋帶埋良心返工,所以當我哋冇講過啦)
5.某專家報告:只差唔知幾多百億,高鐵就可以起好通車!(但不要追問幾時起好……)
6.某高級警員:只差一張大合照,就代表忍辱負重的我們完成這個mission!
7.某區議會議員:只差一個「s」和「t」,我就完美地串啱Merry Christmas!而唔會串成Merry Chrismax……
8.某同一陣營議員:你咁都串錯?我只差一個「e」就串啱!而家串成Marry Christmas!一日最衰都係個助理……
最近速讀完一本書,《思考的藝術》,作者Rolf Dobelli介紹了52種日常思考的謬誤。其中一種「自利偏誤」,即某類人就是從不自責,從不承認自己過失。這似乎是我城近年的一個集體思考潮流。
深受這潮流影響的城中某月巴:只差6個冧巴,我就可以中Mark Six頭獎吧!——這是一種謬誤,但這謬誤很人之常情吧。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05


ROBOCAT 404


浪漫月巴睇女星(8):葉子楣的意志與表象世界


























此時此刻塵世間,似乎冇人願意為葉子楣寫一篇文章。那麼,就由我去寫吧。

1.Why突然想起葉子楣?因為早幾日突然在公司瞥見一隻《女機械人》DVD——一直以為唔見咗,原來只是被我放了在枱頭那棟疊得超高的雜誌上。孤高地,封晒塵。
2.但我忐忑,於是趁與同事晚飯期間,問問他 / 她們對葉子楣的感覺。同事C(女):「《跛豪》。你一講葉子楣我即刻記得嗰場戲,好侮辱。」(如果你睇過《跛豪》,應該知道是哪一場戲。)至於同事C(男)和同事L(女),沒有發言;然後話題發展到當年各種有關葉子楣的傳說上,傳說終歸是傳說,大家說個沒完沒了……
3.「佢係咪第一個露點女星?」同事C(女)問。「NoNo。佢從來冇露。」我答得肯定,比起別人問我磅數時答得更肯定。
4.回到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葉子楣以一種(唔知點形容才貼切的)雷霆萬鈞姿態襲擊香港娛圈,武器,就是她的過度浮誇身材——至於那種過度浮誇有幾真實?我當然不知道,亦覺得不重要,反正大部分人只重視她親身提供的表象。
5.所以每逢有她參演的電影,都例必出現她的過度浮誇表象——大家心知肚明,觀眾睇葉子楣,就是想睇她body(的局部)——葉子楣一直都被物化處理,而既然被物化,自然容許斬件呈現。
6.葉子楣似乎徹底了解外界對待她的意志:你們既然只(識得)看我body(的局部),OK,我一於只提供我局部body的局部。在那個三級片風潮下,大把女星爭住毫無保留展示自己body,偏偏一直只給人聯想到body的葉子楣,竟然從來沒作露點演出。我真心認為這是很驚人的創舉,創舉不在於她做咗,而在於她不.去.做。
7.至於佢做戲做成點?Sorry,冇乜人有閒情或餘暇兼顧。葉子楣在大部分電影裡旳角色基本上都是可有可無,她的存在,不是被安排用body(的局部)作招徠,就是被拿來作為被取笑的「物體」,例如《跛豪》那一場叫同事C永世難忘的戲,又例如《女機械人》這一齣絕對偽科幻三級片,葉子楣的角色被設定成一個對性愛擁有強烈好奇的女機械人,於是順理成章安排她到馬檻擔任妓女放蛇(基於能夠寓工作於娛樂,佢個角色對這安排表示極度welcome),以便生擒那個殘忍鹹濕的男機械人(這類劇情,現在應該不會有人夠膽寫;就算真係寫咗,都未必敢拍)……葉子楣的body讓她成為那年代的icon,但同時也是被剝削的憑藉(有時甚至連角色名字也剝削埋一份,例如她在某齣戲的名字叫作「曾碧波」)——她成為一個年代的icon,正是透過一個持續被剝削的過程來完成。
8.當年葉子楣演的角色,都是不需要甚麼演技的,因為最好的演技已經由她的「body(局部)language」完美演繹了。她的body強大到連頭腦和意志也被剝奪。她的角色不是「波大冇腦」,就是「波大冇腦」;這形象甚至延伸至現實,外界眼中的她就是這麼樣的一個人。而她似乎冇乜所謂,只管盡力娛樂大家(前提是絕不露點)。
9.真正讓她做女主角的只得一齣,《夜生活女王之霞姐傳奇》。在這齣偽傳記片中,葉子楣原本是個點心妹,然後在不同類型臭男人剝削下,掙扎求存,尋覓不用被男人干涉侵犯的一席之地——即使幫她找到這片一席之地的,很大程度上還是男人。
10.最後想說一件事。我做過娛樂雜誌,在一次例會中,負責偷拍追蹤的同事,說他巧遇葉子楣帶愛犬散步,望落,她很平凡,平凡到你絕不會在她臉容上搵到昔日那個葉子楣。同事跟她閒聊了幾句,她OK友善,還問同事可否幫她找一個女記者的聯絡方法——她們相識於90年代,後來沒再聯絡,很想知道對方近況……聽到這裡,一個孤寂女子的形象突然唔知點解地浮現在我腦海,偏偏這一刻阿頭突然殺出一句:「咁佢個波仲係咪咁大?」那一刻我只能做的,是陪笑。這下陪笑令我睇唔起自己。我參與了一個剝削行為,剝削了一個明明已經在用自己意志活下去的人。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我的志願是,不要賣龍蝦!
























年尾,總是令人不禁回顧過去。在回頭已是百年身之際,我不禁想起N年前上作文堂時,書寫我的志願的情境。

我的志願往往只是我的一廂情願

我的志願,我們一生人總會面對過的題目。
當年我(老作)的志願離不開一些專業人士:律師、醫生、工程師,總之都是家長老師長輩一致認可的(高薪)職業,而絕對不會咁純真地寫想做清道夫(不是足球場上那一種)——即使小學課本明明高舉清道夫這職業是多麼的偉大。
至於原因,也政治正確得很。做律師,是希望伸張正義(我承認我深受《誓不低頭》胡楓角色影響);做醫生,是希望醫人(奇怪是我們只會寫普通科醫生,而不會有人寫想做婦科醫生);做工程師,是希望起樓(當年的樓很純樸,還沒出現觀月.樺峯這類反叛不羈又調皮的樓盤)……
結果,我自然甚麼都不是。唯獨在「不專業」上算是做出一點成績。
成長讓我們明白:「我的志願」只是作文題目,好少可真的成為我們的未來——Shit,咁作嚟做乜?
最陰功是,任何學生書寫「我的志願」時總會對未來存在或多或少的憧憬(憧憬則往往基於當時的現實情況而推理),偏偏這題目就像一張永不兌現的期票;所以在你投入地作文的同時,其實也在陰濕地讓你對個人未來作出不必要的美麗幻想——Yes,根本是在明玩你。
所以,搣時和阿Sir們,為了下一代著想,不要再叫學生寫我的志願是要做乜乜乜了,一於改寫我的志願是不.要.做乜乜乜吧,至少可以讓同學們在否定的過程中,刪除某些多餘選項,讓目標更清晰明確。

以下,是我的10個志願

1.我的志願是不要做TBB歌星,因為冇得唱歌之餘,仲隨時要在台慶扮(一隻有近視的)棋。
2.我的志願是不要做atv職員,因為高層們開口埋口標榜良心,令作為低層員工的我好大壓力(要知道,遲出糧已經令我生活構成重大壓力了)。
3.我的志願是不要做建制派議員,因為會顯得我是電腦白癡(而我明明懂得分辨串流和下載)。
4.我的志願是不要做民主黨議員,因為會顯得我得個「講」字而且講足幾十年,感覺很阻住地球轉。
5.我的志願是不要做警察,因為我自小已極度討厭玩扑傻瓜(被扑的又明明不是甚麼傻瓜),反而在精人出口笨人出手的原理下,我彷彿做咗笨人。
6.我的志願是不要在香港做青年,因為我不得不多往內地考察,考察完還未夠,要去埋海外發展……但我真心唔想咁頻撲。
7.我的志願是不要在香港商場租舖做吓生意仔,因為業主隨時將成個商場租俾大商戶令我被迫去做番打工仔。
8.我的志願是不要(只)做千萬富豪,因為現在1,000萬只能買太古城,到幾十年後隨時只夠買村屋——天台上的帳幕乙個。
9.我的志願是不要做特首,因為截至目前為止的三任特首在乞我憎方面都太出類拔萃,我不想成為一個乞自己憎的人。
看到這裡,或者你已經按捺不住質問:「一味否定否定否定否定否定,你條月巴究竟想做乜?」
我的答案不過是:「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其實我只想做一個人啫。」
哎呀講漏咗我的第10個志願——不.要.賣.龍.蝦。因為每當見到龍蝦,都令我想起某個人的阿媽。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ROBOCAT 402:集體BBQ again


浪漫月巴睇女星(7):我不寫家麗,誰寫家麗?



















塵世間似乎冇乜人願意為吳家麗寫一篇文章。那麼,就由我去寫吧。嘿。

1.但寫之前,我忐忑,忐忑到, 分別WhatsApp兩位人士傾訴。
2.第一位,編輯J(男),反應如下:「嘩,正呀!」「撐!」「吳小姐是經典人物!」睇完他一連串慷慨激昂的感言後,我說:「世人一直忽視她!」編輯J立即回了句:「我沒有。全公司知。」
3.第二位,同事C(女),反應如下:「冇咗佢嗰十年左右,邊個接棒做風塵女子?」我答:「好似冇。」然後我們先後提到兩個曾經有望接棒的女演員名字,但諗諗吓,第一個,完全唔係吳家麗嗰皮;而另一個,就「really cheap」。再然後,傾到幾年前那齣(奇片)《出軌的女人》,同事C只拋下一句:「吳有壓場感。」
4.兩輪傾訴過後,證明我的決定冇錯。塵世間不只得我一個人高調頌讚吳家麗——我估,只是大家平日不會貿貿然主動講出口而已。
5.不知是幸或不幸,熒幕上的吳家麗沒有少女時代——她擁有一張比實際年齡成熟N倍的臉,以致她獲分派的角色離不開:風塵女子 & 情婦——都是些驟眼望落便覺得有故事的壞女人(那年代還有一個用來形容這種女人的專門詞語:邪牌)。至於販賣純情可愛陽光朝氣的懶cutie女生角色?Sorry,冇佢份。
6.1987年《龍虎風雲》。大家心知肚明,這是一齣男人戲,真正的情與義落在周潤發的高秋與李修賢的阿虎之間,吳家麗的舞女阿紅,名義上是高秋女友,但就算刪除了,大致上也不會嚴重影響劇情——但吳家麗就是給予了這個重情而又相當現實(兼出場不多)的風塵女子一份高度存在感;她每一場戲,都加深了高秋在執行臥底任務時的無奈與痛。那一年的吳家麗,24歲,在銀幕上已歷盡置身愛與痛邊緣的風霜。
7.在香港電影最風光的時代,吳家麗大把戲拍,無奈是,她拍的大部分戲都註定不會被大部分人頌讚;而當三級片當道時,她有拍,但冇露,而只是繼續動用永恆的微鬈長髮(而右邊臉總是被柔順亮麗的長髮稍為遮掩),配上眉梢眼角烈焰紅唇的風情,展示只此一家的吳家麗式性感——是的,每個人的body其實差唔多,唯獨風情,才屬於個人。可惜,普遍男人會嫌她未夠性感(當對比其他剝晒的女星的時候),普遍女人又會嫌佢邪牌(當對比其他懶係冰清玉潔的女星的時候)。在那個香港電影最巴閉的時代,吳家麗卻一直被外界忽視冷待。到了香港電影走向末落,她只有更被外界忽視和冷待。
8.以下是我個人鍾情的吳家麗作品。《第一繭》:一齣備受忽視的好戲。《旺角卡門》 + 《女子監獄》混合體,吳家麗演繹一個為愛付出所有的苦命女子。《赤裸羔羊》:當年外界焦點不在吳家麗身上,但她的「公主」,刻毒殘忍妖魅又動人,諗來諗去,都諗唔到另一個女演員能肩負此艱鉅角色。《郎心如鐵》:呢齣唔使多講。《等愛的女人》:首度演繹天真女人,對愛情存在太多一廂情願的幻想,成齣戲最惹人憐愛的角色。《極度獸性》:一個背負心理傷痛的所謂女強人,一個令我不禁心生同情的壞女人(至於另一女主角彭丹大可忘掉)。《麻將》:吳家麗也拍過大導作品。楊德昌安排她演一個用錢買 / 玩男人的女食家,有型如張震也俾佢玩到喊苦喊忽。
9.別來無恙。2011年吳家麗回來了。她不在場的十年,恍如去了《星際啟示錄》那個時間比地球慢上N倍的星球,依然keep住微鬈長髮(而右邊臉總是被柔順亮麗的長髮稍為遮掩),配上眉梢眼角烈焰紅唇的風情——完全冇變。其實,有變。變在每當一出場,已經力壓全場。在這個矯情的年代,吳家麗的風情,難能可貴。可惜是,她回來後拍的戲,都忽視咗佢,嘥咗佢。
10.最後我想用以下情深的一句,簡單作結:吳家麗,正呀。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

做(你們眼中的)壞人,是為了做(他們眼中的)好人























我在Year 2上學期讀過一科,倫理學(一),但下學期冇再讀(二),一來道德太沉重,二來我本人太沉重,要一個沉重的人去讀一門沉重的學科,成件事也太沉重了吧。

1
對於壞人之所以是壞人,我們講得出的原因大概離不開以下幾個:1.佢唔俾心機讀書囉;2.佢群埋啲衰人囉(因為佢冇俾心機讀書囉);3.佢根本天生就係壞人,真係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點,緊扣一個N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已在煩的問題:人性本善定本惡?抑或無善無惡,一切純屬後天?

2
最近在讀《路西法效應》。先旨聲明,這是一本主題絕對沉重的書(主題是「Why好人會變成壞人?」,夠沉重了吧),沉重得來又有少少悶的書——作者不是在寫《心靈西湯》,不會用一兩句便淺薄地結案陳辭,反而透過很多臨床驗證實例資料,鋪陳他在現實中體察到的人性變異。Yes,這是一個學者把自己大半世研究,整理後的一本詳盡report。
作者Philip G. Zimbardo,一生人最出色是搞了一個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先在Stanford優美校園的一個地下室設置模擬監獄,再從一大堆報名學生中精逃細選了心智最正常健康的24個,隨機分成兩批,分別扮演囚犯和獄卒。結果,實驗(過份地)成功,獄卒們都充分彰顯了他們作為獄卒所被賜予的權力——勞役、(身體和精神上)虐待那12個假囚犯。失控場面令實驗遭受質疑,Philip G. Zimbardo不得不終止。
歸納到的結論:善與惡的主觀意志,跟人的個性、知識水平不一定有關,而是可以受到特定環境所構成的壓力而影響。

3
鬼佬哲學家一開始就不在人性本善定本惡這問題上糾纏,改以各種論證指導人應該去做合乎道德的事——注意:「應該去做」涵蘊著「有能力去做」,這是西方倫理學最重要的基礎。真正困擾鬼佬的是另一件事:怎樣做才合乎(所謂)道德?

4
講番《路西法效應》。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的事,唔知係好彩定唔好彩,三十年多後Philip找到了一個更複雜也更殘酷的實例來支持他的研究:發生在巴格達監獄的美軍虐囚事件——當年在Stanford地下室所發生的,竟然照樣在巴格達發生,只是更殘忍和離譜——Why佢會知道更殘忍和離譜?因為負責虐囚的美軍把(他們認為)最精彩的畫面,即時用digital camera拍低(順便留下罪證)。結論:Well,虐囚這種惡毒行為,姑且可以當係美軍宣洩置身那惡劣環境中(隨時會被敵人炸死)的壓力和復仇心理,但特登影埋相咯喎,則反映了幾點:1.恍如打獵者,習慣在獵物旁拍照留念;2.用呢批相恐嚇其他囚犯:「You're next!」;3.證明自己的優越性,同時向同儕傳達他們的支配地位,「酷刑和虐待乃是行使絕對的權力,目的是為了展示他們對劣勢者的絕對控制能力」。
Philip繼續由果溯因。這班美軍的暴行,一方面自然是佢哋自己攞嚟衰,另一方面是得到上層默許——美軍正在履行著善 & 正義,而有時候過程中不得不存在一點點惡(但這種惡果是囚犯們應得的);你們正在做的可能是壞人所為,但你們做壞人完全是為了國家——做壞人純粹是為了做(國家眼中的)好人,做(國家眼中的)好人就必先透過做壞人來實行。
邪惡被合理化。然後,精人出口,笨人出手。
但本書未完,Philip最後提出了「英雄」的概念——能夠不受外在環境壓力而左右道德意志的人。這一類人並非甚麼天生的superhero,而往往只是,平凡人。善與惡,就是如此平凡的課題,不需要由「已成功向上流動(但可能keep住下流)的人士」來制定,thx。
(原文刊於am730)

(唔知點解幅圖我只望到魔鬼~)

2014年11月28日星期五

ROBOCAT 400:估唔到,捱到400回~~


浪漫月巴睇女星(6):李心潔,是你讓我期待Saturday Night



















從未如此試過咁想星期六晚快一點來臨。不是因為放假,而是因為《選戰》。

1.入正題前,請容許我用少少位講少少《選戰》。係人都知我從來都不是電視迷,近廿二年都冇追過一齣劇。
2.但《選戰》的確重燃我追劇的欲望。睇咗兩集,自然不能貿貿然就說成是神劇,而缺點也的確不少,但至少,我會願意用三個字來形容:「好睇喎。」今時今日,誰還會care甚麼名門的暗戰?而看著一班梳着韓星髮型的名門男子在暗戰,好難睇啫。
3.《選戰》令我感到「好睇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葉晴 / 李心潔。假如故事設定兩個男人爭特首,當然,也可以好睇,但喺現實中未見過咩?安排一個政齡尚淺的女子 vs 一個真正老奸巨滑的男人,有點surreal,這種surreal卻構成了「好睇喎」的基調——而重點是,葉晴這角色不是由見慣見熟的電視花旦飾演。試想像:由張可頤去演?我會忍唔住聯想到陳寶珠從政;由胡杏兒去演?我會以為睇緊時裝版《萬凰之王》。至於李心潔,硬朗倔強中暗藏溫柔,兼且沒有沾染半點「TBB花旦感」(嗱嗱嗱,這只是一個中性形容)。
4.認識李心潔,是因為1998年一個唱片宣傳企劃:少女標本。唱片公司把四個感覺不同但同樣後生的女仔擺埋一齊出碟:徐懷鈺、吳佩慈、李心潔、陳綺貞。上述排名絕對有分先後——徐懷鈺是那種最本格最容易冧到男fans的靚女;吳佩慈也靚,但那種靚又不及徐懷鈺typical,唯一佢有而徐懷鈺冇的是九頭身身形,只是當年的麻甩仔還沒進化到懂得欣賞九頭身(而通常只聚焦上半身);排在最尾的陳綺貞,唔多靚女,也沒有九頭身,但會寫歌。
5.至於排第三的李心潔,情況有點尷尬:唔多靚女也沒有九頭身更加不會寫歌,她應該是sell……爽朗男仔頭性格吧。
6.不能免俗地,當年最得我心的是徐懷鈺;同時又脫俗地,兼愛陳綺貞。吳佩慈,我從來冇感覺;李心潔,則稱得上負感覺——你不妨妨睇番佢第二張專輯《Bye Bye童年》封套嗰張相,嘩很趕客吧……
7.但《裙襬搖搖》令我對李心潔完全改觀,負感覺突變成正評——封套上的她咬唇,狡猾得來好cutie;睇埋MV,嘩不得了,正到核子反應堆連環爆烈!只能說,這是一個我必定會帶埋落地獄(天堂?我肯定上唔到,也不恨上),時刻享用的MV。
8.然後,透過一批電影,讓我知道她不是只得一個cutie形象。不要只記住讓她榮獲「鬼后」這稱號(和老公)的《見鬼》吧,她其實可以是一個背負家庭重擔但沒有喪失純真的窮家少女(《想飛》),可以是一個努力追夢而從來不忘初衷的女子(《20 30 40》),可以是一個帶點傻勁不怕權威的記者(《A-1頭條》)……她主演的戲,我近乎睇晒,一直認為她是具實力的演員,但外界長期掛在口邊的只是《見鬼》以及她的婚姻(這兩方面同樣要多謝彭順),實在,好可惜囉。
9.直至葉晴,這個足以成為香港電視史上的重要角色,重要在她那隨身帶備的象徵意義:一個冇黨派做後盾冇商家出面做金主而只背負老公崇高理想的寡婦,怎樣挑戰一個完全不為佢而設、兼夾明恰佢的政治世界?這根本就是此時此刻,是她也是你和我所面對的困局、處境。Sorry我也知道,睇劇啫唔使諗到咁遙遠啩,但我相信,好多人應該跟我一樣,希望香港能夠出現這麼一個有承擔的政治人物,而不是有成大個政治問題不解決,卻掛住去Korea向K-pop取經並話希望有多啲韓國歌星來港……
10.16年後的今天。徐懷鈺繼續跌跌碰碰的星途,吳佩慈令我留意的只是一堆Bra廣告,陳綺貞繼續以歌書寫自己;當日最不得我心的李心潔,反而跟我距離最近。我知我知,又係我諗多咗,但總之,我只想星期六晚快啲來臨。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1月26日星期三

如果我是Benjamin,我面對的大人只是Mrs. Robinson


























每逢畢業典禮我就倍添感慨。因為感慨,所以我又翻炒了《畢業生》。

Benjamin,跟住去邊度?
《畢業生》,我大概已經睇咗超過20次吧。過去翻炒的原因,大致如下:
1.《The Sound of Silence》。Simon & Garfunkel當年推出這首歌時,反應普通;直至Mike Nichols在為《畢業生》剪片期間偶然聽到,心血來潮,決定找他們為電影製作soundtrack,首歌從此深入民心。
2.德斯汀荷夫曼。Why當年明明29歲的他,能夠完美演繹一個20歲年輕人面對未來和成人世界時的惶惑?(後來才知道,Mike Nichols原本的人選是羅拔烈福,但他未免太有型了吧。)
3.Mrs. Robinson。既指那首歌,也指那個人。首歌好聽,唔使我再多講,但真正令我瘋狂迷戀《畢業生》的其實是Mrs. Robinson本人——她是人生中首位教曉了我甚麼是「風騷蝕骨」的真女人(補充少少:Mrs. Robinson的演出者是Anne Bancroft,在風騷蝕骨以外,其實是一名動用「方法演技」的實力演員。2005年病逝,享年73歲)。我睇戲,有個毛病,就是經常錯誤地把自己投射到角色裡去,所以每次翻炒《畢業生》都忍唔住幻想自己是Benjamin——我可以寫包單,對於Mrs. Robinson的引誘和挑逗我絕對會義不容辭——就範!於是,順理成章地,不會發生之後的劇情:不會戀上Mrs. Robinson個女Elaine(問心,Elaine有邊忽優勝過佢媽咪?),也不會去搶新娘,更不會同Elaine搭上那架不知開往哪兒的巴士……
而可能睇得太投入,我實在不禁問:單憑Benjamin的個性和本領,佢可以帶富家女Elaine去過怎麼樣的生活?
但Mike Nichols沒有再拍落去,電影就在這個位,The End。

不幸地,你們都不是Benjamin。
Benjamin明明不需要咁多問題。他本來需要面對的只是:A.前途(但屋企人從來冇嫌佢只管宅在家裡而不搵工);B.周遭那班好有米但有點煩的世叔伯,他們都向年輕的Benjamin無私地提供各項人生建議(而他們明明不是甚麼青年政策委員會成員);C.Mrs. Robinson的苛索(但Benjamin後生,大把精力面對)。
冇錯,只要他把以上各項處理得宜——(扮晒)服從身邊那一班大人,讓大人覺得他是一個聽教聽話年輕人(而不會令佢哋驚),Benjamin是絕對可以keep住享受無憂生活。
偏偏,好衰唔衰,反叛地愛上Elaine,得罪了佢媽咪Mrs. Robinson。
這個(風騷蝕骨的)大人,決定聯同其他大人向這個年.輕.人.報.復。
《畢業生》上映年份是1967年,一個年輕人反動時期的前夕。電影聚焦的是個衣食無憂畢業生的虛無,poster上的宣傳語句是:This is Benjamin. He's a little worried about his future.
而47年後,又有幾多個畢業生可以咁榮幸天生就是Benjamin?基於你們都不是Benjamin,不搵工就隨時被大人認為是廢人;投身社會活動?又被認為是無法宣洩太旺盛的精力所致(Benjamin還好,可以把精力花在Mrs. Robinson身上);What?你們其實最worry是香港的future?大人會話:你憑乜?
Benjamin面對的頂籠是Mrs. Robinson,今天擺在畢業生 & 年輕人面前的卻是「猛將如雲」:Mr. Leung、Mrs. Lam、Mrs. Law、Mrs. Ip……唉。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十年以後當思我,我成為一個怎麼樣的大人?


























每逢畢業典禮我就倍添感慨。A.感慨自己畢業N年;B.感慨一班莘莘學子終於離開學府進入社會——面對真正的大人。

你食鹽多過我食米?我食Buffet多過你食Rice!
所謂大人,無論職業貴賤搵得多定少,總是偏愛講某一類說話——可能為了證明佢的而且確係大人,也可能佢真的除了講呢啲就唔識講其他。以下10句,你有冇聽過人講?又或你本人有冇講過?
1.「唔准咁做!」——就是字面意思,同時隱含一個意思:說話者就是權力者。
2.「識埋呢啲嘢有乜用?」——通常是由唔識某樣知識、技藝的大人專用,而佢又唔想因為自己唔識而自貶身份,於是索性把你的知識踩到一文不值,來維護、高舉他本身的無知。
3.「嗱,我經驗始終多過你。」——講這句話的如果不是經驗主義者,就是RPG主義者,信奉經驗值。
4.「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由第三句衍生出來。問題是,Why一定是鹽而不可以是糖醋豉油或Tabasco?食鹽多,好巴閉嗎?換轉我會咁講:我食Buffet多過你食Rice!
5.「後生仔始終係後生仔。」——新加坡賭王陳金城金句。結果佢輸咗俾後生仔高進(高進對陳金成的稱呼是:老狐狸)。
6.「我對你好失望。」——好像只有大人才有資格失望,後生的只能令人失望。
7.「妖,而家啲後生真係廢……」——通常不會當住你面講,而只會成班大人圍埋時先講,又或喺心裡面講。
8.「等阿叔教精你啦!」——通常講得出呢句話的阿叔,精極有限。
9.「你而家咪好囉,我當年乜乜乜……」——大人唯一比後生多的,就是經歷,於是經常化身講故佬,講一些對佢好寶貴但對被迫聆聽者零用途的陳年故仔。
10.「呢個世界並非你所諗咁簡單。」——世界、宇宙之構成的確好深,好多大人睇完《星際啟示錄》都問Why蟲洞冇蟲。
最奇妙是,以上10句竟然可以結合成一個完整發言:「唔准咁做!識埋呢啲嘢有乜用?嗱,我經驗始終多過你,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後生仔始終係後生仔,我對你好失望(同時心諗:妖,而家啲後生真係廢……);等阿叔教精你啦!你而家咪好囉,我當年乜乜乜……呢個世界並非你所諗咁簡單。」在過去,以上發言已經足夠KO後生仔。
但時移世易,上述咁完美的大人表述並不足夠,不妨在最後加多一句:「十年以後當思我。嘿。」

所謂大人……
那個午後我有意無意經過畢業後返第一份工的地方。不禁想起17年前面對過的大人。
有一些,恃住自己係大人明恰我;也有一些,無條件地乜都教我。有一些大人當日懶權威的見解,事後證明錯晒(例如話網絡絕對不會取代實體閱讀);也有一些,一句說話,立即成功幫我開腦,事隔多年依然啱用,實在令我無言感激。
所謂大人,究竟係乜?我每天都以一個大人身份返工放工食飯屙屎瞓覺,我是否就是一個大人——一個稱職的大人?
以上10句大人之說話,實不相瞞,我一句都冇講過(其實有講過「唔准咁做!」,不過係對住我的喵講),可能是我的職級未去到可以講這些說話的層次,也可能是我未去到可以輕易講這些說話的階級——而真正原因其實是:我憑乜去話後生仔?
所謂大人,不少都是已經服.從.了.命.運.的.人。
既然是命運,整定嘞,於是對塵世間很多(由大人之上的大人物所定下的)規條,不合理又好勁不合理都好,只管follow,一旦見到有人不去follow(通常是比佢哋後生的),就覺得礙眼、唔聽話、有冇搞錯諸如此類。
十年以後當思我。我慶幸自己仲未成為當日我憎的那類大人。
(原文刊於am730,19/11)

ROBOCAT 398


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5):教我如何不愛葉德嫻






















葉德嫻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首歌 & 一齣戲。

1.先講首歌。《我要》。1985年某細路在唔知邊間酒樓搶咗舅父部walkman把《我要》專心地連續聽上十次專心到連最愛的糯米包叉燒腸都唔食——Yes,我就是那細路。當年嚴重地天真無邪的我自然不明白強伯的歌詞在寫乜(但又隱隱然感受到箇中那份高層次的衰格),只知道,實在太勁了!勁到好想背熟那段叫人喘不過氣來的副歌,返學校唱俾女同學聽耀武揚威。「怎麼只搔褲袋」也成為我當年經常講的一句話,即使我根本不明白歌詞中那位虛擬的仁兄怎麼只搔褲袋而不放膽跟虛擬的尤物相愛。
2.再講齣戲。《法外情》。1985年,某細路在大人陪同下去了看這齣《法外情》,戲不是不好看,而是太好看,令該名細路完全投入那個慘被指控謀殺的老妓女's遭遇——同時在人生中首次明白到,這世界並不像etv所呈現般純真,而是充滿了不公與殘忍,窮人注定被(權貴)剝削,無權力者的反抗注定被(權貴)歪曲,心理變態的有錢仔反而被預設成必然的受害者……Yes,我就是那細路。實不相瞞,由當年的稚嫩細路進化至今日的老練中坑,這些年來,我從未翻炒過一次《法外情》。半次都冇。
3.《我要》的風情尤物,《法外情》的垂暮妓女,兩者之間,不知道相隔了幾多億萬光年,但竟然能夠同樣由葉德嫻在同一年,完美地演繹出來。
4.Why葉德嫻能夠一人分飾(感覺相距幾億萬光年的)兩角?答案可能是:佢勁囉,佢天生就是一個藝人。
5.塵世間是否真的存在天生的藝人?甚至強到除了演戲,任何時候任何情境都能夠專業地向外界呈現不同面向、把日常一切都看待成一場戲、時刻都在交戲的人?我不知道。
6.我只知道,1985年的葉德嫻,已是個結過婚又離了婚的女人,子女沒有跟她一起(這麼樣的一個女人卻演過不少經典母親角色);沒有甚麼朋友,不愛埋堆趁墟,不愛買衫扮靚,最愛的,是看星——不是看塵世間的所謂明星,而是掛在天上(其實來自唔知幾多萬光年以外)的星星。
7.看一粒星,其實是在看星的過去。像看女星。很多時,談論一些曾經顛倒眾生的女星,都局限於談論她在過去怎樣憑藉美貌(或身材)顛倒眾生——冇計,當事人已經有一點年歲了,keep得再好,也及不上時下那班十八廿二;而最大問題是,很多曾經顛倒眾生的女星,活到此時此刻,又似乎真的冇乜嘢再值得談論歌頌。
8.曾經擁有豐盛而美麗的「過去」了,但怎樣帶到「現在」?有眼見,不少在過去被公認為靚的女星,會努力去keep住那份(曾幾何時令她們引以自豪的)靚,方法,不贅了;但其實你和我同佢都心知肚明,再努力keep,靚是注定會被時間逐.步.消.解。消解至零,甚或負數。
9.2014年10月,葉德嫻到了金鐘,早幾日前又到了旺角,不是以明星身份出席甚麼星光熠熠的活動,而不過是以一個平民身份,走進一個平民的地方——那一刻的她既不是《我要》中的風情女郎也不是《法外情》裡的悲苦女人,而純粹是她本人,一個普通的香港市民,去做她認為應該要做的事;她所做的,不會令我產生聽《我要》時的高漲情緒莫名興奮,也不會產生睇《法外情》時的深表同情戥佢可憐,而只會感受到:這一個人正在身體力行地去了解、關心你和我同佢處身的社會和時代——這就是葉德嫻的現.在.式。星的靚與光芒終將隨時間消逝,人的善與美,不會。
10.一個星,不論男女不計明暗,真正需要用上一生去如實演繹的,由始至終,都是「人」這一個身份。葉德嫻,就是葉德嫻。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396:灰喵有毛,白喵也有毛。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其實我幾似《星際啟示錄》個黑人——遭遇only。




















免責聲明:這一篇不是《星際啟示錄》影評。
基於文章內容涉及少少劇情,如果你仲未睇而又諗住睇兼且平生最憎被劇透,建議唔好睇住。

愛因斯坦與我的前塵往事
實不相瞞,作為文科生的我是一個物理迷(至於迷紅姑多啲還是迷物理多啲?這不是一個物理問題)。
我迷的物理,是理論物理學,即現實未必做到但理論上可行的那種。我細細個已經睇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漫畫版。讀後感是:一個深邃的物理學理論,絕對不會因為用cutie漫畫來表述而變得淺咗,所以,我睇唔明。
但我相信,只要高中升讀理科,總有一日我會睇得明愛因斯坦。
偏偏,中三時那個姓黃的物理科阿sir完美地摧毀了我對物理的熱忱——我完全唔知佢教乜,每一堂我都唔知佢教乜,簡單到駁電路板整摩打,明明照住佢講的方法去整,點知一駁上electricity,My摩打竟然勁到飛咗出街!
中三大考,我數學科化學科生物科成績都很OK,唯獨物理很不OK,肥咗。試問一個物理肥咗的月巴怎樣說服校方俾佢讀理科?惟有揀文科囉。
但我依然情傾物理。一有時間,就捉住理科班同學傾黑洞蟲洞宇宙邊緣平行宇宙種種生人勿近的話題……我甚至話:如果有日NASA邀請我單拖乘搭太空船飛去搵宇宙邊緣,我必定應承。但如果是陪同某女歌星上太空唱中文歌呢我就……

你帶回來的不是Anne Hathaway而是梁錦……
結果,事隔多年,NASA停止了太空計劃,我繼續腳踏實地的在HK原地踏步。所以當知道Nolan的《星際啟示錄》大玩黑洞蟲洞四五次元,立即仆去睇。戲好唔好睇,不在討論範圍,但裡頭那位在太空站孤獨守候廿幾年的黑人,真的令我欲哭無淚。
如果你睇咗戲,應該知道該名黑人的遭遇:主角們去了一個星球探測,那星球的時間運行比起地球慢上N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當主角們只是留咗陣,單拖留守太空站的黑人已經乾等了廿幾年……返地球又唔得死咗去又太灰,於是潛心研究黑洞(反正成個黑洞就在佢面前);直至有一天,(依然後生靚仔的)主角們突然返來,黑人呢,老了……
黑人的下場大家都知道。他明明付出時間心力研究黑洞,但世人會記得和感激的,只是(依然後生靚仔的)主角。黑人,死咗都冇人理——事實上,我真的記唔到他在戲中的名字。
2014年11月,當我目睹別來無恙的董伯伯高調地行番出來,突然有種感覺:我根本就是那個黑人。
自從2005年3月董伯伯以健康為由請辭後,(我以為)他恍如徹底消失了——至少之後每一天會引致我哭笑不得、篤眼篤鼻、連環爆粗的人肯定不是他。然後,接近十年過去,我依然在這地方默默守候努力捱過每一天,董伯伯呢,我唔知呀……
點知你失驚無神地又出現。而你又不像《星際啟示錄》主角咁體貼地帶埋Anne Hathaway返來,你帶的,竟然是梁.錦.松。OK,你有自由帶邊個出來撐邊個上台,但你那一句自己成日都用腦,真的傷透我心——咁即係點?以前唔係成日用?定隔日先用?嗚吖……Why我只能註定做那個死命守候捱時間度過的黑人?Why多年不在場的你卻能突然以智慧老人姿態親率智庫做好香港?而我更想知道的是,你任內提出的各項偉大建設其實起晒喺邊?另一個平行宇宙內的香港?要我們穿越蟲洞、抑或去到神秘的第五次元先見到?
物理學話我知,時間只會一直向前走,這一刻的我卻有Back to 2003的感慨。
感慨的我謹以一首詩作結:

「有個名叫香港的女孩,
她跑得比光速還快。
她跑了一天,
以一個相對的方式,
結果返咗去噚晚……」

(註:詩不是我作的,是改自英國真菌學家Arthur Henry Reginald Buller寫於1923年的五行打油詩,用來暗寸相對論的:There was a young lady girl named Bright / Whose speed was far faster than light / She traveled one day / In a relative way / And returned on the previous night)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1月7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4):這麼那麼怎麼愛聽劉美君



























這一次,有兩個人選。當我先後向十個朋友提及另一人選後,他 / 她們的反應都是:「咪鬼寫佢!」
我心諗:嘩,使唔使吖?但諗諗吓,又真係有排都未輪到佢。

1.1986年,太遙遠了,遙遠得我只能記到兩件事:A.唸小六的我煩緊應付「學能測驗」;B.煩緊用甚麼理由游說阿媽買《劉美君》cassette俾我。
2.兩件事難度都高。如果你考過學能測驗,應該知道這個有關學能的測驗,冇得溫,但你至少可以做多啲練習,某程度上依然在你能力範圍內。但游說阿媽買《劉美君》cassette,涉及(不在我管轄範圍內的)money……
3.但我真係好想狂聽勁聽keep住聽《亞熱帶少年》!惟有同阿媽講:呢個姐姐唱歌好好聽呀,買佢餅帶俾我啦我會好俾心機讀書……結果,阿媽真的在沙角邨商場某間應該執咗N年的電器舖(當年好多電器舖都會賣埋cassette),買了《劉美君》俾我!
4.HeHe,其實要狂聽勁聽keep住聽《亞熱帶少年》,根本不需要買帶,託同學錄俾我就得;之所以要擁有一餅原裝正版《劉美君》cassette,100%是.為.了.那.封.套!——封套上的劉美君,(竟然)沒有扣好褲頭鈕。呢粒將扣而未扣的褲鈕,配合穿褲者的無邪笑靨,為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澎湃想像以及奇妙反應……(事隔多年回看這條未扣好鈕的牛仔褲,未免太高腰,而原來這是一條男裝denim。)
5.未算好懂性(但又懂懂哋)的我,除了貪圖那封套,也的而且確有把這餅cassette日聽夜聽,聽到熟,熟到一個程度是:如果中文科學能測驗是考當中10首歌的歌詞我肯定攞滿分!冇呃你,我真的背得晒所有歌詞,但背得晒,不代表明得晒,例如最深入民心的《最後一夜》,當年天真的我點會知道林振強填的詞原來是講one night stand?點會知道《假裝》原來是以情婦角度描述婚外情?更加不會知道《午夜情》原來是在訴說歡場女子的無奈與哀愁(以致我曾提議女同學在某個老師歡送會送上此曲,好彩她們沒有採納這個劃時代建議)……當時對於一個新人的歌曲類型和內容,就是不設限,乜都得。事實也證明,好聽的歌,即使在冇深究 / 不明白歌詞情況下,依然是好聽的歌。
6.劉美君正式成為我生命中第一個迷戀的女人。偏偏,她原來早在出道四年前已經結了婚,仲生埋仔。1986年的香港樂壇就是這麼冇所謂,能夠容納一個身份是少婦的新人;如果劉美君是在(道德指數高企但根本虛偽才是王道的)2014年才出道,我可以肯定,她不是選擇把婚姻狀況保密(並接受公司改造),就是選擇唔好出道。
7.以下是我同朋友討論後的發現。如果要用一個香港地方來形容劉美君,我們想到尖東。80年代的尖東,就是潮流,有精緻的都市感也有繁華生活的衍生場所(Disco、夜總會);尖東的日與夜,是80年代香港的一體兩面,迥異而可並存——像劉美君,以歌呈現那年代女性的不同面向(唯獨玉女這一環,她冇去扮);事隔多年,劉美君依然是劉美君,尖東依然是尖東,沒甚麼變化,沒有太被外圍因素影響,抹走了消解了個性。
8.或許劉美君最經典的歌都來自封套上冇扣褲鈕的那一張,之後的歌與碟,不是再沒有成為公認的金曲,就是未能達到首張專輯的迴響——但我依然那麼喜愛。由始至終我喜愛的都是那一把聲音,一把如實唱出七情六慾的個性聲音。
9.現在的我,好大個了,但實不相瞞我依然不明白《亞熱帶少年》提到的那隻椰林內小蜘蛛,怎麼會感到沒意義,而樹枝又怎麼向人輕輕告知請將往日忘掉……唯一不能忘掉的是1998年冬天。突然患了失眠,晚晚眼光光。有一晚,心血來潮塞住對耳聽《劉美君》,聽到一首過去從來沒有留心聽的《隔》——林敏怡作曲林敏驄填詞的這一首歌,訴說了塵世間一種我估不到的寂寥,聽完,成功瞓著。我第時的賦別曲,就選這首《隔》吧。
10.歌不是用來嗌、叫,或單純炫耀肺容量的淺薄工具(歌者的力量更加不是來自歌聲的分貝),而是唱,唱出歌者的思想感情與個性。我聽劉美君,從未聽過佢動輒大嗌或不時狂叫,卻足以讓我聽出她的個性——從來不受約定俗成的所謂禁忌拘束,明白就去做。Personality goes a long way。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394


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

其實我幾似《點對點》裡的陳豪——情懷only。




















免責聲明:這一篇不是《點對點》影評。

對於《點對點》你可以提出好多質疑
1.Why一個對香港過去咁有感情的主角會被安排成回流人士?
2.Why呢個回流人士生活咁中產咁優質?
3.Why在office主動媾陳豪的女同事被設定為一個港女特質完美綜合體?
4.Why戲裡唯一能夠拆解點點圖的竟然是一個新來港大陸女子?
5.Why這一個大陸女子是如此脫俗出塵(而不是趕去買包包撲奶粉兼大肆搜購化妝品)?
6.Why港女綜合體就需要不能免俗地戴上狀似曱甴腳的假眼睫毛兼打出大殺傷力乳溝?
7.Why大陸女子由頭到尾都恍如只會在無印廣告中出現的氣質女子?(這是朋友的形容)
8.Why點點圖最初要畫在港鐵站?而家幫港鐵賣廣告咩?
9.Why回流中產要臨老先去學普通話?
10.Why要安排回流中產同大陸無印女子在緣份的天空下浪漫地遇上?
大抵你還可以提出更多質疑,但偏偏,劇情就係咁,沒有採用一個更易得本土人心的醒目安排。

真正感受,訴諸人肉
卡夫卡說,佢成世人都脫離不了一個三角形——一個由屋企和公司等幾個地點所組成的三角形。所以,懨悶。
我們,生活理應精彩過卡夫卡吧,但原來,唔好得去邊。周一至五的點對點是:屋企、公司(加一兩個不得不經過的車站商場);周六日,自己屋企、朋友屋企、一兩個不得不經過的車站商場、一兩個你偶然才會去的車站商場——即使你去埋郊外,頂晒籠,加多一點。
可以肯定,香港有些地方是你永恆都不會、或從未諗過會去的。
如果我們將自己一生到過的港九新界地方,在香港地圖上點出來,多極有個譜。
這當然沒有問題,反正現在又不是鬥去香港不同地方破甚麼紀錄(破紀錄呢啲嘢留番俾周融做吧);但真人真事,有一天我突然感到好好好好好悶,而咁啱朋友有車,願意陪我無聊,於是便開始了兩條友周圍兜的生涯——可能是某個周六午後驅車駛入屯門某個從未去過的屋邨食過茶餐;可能是某個周日入去南生圍然後出番去元朗;可能是某晚等我開夜過後駛去葵盛唔知邊度(我真的唔知係邊度)望望;可能是深夜駛去某工廠區後落車感受甚麼是沒有路人的都市;可能是駛到上環西環再落車亂行遙想香港開埠歲月;也有可能是駛去某個我講唔出名的新界村落,聽朋友追憶一段發生在該村落的媾女失敗往事……到後來,朋友冇車嘞,又夾唔到時間,我就選擇單拖選搭一些從未搭過的巴士路線,亂咁搵一個站落車,落車後再亂咁行,行到乏力就亂咁衝入一間舖頭食啲嘢,再行(但只會選擇秋冬進行,畢竟我真的會中暑)……
無論是二人同行抑或一人齋行,過程中都不含任何特定目的,也沒有懶型地試圖從中發掘甚麼生命意義;而只是想在一個自己住咗好耐、似乎好熟的地方,純粹看 / 搵一些生面口的景物。
然後發現:對於香港,我原來冇想像中咁熟。
所以《點對點》有樣嘢真的hit中了我——要認識一個地方,最好(而很多人覺得笨)的方法是:人肉地去到那地方,用肉眼去看;而不是單純透過一些別人的口述或概念,作出抽象片面唔到肉的理解。
所以,那位提出「七俠五義」概念的律師應該親身去一次暗角,人肉地感受一下「七俠五義」的忠肝義膽滋味,多謝。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ROBOCAT 392:Halloween關係,最後一格有啲恐怖。


浪漫月巴睇女星(3):明明不是粉絲,但我Like了何韻詩



















9月27日,何韻詩在金鐘叫大家不要放棄。同一日,G.E.M.在微博同fans講:「禮拜六啦!明天又一個新開始!大家周末在幹嘛?」當中不存在甚麼比較,只是基於不同生命情調的個人選擇。

1.某夜同編輯煩惱本星期寫邊一位女星時(我們對待這個欄都是很認真的),編輯突然提議:何韻詩吧!——聽見這名字我立即諗起舊年。
2.去年10月10日,我寫了篇有關何韻詩的長文《以梅姐俠道和誠實大愛,給香港來場革命》。時至今日,這依然是我自識寫字以來最難寫的一篇文。難喺邊?答唔到,總之交稿那刻,真的有種連續考完10次A-level的感覺……
3.而估唔到,我竟然俾自己考第11次。我立即摷番舊年篇文出來看看還有甚麼是未曾寫的。《奪命金》。講堅,當日看《奪命金》,我絕對不是為了何韻詩,甚至疑惑:Why杜琪峯會找拍戲絕對不多的她去演這麼一個戲份頗重的角色。
4.何韻詩獲安排的角色,是專業的銀行投資顧問Teresa,(冠冕堂皇的)職責是為客戶提供既貼心又貼身的理想投資組合,但實則要做的,就是(透過游說客戶進行高風險投資)幫銀行搵多啲錢,當中絕對不存在「咪搵少啲囉」的觀念。問題是,你想幫銀行搵多啲,不代表你必然地搵到——作為投資顧問,阿Teresa業績奇差。
5.直至遇上娟姐,一個被銀行評級為低風險投資者的C9。杜琪峯用了一個漫長的篇幅,描述阿Teresa怎樣游說(沒有自我意識的)娟姐作出(她根本承受不來的)高風險投資;我們這群觀眾,則作為沉默的旁觀者,沉默地旁觀這個殘忍的過程。自從入戲院看了第一次,以後每次翻炒《奪命金》影碟我都會專登skip呢一段——太難頂了(尤其當飾演娟姐的是蘇杏璇)。
6.阿Teresa需要帶埋良心返工嗎?不重要了,當她決定向娟姐落足嘴頭,她已變成了另一個人。所以她後來將盧海鵬袋錢擅自袋住先的貪婪舉動,也變得理所當然。《奪命金》英文片名:Life Without Principle——為咗搵多啲,阿Teresa完美地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一念之地獄。
7.電影再長,篇幅也有限,往往只能以某一個角色在某一個時間點所作的某一個行為,來讓觀眾閱讀這角色。閱讀一個人,也可以用這方法。「928」前,我不是何韻詩的fans,所認知的她是:A.極尊敬梅姐;B.對比時下大部分藝人,她個性鮮明,有主見,她的個性和主見更會同時反映在她的作品裡:她的歌她的舞台演出並非純粹提供娛樂,而是有代表她本人的statement要陳述(當然,你可以認同可以不認同);C.她的statement,來自她對時代和社會的感受。「928」後,我依然不是何韻詩的fans,但我主動like了她的fb專頁——我很想知道她在這一個香港重要時刻的反應、感受,以及具體行動。她真的持續地親身參與這一個大事件。
8.我們大部分人過去總是有一個誤解:政治,只是政治架構裡的人的份內事,一般市民的份內事,只需努力搵錢改善生活便可以,這是「獅子山下」精神的過去式詮釋。藝人,同樣不需要理會政治,只管藉著為(努力搵錢的)市民提供娛樂來努力搵錢便可以,所以他們其實也有資格說:唔好吓吓問artist有冇良心,我首歌 / 齣戲唔係要我憑良心去唱 / 去演。
9.獅子山不變,獅子山下的一切卻不斷在變。過去的一代,努力地搵錢力爭上游,冇錯喎,錯只錯在他們從不明白現在的一代要爭取的,已不是金錢所提供的尊嚴生活,而是在公義支撐下得以真正有尊嚴地生活。
10.藝人,只是一份工,就算超紅,回到日常,依然是人一個,一個需要面對時代的人。在過去一個月,我看到何韻詩更進一步地面對時代,不是打卡式的到此一遊,不是發表一些不痛不癢討好所有陣營的好聽說話,反而是真的走到前線(當然,各人對前線的理解可以好唔同)。我再一次記起她提及偶像梅姐時所說的:「她不只是個歌手,不只是個演員,她的真正身份,是個女俠。社會上有甚麼不公義,身邊有哪個需要幫助的,二話不說,義不容辭,挺身而出……後來某天,腦袋裡就閃過這個念頭:『若我他日也有這個能力,我也要這樣做。』」我看到,何韻詩正在這樣做。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

再Free,我也不想做一隻 24小時On Duty的喪屍


















一年容易又萬聖。佳節前夕我收到一封讀者來信,內容大致如下:「月巴,點解你咁鍾意睇喪屍片?可以話我知睇呢類戲究竟有甚麼意義嗎?」

喪屍片給我的教訓

先答前半part:我都唔知。總之,自從小學時在德福商場某影音店門外,睇到某齣描述一班爛面鬼佬鬼婆在爭食人類的腸呀胃呀kidney呀的戲時(好多年後才知道這個震撼畫面來自George A. Romero的《Day of the Dead》),便肯定:這類美食電影將成為我此生不渝的愛。
再答後半part:意義未必談得上,但我是一個即使在狗屎垃圾也可以閱讀到教訓的人,所以,喪屍片同樣帶俾我不少人生教訓。我甚至發現,做人,太多拘束了,不夠free,而很多人為問題都只會在人與人之間出現(這一句有點廢話);做喪屍,活在喪屍的國度,一切問題當堂不再存在,關鍵在於:很多纏繞 / 困擾人類的東西和概念,他們都沒有。

喪屍,擁抱6個沒有主義

1.沒有貧富:糾纏大部分人的最大問題大概是:隨時做足一世窮人。正如上周那篇相當嚴肅的文章《月入萬四蚊,依然是一隻蟻民》所說,即使你月入過萬,一早超越了那條光明磊落貧窮線,但依然擺脫不了(特首心中那一條嚴格得多、以萬四蚊作界線的)窮人線,自卑,因此而起。但看看喪屍吧,他們食完人是唔使埋單的,唔使埋單,自然不需要人工——沒有人工,就不存在人工夠唔夠萬四蚊這回尷尬事。
2.沒有階級:因為人工高低,形成貧富之分;因為貧富之分,造成階級觀念——這是人類永遠擺脫不了的。奇怪是,當人變成喪屍,竟然不再劃分等級,大家都爛身爛勢甩皮甩骨,無分彼此有腸齊齊食(不過,有時為了搶食新鮮的腸腸和kidney,喪屍難免出現內鬨場面)。更難得是,喪屍不會學人咁見高拜見低踩,在他們饑渴的眼中,無論閣下是首富還是(搵唔夠萬四蚊的)poor guy,都是一樣咁好味!有錢定冇錢,never mind,只要有腸有胃有kidney,便是(喪屍眼中的)VIP。
3.沒有良心:「唔好吓吓問政府官員有冇良心,我份工唔係要我憑良心做嘢。」阿Raymond如是說。芸芸高官中我向來偏袒阿Raymond,因為他零舍親切可人,而他這句出自肺腑的話亦摑醒了我——做人最煩的一件事,就是有良心,但良心,你明明睇唔見兼找不著,偏偏總是在某些critical moment失驚無神標出來,令你唔安落……但要做到唔帶良心(返工放工過日常生活),好多人又做不到——除非變成喪屍。正如阿Raymond份工唔係要佢憑良心做嘢,喪屍食人時一樣唔.使.憑.良.心。喪屍沒有(道德)意識,因此沒有良心,相當自由奔放。
4.沒有意識:近日一班很擔心青少年心智發展的高官議員在思考:應該抽走通識科的政治內容,讀番中史好過。是的,青少年有意識,會覺醒;意識即使可以被控制,但又不是話控制就控制,很煩。喪屍不同,喪屍根本沒有意識,任何通識經由他們的無意識都只會轉化成:唔識。培育一班聽話的喪屍,你需要做的,就是定時餵佢哋食腸腸和kidney,俾啲著數,搞掂。
5.沒有愛恨:喪屍生活好簡單,沒有「愛與和平」,也沒有「恨與暴力」——只有「食與人肉」,that's all。他們生吃人(這麼一種殘暴行為),並非基於恨與暴力,正如製造和穿著皮草的人,也不會說他們製造和穿著皮草是基於對動物的恨,當然更加唔會話自己其實崇尚暴力;而只是,個人選擇。
6.沒有瞓覺:無奈,這麼自由奔放的喪屍,還是需要為口奔馳(「為口奔馳」呢句嘢簡直是專為喪屍而設!)。人類返工,無非為搵食;喪屍,一樣要努力搵食——而且請留意,當你話自己為了搵食日做「一個對」已經好辛苦時,喪屍竟然是一日工作24小時!你有見過喪屍瞓覺嗎?我就冇嘞。我開始相信,塵世間真的有生物是可以24小時non-stop工作的……
嘩咁辛苦,我寧願做番一個(有意識兼有良心,識得分辨愛與恨、和平與暴力的)人。每次睇完喪屍片,我都深深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可貴,和可悲。唉。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2):假若千嬅永遠都快樂



























寫呢個欄,比想像中難一萬四千倍。1st難:寫誰?女星大把,但不是每一個我都想寫。2nd難:揀到了,但搵女星的哪一個image給Cuson畫呢?

1.既然現階段(大鑊,才不過第二篇而已)搵人選咁難,惟有問番自己,做咗幾十年人最最最最最喜愛的女星有邊幾位?於是上回選了紅姑。
2.今回選了千嬅。1999年冬,我專誠在信和買了《冬天的故事》poster,再專登貼在床尾那邊的牆上,好讓那個世紀末冬天的每一個晚上,睇住她進夢鄉;朝早一擘大眼,又可以看見她,嘻。我需要強調:用情專一的我咁多年只貼過兩張女星poster。
3.Why咁喜愛這個封套上的千嬅?我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當日喜愛她的緣起:一個唔記得sell乜的廣告,裡頭的一個女生,談不上艷但那種親切的美好鬼吸引我喎,that's all。即使我內心深處最迷戀的女人形象始終是王小鳳鄺美寶的那種艷,但回到現實我想追的,依然是一些這麼近(那麼遠)的鄰家女孩——不少朋友也知道,我的確有諗過追.千.嬅。
4.咁當然冇追啦。偏偏在那個單 / 暗戀日子的同時,不斷從娛樂雜誌接收有關她的似層層戀聞報道,我除了在心底默默淌淚,就是眼淚在心裡流(你千萬不要在我面前唱《二月三日》!);但我依然同自己講:我要更加撐千嬅。她的唱片,我買晒;她的戲,我睇晒(電視劇就冇睇,我不會呃千嬅)。咁多年來大把人質問過我:「你鍾意佢啲乜?唱歌唔好聽做戲又唔好睇只係一味識得笑笑笑笑笑!」面對這類質詢我通常橫眉冷對不回應,就算要回我也只能回:Yes,我就是喜愛千嬅笑笑笑笑笑。
5.她的歌,不是時下那種(係唔係都)爆肺的套路(當然你可以話佢根本爆不來)。少女時代的她,得到音樂人(蔡德才、于逸堯、梁基爵)為她創作了大量絕不俗套而又貼近她親切鄰家女孩形象的歌;後來,大個女了,填詞人則用上(外間所認知的)千嬅現實經歷,寫下切合她心情的詞(但以歌論歌,早期較精緻特別,走紅後的相對正路貼近大市)。她的歌,就是她自己,她一直在唱的就是(外間所認知的)她本人——由快樂的渴愛少女,到成熟的單身烈女。
6.她從來都不星味濃郁,她的歌所述說的成長及心情、快樂與哀愁,很多都是她也是你和我都面對過的。千嬅親和力,於焉誕生。
7.千嬅的戲,同樣100%運用她的(親和 & 快樂)形象。或許她的笑片由始至終只是唧你笑的本色演出,但我們都曾經被唧到喪笑;直至這形象被用到盡甚至連剩餘價值也被榨乾,一齣《餃子》,令她迫自己去挑戰一個擺明不是她本人的角色,可惜,唉。
8.再好戲的演員,演足成世人也未必咁幸運地擁有一個大家講得出名的經典角色,但千嬅有,方麗娟 & 余春嬌,一個少女一個中女。這兩個不同年齡層的角色,恍如不同人生階段的千嬅本人,恍如某類型香港女子精神形象的象徵:返工只係打份工啫,渴愛才是一生事業,分別是方麗娟勇字當頭,余春嬌進退維谷。
9.直至《香港仔》鄭惠清,我終於看到了一個不是千嬅的千嬅。對比梁詠琪的角色,鄭惠清難演好多,難在冇明確的外在嘢需要去演(梁詠琪的角色則先驗地被賦予咗太多額外嘢,外在特徵一早主導了角色)——當冇額外附加物幫助去進入角色兼且擺明不容許作本色演出時,就是考驗演員的真正時刻。我可以好冷靜而又好大膽咁講:這是千嬅首次擺脫自己,進入了另一個生命。無奈,鄭惠清其實寫得不夠完滿,而觀眾對眼由頭到尾大概只會望實梁詠琪。
10.有兩個女仔知我寫千嬅。友人C:興奮地數了一批當年唱K時必唱的千嬅之歌,主要都是蔡德才寫的。編輯小姐W:千嬅是她的中學回憶,感覺婚後的千嬅不同了,開心咗好多。我不知道曾幾何時千嬅的笑笑笑笑笑,有多少是因為快樂有多少是基於工作。真心希望她日後的笑,不論私底下或開工時,都是100%因為快樂,咁我,就安樂。
(原文刊於am730)

補充:呢一篇千鬆啲字的文,前前後後竟然寫咗我六粒鐘,證明我付出咗無窮心力~

ROBOCAT 390


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月入萬四蚊,依然是一隻蟻民



























窮,可以是一個好主觀的概念(所以不少億萬富豪依然嫌自己好窮而努力地不擇手段搵錢)。
當然,也可以好客觀。

月入過萬四好重要!

客觀,在於一條(由高層次專業人士所製定的)線,貧窮線。
回到2013年9月30日,政府發表了一篇文章,《制定官方貧窮線的作用和價值》:「作為扶貧委員會(委員會)的主席,我衷心感謝委員在過去十個月努力不懈地工作,使這項重要任務能提早完成。我們會以同樣勤快認真的態度去處理委員會往後的工作……」Oh sorry,以上一段洋溢官腔(所以勁悶)的開場白,大可以skip(補充:文中的「我」,是林鄭)。
不能skip的是以下一段:「以2012年計,單身人士的貧窮線訂於$3,600,二人家庭為$7,700,三人家庭為$11,500……貧窮線將因應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變動,每年作出更新……」這份光明磊落的公布說明了:一個光明磊落的窮人,就是每個月連三千六百蚊都搵唔到的人。
於是,月入過萬的你好雀躍啦,當正自己是有錢人啦,點知特首在接受一個(由外國勢力操控的)外國傳媒訪問中表示,月入不足萬四的人,同.様.是.窮.人。
基於特首在地位和職級都比林鄭高,活在崇尚身份權位的香港的我,自然採用特首一錘定音的窮人線。
香港人從此多了一個貧富分類法:月入過萬四 vs 月入低於萬四。
對於正常的生活觀念,我們自然也要因應這分類法而作出正常的調整。
1.見工填要求待遇時務必填上$14,000,這是你對自己(人格、公民權利)的一個最低要求。
2.千萬不要再以為自己月入過萬好巴閉,這只是你(和你老闆)對你的侮辱,每個月出一次糧,每個月侮辱一次,西合You!月入過萬四先大肆宣揚啦唔該。
3.你個女帶月入不足萬四的男友見你,你大可以咁寸佢:「你連平等選舉權都冇資格擁有就想擁有我個女?嘿。」
4.月入不足萬四的你就算中咗六合彩金多寶,嚴格來說你依然是窮人,因你月入依然不足萬四(你老闆絕不會因你中咗六合彩就對你刮目相看大幅加你人工)。

月入過萬四又如何?
我97年畢業後返第一份工的人工是,$8,000。一年後,薪金調整,完美地加了5%,$8,400……
你可以話我現實(生活在香港現實一點好正常吧)。之所以努力讀書迫自己升上大學,就是為了傳說中那句「月入過萬」。
「月入過萬」,(曾幾何時)恍如一句咒文,施咒效果是在我和同年代同學心裡埋下一句:第時一定要月入過萬。而要月入過萬,必先大學畢業。但原來「大學學位」跟「月入過萬」,並非對等式。
鬼叫我懶型,沒有像同學般去搵教書和政府工,反而毅然投身傳媒行業,在填「要求待遇」一欄時,為表誠意與決心,我填了一個數字:$8,000。結果,咪得償所願囉。
但好灰的我並不灰心,我依然將「月入過萬」set做人生目標。
我努力我奮鬥我死做爛做博取上司好感!可喜可賀終於月入過萬了!我冇辜負我的大學學位!我不是窮人!——但當時的我點會知道,原來在地位高我好多級的特首心底暗角裡,月入過萬的我依然是poor guy,一個連基本公平投票權都冇資格擁有的poor guy。
從數學的觀點看吧。以八千蚊作為起薪點,而咁好彩地每年都榮獲5%薪金調整(同是打工仔的你應該知道,那些唔知乜鬼協會的乜鬼顧問人士往往提議僱主作出低於5%的薪酬調整百分比),那麼,我究竟要用上幾多年,才能脫(特首口中的)貧?
經過精密計算,原來,只要無風無浪等到第十二年,月入就能夠昂然突破萬四蚊。
而幸運地,出來做嘢近廿年的我,月入終於安然超越萬四了,我不再是窮人,但我依然是一個不能享有真普選的人——尤其當我睇完那個由所謂德高望重人士做主持的對話之後。
(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1):To 紅姑 With Love



























為了思考這個新欄,我好辛苦我好大壓力,但我絕不會抬人去暗角怒打4分鐘。我只會透過欣賞一些美麗女星,紓解壓力。第一位,是紅姑。

1.2014年9月5日,我趁一個億載難逢的機會見到紅姑。緊張的我光明磊落地拎了隻《女人心》DVD給美麗的她,讓她用美麗的手為我簽咗個美麗的名。成件事,好美好美好美。事後有人問:Why唔拎《秋天的童話》?
2.紅姑在她的電影生涯,普遍被認同的(唯一)演出就是《秋天的童話》——她收起了往昔的性感和美麗,僅以素顏,演繹一個(竟然)俾仔飛的失意女子——當任何演員能夠收起習以為常形象而改以外間冇見過的一面示人,往往就被認為是演技的一次突破、飛升,諸如此類。但你即管當我不夠高尚吧,我還是留戀那個既美麗又性感的紅姑。
3.是命運吧。贏唔到港姐又入唔到電視台的紅姑,曾幾何時只被視為一個艷星(而「艷」凌駕於「星」)。回看上世紀80年代初的《星際鈍胎》、《奇謀妙計五福星》、《男與女》、《窺情》,她被安排的角色,不是被博懵,就是被剝削(那年代大部分港產片處理大部分女星的態度都是如此衰格),於是我們(透過電影)所能接收到的紅姑,就只是一個不是被博懵就是被剝削的形象。
4.《奇謀妙計五福星》,我第一齣睇的紅姑電影。作為一個(還未懂「性」的)小學生,當見到吳耀漢準備向泡泡浴中的紅姑「郁手」時,我一方面不齒吳耀漢的行徑,但同時更不齒滿心期待吳耀漢作出進一步行動的我。更離譜是,後來每次經過戲院見到張貼著《男與女》的劇照,更例必望望望望望——我知道大人一定唔會帶我入場觀賞,便惟有望多好多眼,讓那些衝擊性影像深深印在(不再天真無邪的)腦海裡。Yes,紅姑是首位令我個心卜卜跳的女星。
5.真正令我對紅姑意亂情迷的是《意亂情迷》。嚴格來說是那張poster。戲,我是同隔離屋張太個仔一齊租帶睇的,嚴格來說我完全睇唔明(至於張太個仔明唔明?我冇問),但我不得不去睇這齣戲,海報上的紅姑實在太.正.了。這張海報甚至成為了當時一本高級成人雜誌的封面(高級,主要是指那高昂的價錢)。
6.某天有同學突然跟我說,他買了這本高級雜誌,仲話有機會帶俾我欣賞。無奈他後來移民了,走的時候不帶走一片雲彩,卻偏偏帶走了那一本magazine。
7.這張poster是80年代最重要的一個美麗印記,absolutely。每當回看這張poster,就讓我想起那年代的美麗。
8.以上種種我當然冇在9月5日同紅姑逐一細訴。我只是帶了《女人心》DVD以及一本《浪漫月巴睇舊戲》簽名本給她。我跟她說,書裡寫到的其中一齣戲她有份做。「邊齣?」她好奇地問(好奇時的她好靚!)。我答,《星際鈍胎》。「E~~有冇搞錯呀——」她說(講「E~~」時的她仲靚!)。然後是一輪玩笑,她展現了她那招牌甜笑。她再說,她其實很喜歡《胡越的故事》。
9.或許紅姑由始至終(被世俗認可)的代表作只得一齣《秋天的童話》,但冇所謂,因為她真正的代表作其實就是她.自.己。
10.紅姑就是一位足以讓塵世意亂情迷永恆記住的真正女神。那天我好想講但又唔好意思講出口的是:希望妳能夠自由自在地,繼續笑著發掘&細看生活的美。用妳永恆美麗的唇和雙眼。

By月巴氏,一個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的人~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388


2014年10月15日星期三

經一佔,長七智。光明磊落地……




























10月,一個對我意義甚深的月份,因為我生日(但過咗,不要跟我唱生日歌)。
2014年10月,意義仲深,因為佔中(但傳說中的佔中根本從沒發生),令我學到好多。


.我覺得大了一歲的自己明顯醒咗
如果經一事真的會長一智,大一歲也應該長啲智。但,Sorry囉,我們都有一個錯誤認知,以為智慧真的會隨年齡增長而以正比例地增長。還看世界,大把比你老的人,都萌塞過你蠢過你。
但今年,我真的感到大了一歲的自己明顯醒咗,對一些事物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嶄新認知。
我很想在這裡分享——即使你唔想我分享,我都要分享,就像那87枚催淚彈,明明冇人想去享用也要被迫享用。Yes,監粗嚟也是我新學懂的待人接物態度。

1.
我開始發現,佔中可以好就手地解釋所有事:你間蟹舖冇生意?佔中囉。你去唔到政總開會?佔中囉……
推演落去:Why啲橙貴咗?佔中囉。Why太陽照常在東方升起?佔中囉。Why地球仲係keep住自轉?佔中囉。Why我唔中六合彩?佔中囉。咁Why佢又會中?都係因為佔中囉。(我重申:傳說中的佔中根本從沒發生。佔中,只是個方便稱呼。反正冇鬼佬鬼婆會睇我個欄,我不recap in English了。)

2.
任何一個動作,總存在(至少)一個約定俗成的意義。例:在你面前,一個三五識七的男人無端端死命攬住一個三五識七女人的腳,你會認為佢:A.癲咗;B.意圖不軌;C.唔覺意啫……OK,你可以話以上例子較具爭議性,偏偏一些在你眼中意圖最顯易而見的行為,竟然可以有另一種吹佢唔漲的劃時代解讀。
例:一個市民見曬,好心拎把遮幫差人擋太陽,在差人眼中,這行為已足以構成挑釁。
如果落雨時我擔遮遮埋人哋,我咪變成雨.夜.屠.夫?

3.
差人,對外宣稱的職責是除暴安良,實際工作是:拆棚。但拆棚還拆棚清場還清場,至少他們真的強調只是在清除障礙物而非清場。戴口罩的黑衣神秘人,對外宣稱的職責是……我都唔知,而實際工作是:(幫差人)清場。
既然戴口罩的黑衣神秘人正在履行差人職責,為表尊重,下次見到佢哋使唔使嗌聲「阿Sir」?但我戥佢哋唔抵囉,履行著差人職責的他們,卻未能享有差人的福利……又抑或,不便讓面容曝光的佢哋,難道是飛虎隊?

4.
當差人把法庭頒的禁制令俾相關人士時,他會同時作出溫馨提示:可以接可以唔接。我強烈要求稅局寄稅單給我時,也在信封面補一句:可以交可以唔交,thx。

5.
其實,我OK認同「我辭職都解決唔到件事」這命題。所以第日遇上老闆話炒我時,我打算咁反駁:「你炒咗我都解決唔到件事囉。」但我又隱隱然估到老闆會咁講:「炒咗你的確解決唔到件事,但至少,唔使眼冤。」
是的,就算某人辭職都解決唔到件事,但至少,唔使眼冤。

6.
身邊不乏球迷,睇波時往往既捧A隊又捧B隊——OK fine,睇波捧邊隊,不涉道德抉擇。
但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就必需有立場有選擇,冇得話兩邊都撐咁著數咁賴皮。假如「是」和「非」你都撐,這不是大愛,只代表你是非不分。當是與非撈埋,只會撈出一個更大的非(正如任何嘢同屎撈埋都只會變成屎)。

7.
多謝男神子華,多謝他重提「光明磊落」四字。講堅,我已經好耐冇喺大庭廣眾聽人講呢四隻字——尤其在這一個太多人在光天化日下幹著絕不光明磊落勾當的年代。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做人處事光明磊落,所以既坦蕩又奔放(坦蕩不等同裸體);小人呢,專門陰濕地做陰濕嘢,過程中唔想俾人知唔想俾人見,所以既憂且懼。
近日爆紅的許Sir(Sorry,我以前真係唔知有呢個阿Sir),應該是子華fans吧,難怪他夠膽用「光明磊落」去形容差人清理障礙物的行動(只是清理,不是清場,清場是由另一班戴口罩的黑夜神秘人做的)。
原來只要在眾目睽睽下擺到明去做一件事(做乜冇所謂),就可被形容為光明磊落;那麼,塵世間大抵再沒有不光明磊落的事,有的只是:光明磊落的政棍、光明磊落的蠱惑仔、光明磊落的強姦犯、光明磊落的暴徒、光明磊落的行賄受賄、光明磊落的將抗爭者抬到暗角𢱕足四分鐘(再經無綫新聞部光明磊落的刪剪)⋯⋯Yeah。
(最後一段加咗句,原文刊於am730)

2014年10月14日星期二

浪漫月巴睇舊戲(八十七):Yes,我已經睇咗唔知幾多次《一蚊雞保鑣》!






















Why又寫《一蚊雞保鑣》?因為我本人想做到首尾呼應。是的,這是最後一篇「浪漫月巴睇舊戲」。我重申,這是最後一篇「浪漫月巴睇舊戲」。

1:2012年10月19日,一個尋常的星期五,一個尋常的欄目「浪漫月巴睇舊戲」正式開波。
2:記得《am730》的Danny兄提議加設這個欄時,是想我寫一些舊嘢:舊電影舊電視劇。唔知點解地我真的絕少煲劇(不論新劇舊劇、港劇日劇抑或韓劇),所以我先行剔除了寫舊電視劇;於是,剩番舊戲。當時我冇諗過專寫舊香港電影(如果你咁神心地有追開這個尋常的欄,應該發現我曾經寫過一齣舊西片),但後來又諗,專寫舊香港電影又OK喎,一來我可以大條道理寫(我對)王小鳳(的愛),二來又可以借啲意寫埋(我對)鄺美寶(的濃濃愛意)。
3:Sorry有一點我是絕對認真的。讀歷史時我唯一有興趣的是思想史:Why在某個歷史時期會產生某種哲學思想?我想借用這種思維這個方法論,回看那不可以再追的年代,催生了那些今時今日唔會(或唔敢)再拍的香港電影的原因,動機相當嚴肅。當然,做唔做到,是後話。
4:兩年時間。撇除那唯一一齣西片,再撇除那些我身心俱疲完全寫唔到稿的乏力日子(近半年明顯增多),加埋今日這一篇,合共寫了87篇。What?87?這不就是928那天施放催淚彈的總枚數!啋~
5:回到兩年前,揀《一蚊雞保鑣》作為第一篇,原因純粹是當時剛睇完黃子華的《洗燥》,有點不夠喉,不夠喉在他似乎掂唔到香港人浮躁的核心原因,而只是一味在表皮兜來兜去。於是,又把《一蚊雞保鑣》找出來翻炒。離奇是,在這(第42次)翻炒過程中,電影裡的笑位 & 喊位(我堅持是有喊位的)依然能夠令我笑和喊:笑是笑塵世間竟然有這麼一班不容於世俗的屯門人,喊是喊這麼一班不容於世俗的屯門人原來每一天都在努力地用自己方法活下去(即使擺明用了不容於世俗的方法)。
6:Fighting to Survive,《一蚊雞保鑣》英文片名。掙扎求存,是一場戰爭,未必難打,只要你要求夠低。要在掙扎求存的同時再去實踐夢想,則難打10萬倍,勝算也更低。而偏偏,我一直所認知的黃子華,就是keep住打如此難打的持久戰。今時今日的他,可能飲啖水咳一聲已經足以叫全場觀眾拍晒手掌,但你不妨睇番最早期的黃子華棟篤笑,原來他也經歷過講了10分鐘笑話都冇乜人笑得出或願意俾反應的尷尬時刻,他可以做的,不是say sorry衝返入後台,而是一直講落去講落去講落去(但請不要把黃子華這種不認命的堅持跟特首的「絕對唔會辭職」等量齊觀,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7:世界上存在很多一刀切的分類法。分類,冇問題,但過度地強調分類,會造成撕裂。《一蚊雞保鑣》的一大命題:正常與不正常。當塵世間大部分人都(懶)正常地以(懶)正常方式過著(懶)正常生活時,黃子華的幫幫及他的一班friend,則被視為不正常,不正常的成因可能是:童年時的一宗意外、愛上(正常人認為)不應該愛的對象、以(正常人認為)不正常的衣服打扮示人,又或簡單地,生得(被正常人認為)醜。而所謂正常,往往佔了大多數,以致不正常注定成為了先天的少數派,他們可以選擇的,不是努力迫自己佯裝正常,就是繼續忠於自己維持不正常,以(至少)對自己誠實的態度,活著。
8:愛一齣戲,往往因為你愛戲中的某些描寫。我愛《一蚊雞保鑣》,因為我愛那班(被認為)不正常的人。大家都(被認為)不正常,所以,大家都能夠無條件接納對方(的所謂不正常),然後共.同.努.力。
9:「我未必做到最好,但我十分努力。」這是我最喜愛的作家黃碧雲所說的。努力從來都不預設任何成果。但至少,我有努力過,幫幫他們也有努力過,即使我和他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可能是微不足道。
10:或許有一天我會不再翻炒《一蚊雞保鑣》,但至少,微不足道的我,還是需要戲裡那種對微不足道人生的真誠歌頌。多謝一蚊雞保鑣。
(原文刊於am730)

(講堅,這真的是最後一篇「浪漫月巴睇舊戲」,但不代表「浪漫月巴乜乜乜」系列會從此消失。I'll be back的。)

















ROBOCAT 387


ROBOCAT 386


2014年10月8日星期三

清(唔到)場後的不正常情緒結集















這絕對是最最最最難寫的一篇,難在千頭萬緒。但再難,也難不過在旺角銅鑼灣金鐘瞓天光吧。

我依然能夠正常和完美地返工

本來諗住佔領會令我正常地返唔到工(我返工需要過海,路程OK遠的),可以留守家中靜靜思考——點知,每一個工作天都能夠完美地返工放工,實在成何體統。
這段期間已經有太多人寫過太多好文,分析的抽水的嚴肅的幽默的包羅萬有,而我這一篇,只是一個生存在這荒謬時代的月巴仔的一點情緒整理:冇乜分析,冇乜抽水;不太嚴肅,也不太搞笑。

1.
9月28日晚上,初次施放催淚彈後,我在沙田市中心一間酒樓。現場所見,身邊都坐滿了食得好愉快的人,我突然有種置身平行世界的幻覺——我不是說當有班人在對面海飽嘗「催淚放題」時,另一班不在場的人也要食不下嚥或喊住咁食,而是:我置身的這間酒樓是一個正常世界?圍繞住我的才是(過著)正常(生活的)人?於是未等到甜品,便先行告退,會合友人過海(但我冇同屋企人講自己過海)。

2.
過海前,先買保護裝備:眼罩、保鮮紙、口罩、毛巾(至於遮,則長期跟身)。結果只買到口罩毛巾。
在藥房買口罩時店員問我:「買嚟做乜?」霎時間我真的唔識點答,畢竟自從2003年沙士便開始買口罩後,藥房中人都從沒有問我買口罩目的,但我還是答了:「去佔中囉……」(那一刻我自然預計不到,傳說中的佔中原來一直都沒有發生)店員:「咁平啲賣俾你,原價18蚊而家收你10蚊。」Well,感性的我突然湧現一種難以形容的感受。

3.
到達中環港鐵站,未出地面,我同友人突然狂打乞嚏,喉嚨乾涸,周圍望,發現人人都係咁。後來從早到一步的朋友口中得知,原來剛剛又施放了(由我們納稅人負責俾錢買的)催淚彈。這是自作孽?抑或攞嚟賤?

4.
打住乞嚏上到地面,我開始收到不少朋友來電和WhatsApp,目的只有一個:快啲走啦今晚會開槍呀。
我認,那一刻我很淆,淆底在預料唔到面前不遠處那班笠晒面具full gear上陣的差人,會對我(及身邊的所有人)做乜,而我本人(及身邊的所有人)明明不是罪犯,更加不是出嚟行,而只是keep住齋企。

5.
翌日,如常返工。路程一如以往地遙遠,也一如以往地順利返到公司。之後咁多日,一樣。特首及好多人都話,佔中(而傳說中的佔中根本沒有發生)影響了市民正常生活,偏偏我依然過著跟過去每一天幾乎一樣的生活,難道我的生活一直不正常?

6.
10月3日早上我身處銅鑼灣,買了一本書,《超譯王陽明》(是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而不是全真教創辦人王重陽,不要撈亂)。王陽明好後生時已被認為天資聰敏(但同時朝中有班官,一班既得利益者視佢為心腹大患),做官後,仕途normal,面對過政治風波,被貶過官,相當冇癮。
就在生命走到最無奈絕望一刻,王陽明思考以下問題:如果換轉是聖賢在此時此刻面對相同情況,會點面對?

7.
同一日下午,一群人形生物走到MK & CWB進行佢哋所謂的「反佔中」行動(重申:嚴格來說佔中從未發生過)。佢哋有幾出類拔萃特立獨行,相信大家都已經透過由不同市民冒險拍下的短片見識過了(你睇唔到?Sorry,鬼叫你戀棧TBB)。
我沒有王陽明咁高level,所以沒有去到搬聖賢出來的高層次,而只是簡單地諗:如果眼前有條友(或茂里),肆無忌憚攻擊(兼鹹濕)一個手無寸鐵乜都冇做而只是齋企或齋坐的市民時:A.作為一個正常人,會點面對?B.作為一個正常的差人,又應該點面對?
在面對某些大是大非時,一個正常(差)人的正常選擇,根本跟政治立場無關,而只是同閣下的良知有關。

8.
當有人懶中立地大條道理說「有事差人冇事衰人」時,我只想回應:有(犯)事就放人冇(犯)事就打人。我終於明白了那一句「佔中影響了市民正常生活」(而傳說中的佔中根本沒有發生),原來事件也影響了、顛倒了、扭曲了、泯滅了差人的正常思維,而這才是最不正常的。

9.
同樣不正常的還有:有尊貴議員指因受集會影響而未能到政總開會——正如朋友話齋,當連乙武洋匡都能夠去到政總時,有手有腳的尊貴議員竟然夠膽死話自己去唔到政總?當然,尊貴的他們大抵堅信:坐尊貴的房車去政總才.是.正.常.的.生.活。搭港鐵再徒步行過去?好唔正常囉。

10.
呢個moment,作為一個人,我唔會當以上嗰班嘢係人。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385


2014年10月3日星期五

ROBOCAT 384


浪漫月巴睇舊戲(八十六):唯一幫到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最最最最難寫的一次「浪漫月巴睇舊戲」。不是難在怎麼寫,而是難在寫甚麼。

由9月30日至10月2日的思想掙扎

9月30日,一個氣氛絕對緊張的晚上,向同文阿鼻提及我的隱憂。
他提議:就寫一些同遮 / 雨傘 / Umbrella有關的戲吧。咦OK喎。
第一齣即時被我chok出來的是《開心鬼》。冇錯,就是由開心之鬼黃百鳴主演的那一齣《開心鬼》。但當我翻查資料才發現,康森貴前世朱錦春寄生的應該是吊頸繩而不是油紙傘(但我明明記得有部戲所描述的鬼是依附在油紙傘裡的)……
第二齣被我chok出來的是《黃飛鴻》。由李連杰做黃飛鴻的第一集《黃飛鴻》。有一場,在茶樓,黃飛鴻就是用手上的遮擊退敵人,真真正正示範了怎樣把用來擋雨的遮變成神兵(而大抵只有黃飛鴻才做得到)……不過,我唔想寫古裝片囉。
既然諗唔到,不如唔諗。10月2日凌晨,疲累到核爆的我再一次把自己「釀」坐在梳化,決定隨意揀一齣我目光所及的戲來寫——我望見那隻被我擺埋一二邊好耐的《操行0分》。
我從未睇過。半年前寫一篇有關電影中的單車名場面短文時,有朋友提到這齣戲,咁我咪買囉,但一見演員陣容我卻步,因為冇一個識——其中一個算是認得的,何啟南,一位近年主力拍電視劇的資深演員;在《操行0分》上映的1986年佢只得廿歲,而演的,是一名未夠秤青年阿力。
阿力有兩個friend,一月巴一排骨,月巴的叫肉佬,排骨的叫神友。他們仨,冇返工亦唔見有返學(至少電影未有交代),最叻就是踩單車,所以終日踩單車,在街上見到合眼緣靚車便撻走車內音響變賣。直至有一次,咁唔好彩睇中警校教官架跑車(先旨聲明,警校教官駕駛態度本身極度乞人憎,當初是因為他的乞人憎駕駛態度才激發起三人的報復心理),結果,衰咗。故事由這裡開始。

(被大人標籤的)爛泥V.S(被大人洗腦的)精英
這其實是一個交代「YP仔」(少年犯)怎樣改過自新、走回人生正軌的故事。這類故事,要寫 / 拍到好老土,不難,再加上我本人是出了名憎睇勵志片的,我有預感,自己完美地揀錯戲。
估唔到在這個接近30年後的凌晨,我竟然因為這齣戲,內心泛起了一股暖意,同時又起了一點雞皮。
阿力、肉佬、神友三個YP仔,被感化官安排去一間由一名老伯經營的石油氣舖返工,工作,就是充分利用他們的單車技能,送石油氣。一如所料,他們工作表現絕對差劣。在他們仨堅信爛泥扶唔上壁的前提下,感化官偏偏相信,任何人都有能力改過自新,並決定訓練他們踩車,參加真正的單車比賽。
比賽,自然需要對手。在戲裡擔任三名YP仔對手的是四名警校精英——Why叫他們做精英?因為他們的教官一直咁講:「你哋係警校嘅精英,同其他人唔同!」這個教官,就是之前提到、駕駛態度極度乞人憎的那一個。多得佢,四名警校精英在耳濡目染下都當正自己高人七等,對於作為少年犯的阿力等人,更多次作出挑釁性侮辱,或侮辱性挑釁,總之就是既侮辱又挑釁啦。
這不是甚麼偉大傑作,但在永恆缺乏青春片的香港,《操行0分》稱得上奇芭,奇在沒有單純(或天真)地歌頌青春的浪漫,反而用上兩種身份對峙來描述青春的分野和選擇:當有些青年是(被大人洗腦成)得天獨厚的精英時,也有一些,則是(被大人標籤為)爛泥扶唔上壁。你可以話太過一刀切,但我認為呈現了某種真實感——(被大人洗腦成)得天獨厚的,真的以為自己大晒,賤視大部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被大人標籤為)爛泥扶唔上壁的,漸漸相信了自己真的爛泥扶唔上壁,而表現得更扶唔上壁。
但塵世間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得天獨厚,自然也沒有絕對的爛泥扶唔上壁——爛泥,一樣能夠戰勝所謂精英,關鍵是信念,感化官由頭到尾都相信他們:「你哋要記住,唯一幫得到你哋嘅人,就係你哋自己。」結果這三個YP仔,真的在過程中靠自己,幫了自己,改變了自己(至於那個石油氣舖的阿伯老闆,他由一開始超級頂唔順呢三個後生仔,到後來竟然出錢出力支持他們參加比賽)。
有理由相信,這齣戲當年上映時應該冇可能收得(冇打鬥也冇乜笑料,有的只是青春和單車及一班不知名新人演員),此時此刻的我卻因為這齣戲,唔知點解地泛起了一股熱情的暖意,起了一點感動的雞皮。這是一齣30年前的戲,但裡頭所說的,永恆啱用。

補1:女主角,劉芊蒂。她當年被星探發掘,80年代拍了不少戲。
補2:最後一場戲,單車公路賽。應該是香港電影史上唯一一齣這麼認真地拍下一場單車比賽的戲。
(原文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