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33):夠鐘啦,睇電視,睇吓今集Madam Lo講乜先
上回講到,綾瀨遙曾經在我最悲哀的某一晚令我瞬間開心過來,今回想講的則是一位由我未成年到而家牛高馬大,持續地令我開心的女星。
1.Yes,正是盧宛茵——Madam Lo。
2.一切要由1991年說起。那一年,我讀緊高中,仲有鋪睇電視癮,由黃金時間第一線劇到處境劇再到第二線劇必定全部睇勻,否則會周身唔聚財影響第二日課堂表現。當年那兩線劇集係乜?唔記得了,記得的,只有攝在兩劇中間的——卡.拉.屋.企!我可以好大膽咁講,《卡拉屋企》絕對是香港自開埠以來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好睇的處境劇!至於97後或千禧後仲有冇好睇的處境劇?唔知喎,我戒咗睇電視了。
3.《卡拉屋企》好睇在——開心。你會真的感受到黃廖兩家在那個虛構世界中,是真心活得快樂的——當然問題天天都多,但他們就是能夠以樂天和善良去面對每一天,而那種樂天和善良並非像今時今日同類劇集的正能量,不硬掘,不露骨,所以不會令人打冷震。或許當年的我將要面對殘酷的會考吧,好需要開心,所以每逢星期一至五我都必定坐定定迎接《卡拉屋企》——連主題曲片段都不能容許自己錯過,因為我要跟住唱嘛。我記性不是特別好,但事隔多年依然能夠唱晒成首《香港新姿態》,全因為旋律好聽歌詞又夠勁:香港地,有幾多專制禁忌;俾心機,要搵錢應記有限期;香港地,要表態直言要上街……頭幾句已經概括道出香港實況以及香港人在回歸殺到前的心理境況,這就是經典。
4.《卡拉屋企》每一個主要演員都揀 / 演得好。像女角,李婉華固然熱情爽朗正到核爆,黎海珊也演繹到角色所需的橫衝直撞,但更重要的肯定是Madam Lo的肥媽。
5.在肥媽之前,Madam Lo令我深刻的角色包括:A.《季節》三姑姐。三姑姐這角色是不討好的,太八婆(記憶中劇裡甚多家庭糾紛都是由她精製而成),但沒有了這八婆又好似爭咁啲乜;B.《賭聖》六姑。六姑的角色設定就是普通庶民,大致上善良,好錫個女,不過爛賭,而且仲好衰唔衰嚴重地迷戀三叔。至於肥媽,沒有後來大部分處境劇中阿媽角色的專制麻煩,反而樂天知命,同時又好鬼趣致,總之「係人見到都想錫啖嗰隻」(語出自《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化骨龍的對白)。
6.三姑姐、六姑、肥媽,完全唔同類型唔同嘴臉,但一個Madam Lo,已能輕易駕馭,所以當好多年後網民驚訝於她能夠在那段由潮文改拍成的短片中一人分飾三角,講真,碎料啦。這段短片我大大話話翻炒過十次,原因只有一個——欣賞Madam Lo眉梢眼角的細緻演繹,尤其那一句聽落冇嘢實則超有骨的「即係藍領啦」,我甚至忍唔住在Madam Lo面前獻醜,演繹過一次。
7.能夠有幸在Madam Lo面前演繹,是因工作所需——當時做緊一個有關青春的題目,同事B和我都相信青春不只是後生仔女專利,青春可以跟年歲無關,所以好想搵一位不後生但又依然感覺青春的女演員——我們不約而同諗起Madam Lo。
8.那一天,石硤尾JCCAC,好悶熱,身穿粉紅上衣的Madam Lo來到,眼前的她不是三姑姐不是六姑更加不是肥媽,而就是Madam Lo本人,不會好social,但又隱隱然有一份nice。作為旁觀者,看著聽著Madam Lo逐一回答同事B的問題,由成長到求學,由畢業到做秘書,由做秘書到瞞住屋企去in電視台,由瞬間走紅到突然結婚……
9.我看到了一個我不曾經歷過的情境。在那個有夢的年代,一個女仔努力去追逐演戲的夢。要多得Madam Lo爸爸,他啟發了乖女聽歌品味,知道乖女有安穩的秘書工唔做而去做演員,依然支持,因為爸爸本身愛攝影,支持乖女,是基於他自己對藝術的熱愛,而不是有其他目的……但那個有夢的年代已不復返。我始終相信Madam Lo有能力去演繹其他類型角色,問題是搵得佢拍戲的都只是搵佢做阿媽,而且只是做同一種類型同一種嘴臉的阿媽。今時今日香港好單調,單調令人悶,悶令人好唔開心。
10.最後Madam Lo推介了一首她很喜歡的的歌,Frank Sinatra《Young at Heart》:You can go to extremes with impossible schemes. You can laugh when your dreams fall apart at the seams…多謝你,Madam Lo,多謝你帶俾我快樂。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6月24日星期三
既然動用了Free Will,何需Say Sorry?
自小我就經常諗埋一邊。我總是被困於各式似乎唔等使的問題。其中一個是,自由意志。
行出去 vs 坐定定
我所做的每個決定,究竟是基於我的自由意志,抑或是背後有一股唔知係乜的神秘力量晨早幫我決定了?以致我的每個決定其實都是撞邪地按照唔知邊個的決定而決定——亦即,一切純屬整定。
一切純屬整定,便是決定論。
Well,上星期三我又去了食孤獨的buffet,而且又是去同一間(一來對水準心知肚明,二來waitress們大概都認得我,不致認為我是怪人)——但當我連攞嘢食的種類和次序都同過去咁多次一樣時,我又開始諗埋一邊:這一次食buffet(以及依照慣常次序去攞相同的嘢食),真的是一個基於自由意志的決定?
我突然感到一股寒意。我冇再攞嘢食(這一個冇再攞嘢食的決定,是否又是另一種整定?)。
這種神秘這種宿命,在同一日我見識過一次。團結(但又團結唔晒)的建制派離場,等埋發叔。
我們都知道了這個「等埋發叔」的決定所衍生的後遺:31個等待發叔的議員不能在場內投票(有人說他們在場外依然貫徹著濃厚意志投了贊成票,whatever啦)。
反對政改高尚抑或贊成政改更高尚?人人睇法不同,我想說的只是:這個離場決定令我感到空前的哲學味:Why在建制派拉大隊行出議事廳時,竟然有同氣連枝的建制派坐定定唔跟埋一齊走?
究竟跟埋行出去的人有自由意志?抑或坐定定準備投票的才更有自由意志?
敬老 vs 投票
決定論。塵世間所有事情都是被注定的:「1」之後必然是「2」之後又必然是「3」……
只要發叔一日未到(而發叔未到又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就必然發生「等埋發叔」……當你置身這個由決定論主宰一切的演化過程中,事情的發展,一概與你無關——只要條件充足,事情就會必然地發生。實在叫人相當冇癮。
自由意志論。OK,發叔未到是一個既定事實,但大可以選擇等定唔等:既可以人急生智地選擇立即起身跟大隊走,也可以選擇堅定不移地留在原位(還有一種選擇是:既坐在原位但同時O住嘴睇住人走)——造成兩種行為產生的條件,其實一樣,雙方立場又擺到明相同(都是建制派都是支持政改),偏偏發展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這就是自由意志的奧秘。
但當然有手尾。走與留的雙方互相責難,細佬話大佬大佬又話番細佬……
表面睇,其實無法睇得出哪一個行為才是正確,所以不妨動用康德的觀點,睇得深入一點——審視在背後構成選擇的理由。
「等埋發叔」的理由,應該是,尊重長輩吧(也可能是希望做到所謂齊齊整整,又或純粹跟大隊);至於「不等埋發叔」,則應該是認為坐定定投票(以展示個人意志),重要過出去等一個唔知幾時先嚟到的長輩。
那麼,敬老抑或投票才更貼近普世道德原則?——梗.係.敬.老.啦。畢竟投票只是撳一個冇生命的掣,而作為長輩的發叔,才是會病會遲到會喊會講嘢的真實存在。
所以當我知道那31個議員寧願等埋發叔也不投票時,我的確忍唔住對佢哋肅然起敬!他們體現了傳統中最重要的人倫精神!根本不需要在第二日走出來喊晒口say sorry!你say得sorry,即是後悔(動用自由意志)作出「等埋發叔」這道德決定(向中聯辦say sorry就更加令人搲頭)。
至於你因為這個決定而狂笑爆笑,也是你的自由意志,我尊重你的自由意志。
而我日後選擇不投票俾建制派,也是我的自由意志。我不會say sorry。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32):搖啊搖,搖到綾瀨遙。
每逢看見綾瀨遙,我就不期然開心到兩頭搖。
1.人生在世,不過是求開心,偏偏,不開心的時候總比開心的多。回到2009年,是我成世人最不開心的一年(希望這紀錄在日後不會被打破),而就在最不開心到接近絕望的時候,多謝綾瀨遙,她讓我開心過來——即使只是短暫的一晚半晚。
2.因為她的《開心直航》和《巨乳排球》。冇錯,在很嚴格的影評人眼中這兩齣都不是甚麼非看不可的經典電影,但在既不嚴格也非影評人的月巴氏眼中,絕對是令我精神為之一振的正嘢。
3.綾瀨遙在兩齣電影中的角色設定基本上都差唔多:A.既純真又善良;B.天生一股無敵傻勁;C.儘管有時用錯方法但無非想盡力做好一件事——而當中又以《巨乳排球》的搣時被描寫得較深入。初出茅蘆的美香子,抱著一股無比教育熱情,為了激發排球隊那班(甩皮甩骨又鹹鹹濕濕的)男學生,竟然答應了他們要求:只要打贏比賽就讓他們欣賞自己的澎湃巨乳——WOW咁啱我中學時最熱愛以及玩得最好的球類運動正是volleyball啊!所以我看《巨乳排球》看得零舍投入,投入到不期然代入了那班男學生,無論如何一定要贏!
4.如果你有睇過《巨乳排球》你應該知道,這其實是一齣完全冇嘢睇的戲,那時候的綾瀨遙已經很錫身,不會再像從事水著女優時期般疏爽,但就憑這麼一個密不透風、造型有點古舊昭和味的綾瀨遙(電影的時代背景是1979年),令我在心情跌穿谷底直陷地心的晚上,笑得出。她給予了我活著的力量。
5.唔係呃你,自小我就冇乜迷戀水著女優(唔好問點解,因為我都唔知點解),但離奇在,當某些水著女優終於脫離了水著界,往往會突然間深深吸引我。像小池榮子。在她從事水著行業時我不但對佢零感覺,甚至覺得佢有點醜——但自從佢轉型做純粹女優,咦,OK喎——例如《Legal High》第一輯,她的神秘冶艷秘書角色其實純屬配角,但如果冇咗呢個配角,肯定令成齣劇爭咁啲嘢(事實是她的存在也令新垣結衣的角色形象更突出)。
6.所以在綾瀨遙擔任水著女優時,我冇留意過佢,甚至完全唔知有呢個人存在(講出來都冇人信)……直至她在電影電視劇的演出開始備受讚賞,後知後覺的我才知道,塵世間原來有這麼一個女子,這麼一個有趣的女子。
7.其中有趣的一點是:曾經擺明sell性感的綾瀨遙,竟然沒有演過甚麼性感尤物,令人最入心的演出,反而是喜怒哀樂全部表現晒出來的大情大性傻大姐,Yes,就像《螢之光》的雨宮螢,每一集都搞到一鑊粥,但因為她的傻勁和善良本質,令你覺得她實在好打耳……
8.不知你認同不認同。若細心看綾瀨遙的臉,獨立審視她的五官,其實,是OK怪的——尤其對眼,形狀堪稱怪異。但就是這麼一對怪異之眼,讓她單憑眼神已能演繹出多種情緒:淆底、愉快、哀傷、嬲爆爆……還有說不出的深沉。《白夜行》的唐澤雪穗絕對是綾瀨遙歷來所演過角色中難度最高的,難是因為東野圭吾對這悲劇角色實在有太詳細而又複雜的心理設定,她自小就將太多不幸收藏,並轉化成一股生存的強烈意志,而演繹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能把真實情緒呈現出來,要把所有人都欺騙到底。所以我詫異會揀綾瀨遙去演,更詫異是她算是演到我心目中的唐澤雪穗。(講多句,《白夜行》絕對是東野圭吾最好的作品。)
9.但我最鍾意睇的始終是綾瀨遙式輕喜劇(《我的機械人女友》都好睇,但太慘,不忍翻炒)。真的,一見到佢做著那些搲頭或唔知點好的傻表情與動作,我就會好開心——她的搲頭,是我的心靈良藥。
10.當那麼多水著女優到最後不是被迫做奀星就是注定銷聲匿跡,綾瀨遙卻能夠創造奇蹟,真真正正做一個女優而且稱職兼受肯定,我真心戥佢高興。綾瀨遙,努力啊!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6月17日星期三
關愛恆久遠,一坐永流傳。
打呢一段時我坐緊巴士。我好nervous。我.坐.咗.喺.關.愛.座。
1.
我自然知道關愛座是為有需要人士而設,但我可以跟你說,這一刻的我就是有需要的人。
我絞緊腸沙。很嚴重那一種。如果你也絞過腸沙你自然明白,絞腸沙期間是多麼想搵個位坐低(嚴格來說應該是找個坐廁、或屎塔,whatever啦),而不是企棟棟。
Why唔去上層?大佬我絞緊腸沙呀你仲叫我做埋啲咁危險的動作?
所以我只能瑟縮在下層。
但機警的我早在坐落關愛座之前,已經好認真地審視了一遍,發現基本上每個位都有人坐緊,就是唯獨關愛座冇人坐,而且架巴士將會上highway(就算我想落車都不能),好一段時間冇客上車……於是(機警審慎的)我同(攪緊長沙的)的我講:別怕,坐吧。
其實我還在猶豫,但突如其來的一下洶湧感覺(亦即便意)令我不得不一屁股坐落去……
2.
Wow,我終於完美地坐在關愛座了。而恐懼,開始在滋長。
唔知點解地我總是覺得有人睥住我。但係咪真係有人睥住我?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一種恐懼不期然在心底裡竄出來,尤其當我望見有人用手機對住我時,我更感驚恐——係咪影低我準備進行網絡公審或批鬥諸如此類令我突然紅起來的行動?
我有想過為自己辯護:有緣搭埋同一架巴士的咁多位,唔好意思!我絞緊腸沙就嚟瀨嗰隻,好有需要暫時坐喺呢個關愛座上,我都唔想……
但我突然像《死神來了》系列中預感到死亡來襲的主角,預視到當我作出自辯後會發生的事。
Firstly,有人會咁樣反駁:「你肚屙就咪上車啦!」
Secondly,有另一個人加把嘴:「你坐關愛座之餘仲隨時有瀨屎危機,你有冇諗過其他乘客感受?你唔係人!」
Thirdly,又有另一個人指住我鬧:「你禽獸不如!」
Finally,我還是被道德感嚴重超然的乘客影了相再po在fb。
Unfortunately,我除了被形容為霸住關愛座的不知廉恥之徒,更被控有機會隨時瀨屎罔顧衛生污染車廂散播病毒……
Accordingly,我起身,企在巴士落客度門隔籬,用意志克服紛至杳來的屎意,待巴士一過完highway即在第一個站落車。
3.
今時今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除了分秒必爭,更隨時成為一場道德戰爭。
N年前的思想家劉宗周提出了劃時代觀念:「慎獨」——即使獨處一室,明明周圍冇人監視你,你依然要做一個道德的人。
今時今日的「慎坐」,則完全建基於別人(以及你睇唔到的那班匿在網絡中的群眾)的道德目光,你的道德表現完全基於群眾壓力:你道德,因為你淆底;你淆底,你不得不道德——即使你根本不認同這麼一種高壓式道德。但冇計,為了應付其他人(而其他人也同樣在應付你),我們都因為恐懼而表現道德。道德,是做俾人睇的。
注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我惟有警醒自己:搭巴士前,務必去清大小二便;搭港鐵呢,無論點都唔坐,成個車廂明明鬼影都冇隻都唔坐,總之做足準備讓有需要人士去坐。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者,Yeah。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31):為了她,我衝去睇加州大……地震
我一向極度欣賞The Rock的精湛演技和優美體態所以義無反顧地去睇《加州大地震》!
1.Sorry,假的。問心,我不憎The Rock,甚至幾鍾意睇佢。但單憑佢?嘿,絕對吸引唔到我去睇這麼一場大地震囉(講真,我一向怕睇災難片)。
2.咁捧場,純粹是為了親愛的Alexandra Daddario——講多次,我純粹是為了親愛的Alexandra Daddario。
3.身邊大量男性友人睇咗《加州大地震》,離奇在,每一個的觀後感都不是電影的CG效果有幾強勁,也不是片中那場地震有幾慘烈,更加不是The Rock有幾英勇,而統統是Alexandra有幾……Big。有人甚至話片名的「大」字不是用來形容地震,而是如實描述Alexandra……有人仲話,要睇,一定要睇銀幕最大的IMAX 3D。
4.結果我抵受不住輿輪壓力去咗睇。有關Alexandra的角色,有幾點想講:A.電影中由頭到尾的英雄的都是The Rock,作為The Rock個女的她,卻沒有被老奉安排成為一個等待被救援的弱質女流;B.她的處境其實比起The Rock仲甘仲危險,但憑著(遺傳自老竇的)機智和冷靜,每每化險為夷,而且救番人轉頭(咁當然最後又不能免俗地要勞煩The Rock出手相救);C.一直以來劇照給我睇見的Alexandra,都是穿上一件超窄背心的,但到我入場,睇咗大半後,她依然身穿長袖外套,外套內仲有一件面衫;估不到,編劇巧妙地安排了一個轉折,讓她不得不脫去外套再剝埋件面衫,只剩下一件超窄背心走難——整個安排好理所當然,但又擺明經過刻意設計,刻意設計成好理所當然。
5.電影評分從來都是主觀的——尤甚是月巴氏的電影評分。如果《加州大地震》沒有了Alexandra,俾盡,5分;但因為有了她,成齣戲當堂10分滿分Yeah。
6.即使做The Rock個女,Alexandra真身已經29歲,入行十三年了。她在大部分有佢份做的電影都離不開演大茄,或路人甲(只是這路人甲未免太突出了吧),即使是有名有姓的角色,也只是無關痛癢旳閒角,話到明閒角,自然唔一定需要存在,也不一定需要搵佢去演。
7.就像《True Detective》,Alexandra的角色無疑是有作用但其實又可有可無(更加不一定需要搵佢嚟做);如果你單純為了她而睇這齣美劇,輕則失望,重則憤怒,因為出場極少,但在第二集一出場嗰下,我只能用十億個「嘩」去形容——她在(我和你及)Woody Harrelson毫無預警下突然徹底裸露!這一場徹底的激情戲,唔覺意成為了《True Detective》的最大焦點(甚至比誰是兇手更重要),也是日後Alexandra接受訪問時例必被問到的大問題。Yes,Alexandra因為這一場戲,紅了。
8.接拍前她一早明白到,這一次裸露終將成為歷史——不是終被世人忘掉的過去,反而是一個抹唔甩的永恆,直至永遠隨時隨地都會被舊事重提——事實是只要你在google輸入她的名字,就會立即顯示指涉她身材的聯想搜尋……如果被將來的仔女知道點算?Alexandra話,會同仔女咁講:「你媽咪以前都正過青春過!」但這只是戲言,她其實唔想仔女睇到。
9.但她還是選擇了去做。11歲時已同自己講要做演員的Alexandra,其實一早做過主角(《Percy Jackson》系列以及新版《德州電鋸大屠殺》),但偏偏(被注定)憑一齣電視劇的一個小配角突然冒起,是幸或不幸?冇人答到。
10.跟同事C討論Alexandra時她這樣形容:一個「頸以下」辨識度凌駕於「頸以上」的女演員。同事C講得啱,不少觀眾對Alexandra的留意和注視暫時只集中在頸以下,而不是頸以上,偏偏她本人明明認真地學過演戲,接受過Meisner Technique的訓練(這個演戲方法論重視演員的想像,而不是要求演員挖出真實自我去演戲),她演技未必好好,卻的確是很嚴肅地對待演戲。惟有希望Alexandra繼續努力,讓世人終有一日把視線放在妳的頸以上。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
又鹹又甜,給我嘗到苦澀
諗番,都覺不可思議。小學某個長假期後,同我玩得埋的男同學都不約而同識得唱一首歌,副歌部分是咁唱的:「龍虎豹好睇,好睇,但係又好鬼貴……」
1.《龍虎豹》是否好睇?人人睇法不同,至少我從未試過動用零用錢去買過嚟睇(亦未試過跟同學夾錢買)——但真正重要的是,在那個沒有internet沒有forum沒有facebook的年代,單憑口耳相傳,竟然可以在短時間內令咁多人識得唱一首歌,而這首歌明明沒有派台,沒有上榜,更加沒有勁歌推介。
2.這是我人生中首次體會改歌詞的趣味及威力——嚴格來說第一首認識的改歌詞金曲,應該是改編自《宇宙大帝》的「神奇大帝穿咗褲窿」,但首歌偏向純潔,不夠鹹,冇咁深刻與震撼。
3.我是否好細個就鹹濕?——係啩。鹹濕就是鹹濕,沒有甚麼類似鹹濕。鹹濕,催生了一顆好奇的心,好奇的心轉化成(搣時阿Sir肯定不認同的)求知欲;每當同學講一啲人人都笑係得我唔明的鹹濕笑話時,就會好嬲自己,嬲自己平日唔用功。
4.例如睇《不文集》。有年秋季大旅行竟然有個男同學夠膽死帶咗本去,仲離譜到跟女同學一齊觀看(令我難以接受是其中一個更是我OK鍾意的,頂)!我自然迫埋去懶熟咁睇埋一份啦……其中一篇寫到一眾Superheroes去曬太陽的,包含了不少英文單字,令女同學們大感疑惑:乜H乜L吖?但又冇理由去問班主任嘛(當時班主任咁啱是教英文的)……豈料那男同學突然化身符號學教授,向疑惑女同學詳細講解H和L的所指,聽到班女同學陰陰咀笑之餘仲大讚男同學學識淵博,Shit!而我,只能坐埋最側邊陪笑。
5.在我成長的年代,很多鹹濕養分都是透過文字攝取;如果你不夠勤力懶去睇字,你的鹹濕會顯得尤其乏味。其中一種鹹濕文字來源,是報紙。在某個特別的版,你不會睇到新聞圖片,只會睇到一些洋妞或東瀛女子的清涼照片,照片上更附有一首押晒韻的詩,我一度疑惑:難道圖中女子都是詩人?你還會睇到一些信箱,信箱解答的盡是當年對我來說很深奧、健教科syllabus不會涵蓋的內容,其中一封我諗我到死嗰日都記得——心急人問:「Why鹹帶中的主角總能做出一些能人能不能的高難度動作?」見多識廣的乜乜大使咁答:「Because當中不少演員都做過馬戲班。」自此我對空中飛人多了一份敬畏。
6.上了中學,好難得地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友——會借鹹帶我睇的好友。是的,唔知點解地總有一、兩個同學能夠keep住定期提供鹹帶給同學看,但他可不是人人都肯借——通常冇份入這影視會的都是那些品學兼優的同學。回首前塵,我中學年代成績品行欠佳究竟是幸或不幸?
7.假如鹹有天意。在不同成長階段都認識到願意跟我分鹹同味的同學,但就是識唔到番簡強這麼一個人——番簡強,梁栢堅的同學,由小四被班主任編埋坐隔籬位,然後升讀同一間中學,再讀埋同一間U,畢業後即使冇做埋同一行但依然有交往——維繫這段友誼的除了友情,還有對改鹹濕歌詞的熱忱。有關他們幾十年的相知相遇相交(流),一一記在《甜詞》裡。
8.甜,在現代已被用來形容鹹,鹹即是甜即是鹹,唔好問點解,這就是語言的約定俗成發展(有時候出街食嘢拜託侍應叫師傅整鹹啲時,難免懷疑會唔會變成甜啲……)。改鹹 / 甜詞,也是一場語言的轉換,怎樣在最少改動以keep番原本歌詞用字與韻腳的情況下,呈現另一個翻天覆地意思?作狀啲咁講吧:怎樣在有效地鬆動原有文本下,顛覆文本,呈現另一個意思?書中輯錄了大量示範,有些是作者親撰,有些是過去在坊間流傳的。
9.用半晚KO本書後我WhatsApp作者:「羨慕 / 妒忌你有番簡強呢個朋友」,佢回應:「冇佢,我今日未識填詞」——創作,總有一個茫然的起點。驀然回首,鹹的朋友很多,鹹到足以啟發我的知己卻沒一個,這本既鹹又甜的友情之書,給我一種失落的苦澀。
10.回到一開波的「龍虎豹好睇」。那是一個冇乜家長會迫仔女在課餘去讀乜讀物的自由年代,也是廣東歌最強的時代,而被改的咁啱又是真正hit歌《夏日寒風》,細路們有的是閒情,把歌傳揚開去。現在,我們曳曳隨時被主人用籠困住,廣東歌又真的不乏悶歌,把最悶的歌改成最鹹 / 甜的詞,嗒落,依然是悶。而這,又是另一種苦澀。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30):我重新迷戀法令紋深深的宮澤理惠
Santa Fe。一個我讀中三時最念茲在茲的名字。
1.Santa Fe,就是宮澤理惠1991年那本震懾穹蒼全裸寫真集的名字。
2.中學時我迷戀過的idol似乎好多,其實唔多。我真心癡戀的,單計日本代表,就只有齊藤由貴、高橋由美子(不是高橋留美子),以及宮澤理惠。
3.癡戀代表甚麼?就是她們一舉一動都絕對能夠觸動我的神經,讓我歡喜讓我憂,甚至影響我的學業。
4.像宮澤理惠。Why要在17歲失驚無神走去拍全裸寫真?(當年一般日本idol慣常做法,在事業開始走下坡時開始愈剝愈多,但剝得再多也堅持遮遮掩掩,到了真的沒辦法了,才真的全裸……)但公布要拍全裸寫真時的宮澤理惠明明超紅噃……我諗,一定同佢老母有關!一定係佢老母迫佢去拍!當年憑報紙接收日本藝能界資訊的我,晨早被植入一個觀念:宮澤理惠的老母暨經理人宮澤光子嚴重操控個女,當個女搖錢tree,佢老母究竟有冇諗過個女的感受?又有冇諗過我感受?——自從知道宮澤理惠將拍攝全裸寫真集後,我個人變得很憂鬱,憂鬱到近乎抑鬱,抑鬱到上堂時唔知阿sir教乜,仲衰到開始抄同學功課,自暴自棄,偏偏當年我正在面對中三升中四那個關口(即使取消了殘酷的中三評核試,但還是有機會冇得在原校升讀中四)。
5.而更加不能接受的是:我一方面好唔想宮澤理惠去拍全裸寫真集(OKOK,我知道是由名攝影師篠山紀信操刀,但每當想到我癡戀的宮澤理惠要在呢條友面 / 眼前全裸,我除咗好唔happy,仲相當angry),但另一方面又.好.想.睇——但我實在冇能力去睇。我忘記了日圓訂價,只記得在沙田某書店見到實物時發現每本盛惠港幣三百六十元正——咁我咪即係要煉仙煉足成個月先買到(煉仙,意指不食breakfast同lunch,只能狂灌學校飲水機的水充飢)?Shit!
6.總之,最後我有睇過呢本《Santa Fe》,甚至擁有,但截至目前為止,咁多年來,只睇過兩次(我甚至唔知將本書攝喺邊)。講堅,整個閱讀過程我毫不enjoy。
7.我癡戀的宮澤理惠,是有點baby fat,笑容天真無邪,給我一種好想同佢拍拖的純愛感覺——就算睇住穿上水著的她,我的鹹濕也是純真的。其後,我從報紙知道了她跟唔知邊個相撲手訂婚(我自然知道係邊個但我唔想寫),但又結唔成婚;有傳她患了厭食,暴瘦,不再青春,做idol嫌佢老,做實力派又未夠班……而我也成長了成熟了,開始放眼世界迷戀洋妞……
8.直至某夜放工後仆到去睇《紙之月》(我超唔鍾意片商改的那個中文戲名)。看著那個生活懨悶的有夫之婦梨花,在她臉上找不到任何生活應有的表情,只有因歲月而刻上的法令——梨花是虛構,梨花臉上那深刻的法令紋卻是真的屬於宮澤理惠,食著pop corn的我吃出了一種苦澀——我曾經癡戀的宮澤理惠,原來真的有一點年歲了。
9.但眼前這個宮澤理惠令我完全進入了梨花的生命。梨花擁有美麗,但美麗不帶給她自由(被困在一段乏味的婚姻和一個不了解自己的老公),她漸漸經由不自由去認識自由,即使在規行矩步正常人眼中擺明是用錯了方法,但她總算嘗到了一點點自由的滋味——我突然想起中學年代癡戀的那個宮澤理惠,應該也是不自由的,只是那種不自由被過剩的青春和名氣掩蓋;突然,青春在瞬間溜走,名氣又似有還無唔到你控制,才開始明白在青春和名氣背後,不自由一直黐實自己……很多年後,這種體悟竟然讓宮澤理惠給予了梨花真實感。梨花臉上的法令紋,是宮澤理惠追尋自由的痕跡紀錄。
10.宮澤理惠,今手42歲。我重新迷戀她,這一個真正的自由的她。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6月3日星期三
陳腔濫調令我Happy,也令我好Fury!
人很疲累,做乜都提唔起勁。原因?肯定同香港土地問題有關。
我知,香港土地問題晨早已成為陳腔濫調,偏偏這是一個(在某些人眼中)能夠解釋香港所有問題的陳腔濫調,那麼,這便成為一個陳腔濫調式真理——即使陳腔濫調,但總算是真理。
陳腔濫調本身無罪。返本歸初,今天的陳腔濫調在當時可能真的是一個劃時代想法,只不過太好使好用,以致一直被引用,用到近乎濫用,用到變成阿媽係女人式的道理——亦即,廢話。
陳腔濫調也是對某個年代某樣事物的總體感覺。在倦怠的周一晚上,我冇厘精神地在YouTube睇了一齣《Kung Fury》,一望見那個顏色瘀瘀哋的畫面,再聽埋那些娘娘哋的80年代Techno Music,Wow,Happy!
這是瑞典人David Sandberg透過Kickstarter籌集資金而拍成的超級低成本功夫片,自編自導自演;本來冇乜嘢,但特別在這個瑞典人很認真地把80年代大量B級美製功夫片的陳腔濫調結合,由故事到設定到美學風格,都擺明向那個逝去年代(的陳腔濫調)致敬——當然,更有可能是攞嚟玩。
1.主角是一個不需要拍檔的Cop。這個Cop也是全片唯一最有 / 懶型的角色。
2.這個Cop不需要拍檔,他本身已經太好打,也因為他有種溢於言表到滿瀉的Cool。
3.Cop的Cool除了透過服裝呈現,還有語言——佢講任何一句嘢都會以低沉到過分的磁性聲音說出……
4.但Cop的Cool可不是天生,他曾經有一段悲痛的過去——他親眼睇住他的華人拍檔被斬成兩半慘死。是的,在當年同類型電影中華人(的死)不可少。
5.斬殺其拍檔的是一名紅衣忍者。唔知點解地,在80年代美製功夫片總少不了忍者,而忍者總是奸的。
6.奸人方面除了忍者,還有鍾意著皮背心而又同時鍾意打開胸膛的Gangster。
7.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案發地點——不能免俗地必然是我最情迷的邁阿密。洛杉磯有嬌娃?邁阿密滿街罪犯!
8.完成任務後主角最念茲在茲的不是開記招邀功,也不是跟同僚們人之常情地影大合照,而是:煩惱點樣寫好份report。
9.陳腔濫調除了故事和畫面,還有配樂。當男主角同靚女身處偽東洋風格的屋企時,響起的background music必定是懶性感逃逗的色士風音樂;而當強悍角色出場時,則必然配上強勁的Heavy Metal密集結他riff!
10.還有劇情上的超展開。《Kung Fury》的Final Boss不是活在80年代的壞蛋,而是WWII的希特拉——Why個Cop被注定要去打敗希特拉?因為希特拉都識Kung Fu囉。
以上種種80年代陳腔濫調,被結合成一齣半粒鐘電影;而好彩只得半粒鐘,否則,便太滯了——再精彩的陳腔濫調,始終都是陳腔濫調。這類80年代仿作,講真,一齣就夠。如果有人懶醒地有樣學樣就實在太笨——笨在把別人的陳腔濫調二次創作變成三、四、五……次仿作。
偏偏我們的高官卻樂於動用陳腔濫調,例如言語上的;最近我又聽到以下兩句:「同一屋簷下,同坐一條船。」
「同一屋簷下」就不贅了,反正我明明不是住在佢間豪華府第,My Home也不是在英國……
只講「同坐一條船」。N年前你同我講呢一句,天真的我會有一種感受,一種超越血緣而產生的親密感受,感受令我產生錯覺,產生我同你好似有親的錯覺……而當我成熟了精明了,我認為有需要了解清楚跟你同坐一條乜嘢船,是渡海小輪?抑或豪華郵輪?還有,最重要一點:我同你究竟分別坐在船的哪一個位置?如果一齊坐在控制室或甲板下,OK fine,但如果我屈喺甲板下而你則在控制室上尊貴地指手劃腳,Well,講唔通囉。
偏偏我們這班納稅人,就像注定被屈參加Kickstarter,籌錢俾一班人去用各種陳腔濫調去玩番自己,我好唔Happy,仲相當Fury。
(原文刊於am730)
(成齣戲最欣賞呢個hacker,演出好投入,忍得住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