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情迷午夜巴黎嗰朵六月花





















從未去過巴黎,但因為兩個在日常生活扮演得好真的(偽)君子影響,相信直至我入土為安嗰一日,都會憎死巴黎。不過,《情迷午夜巴黎》真的好睇。

沒有遇上Henry & June

已經有勁多專業文化人和品味人士爭住給這齣戲榮光了。我的讚美毋疑顯得太微不足道。
只想說,在Woody Allen還原下的海明威,依然咁聲大大乞我憎;達利,依然是咁有趣,他的老友布紐爾,也帶著一份內斂的睿智。
可能基於現實時間背景考慮,Woody Allen沒有讓戲裡的Owen Wilson遇上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亨利.米勒,美國人,作家,畫家,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始旅居巴黎,在巴黎的日子寫成了傳世名作《北回歸線》(Tropic of Cancer)。
知道這個人,是因為一齣1990年的「情色」電影《Henry & June》。官方中文譯名是《情迷六月花》。
片名裡的Henry,自然是指Henry Miller,June呢,則是Henry第二任老婆June Miller。
電影,根據Anais Nin執筆的回憶錄改篇——Anais Nin又是誰呢?是現實中Henry去到巴黎後才識的一位人妻。據了解,這位人妻不滿足於自己跟banker老公那種既優雅而苦悶的bourgeoisie生活,遇上窮困卻又充滿文學感知性美的Henry後,情感便一發不可收拾……更離奇是,當Henry髮妻June Miller千里迢迢去到巴黎搵老公後,Anais Nin內心也被June深深擊中,然後,還發展了超友誼關係……
這麼一段傳奇的火辣不道德巴黎三角戀故事,終於被Philip Kaufman拍下來,飾演June Miller的,更是當年仲未紅,還處於最芳華絕代時期的Uma Thurman!
看這齣戲時,我連Henry Miller是乜水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塵世間原來有一本《北回歸線》,寫下了一位敗德文學家的一場感傷人生巴黎浪蕩故事;只知道,電影海報很吸引,很能挑動我的原慾,於是便租下那張LD——而當年我仲未夠秤的,所以運送回家期間還要keep住提心吊膽。
戲其實不太鹹,但對於當時的我已絕對是一場性的奇觀。

就「書」的一般意義來講,這不是一本書
好幾年後,夠秤了,偶爾在二樓書局找到一本封面很靚的《北回歸線》中譯本。二話不說買了。
不知道是原著問題,還是翻譯那條友的問題,我睇得好辛苦,完全follow唔到(那條根本不知道是否存在的)故事線,於是,唔X理了,一味迫自己讀下去,卻竟然讀出味道來。我甚至會神心到拿起筆,把裡頭一些句子和段落underline,方便不時拎番出來細味(但老實,我絕對不願意由頭到尾成本書再睇一次)。
這是Henry Miller的一本「私小說」。記下來自美洲大陸的他,在巴黎的經歷,對性與愛和世間事的一些X街念頭;他把自己的邪惡和核突和天真統統挖晒出來,攤晒出來任君品嘗,可不是要乞求你的認同,可憐,或其他乜乜物物,只是讓你靜靜的審視一個孤獨者的不安靈魂。
以下節錄的一段不是用來呃字,而是想讓你知道Henry寫這本書的態度:「這一本不算是書,它是對人格的污蔑、誹謗、中傷。就『書』的一般意義來講,這不是一本書。不,這是無休止的褻瀆。是啐在藝術臉上的一口唾沫。是向上帝、人類、命運、時間、愛情、美等一切事物的褲襠裡揣上的一腳。」
Henry Miller從不被認為是甚麼大文豪。1934年,《北回歸線》先在法國出版,卻一直被老家美國視為禁書,直至1961年才解禁。1980年逝世,終年88歲,離世的月份剛好是6月。我愛他,因為愛他夠真誠。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ROBOCAT 18









無能但又掌權的人的辯證思維。

RHCP《I'm With You》






















即使換了結他手,但我覺得影響不大。
入手後,每日都在聽,每日都要聽番五、六次先心息。
一踏出家門便聽,搭車又聽,開工都聽,放工又繼續聽,聽到返屋企爆石為止。
因為,處於爆石狀態的我不能聽歌,一聽,便往往爆不出來。
而且是由頭到尾聽那一種,不是齋聽某幾首。
嚴格來說,全碟推薦。
對比起來,我總嫌上一張有點overproduced的感覺。
這應該是我心目其中一張album of the year。
不過,這又可能跟現在的我已經好少聽新碟有關。

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嚇死,這才是真正的黑影啊




















當看見某些專業影評人被問到有甚麼鬼片推介而例必拋出《閃靈》時,我就會好嬲怒。
不是《閃靈》有甚麼問題,而是:各位專業影評人,講吓第二套得唔得先?


《午夜靈異錄像》搞手監製?我好驚。
跟我一樣愛煞恐怖片核突片的友人強烈推介一套戲:《Insidious》。原因是,睇到佢好驚。
翻查資料,監製一欄的名字竟然是《午夜靈異錄像》(Paranormal Activity)的搞手Oren Peli。對於《午夜靈異錄像》我無話可說;如果真的要我說,只能說這是千禧過後其中一宗大型跨國集體騙案。偏偏,我就是其中一個羊牯。
巧合是,《Insidious》的setting竟然又是一間屋!
但再看,導演是James Wan,編劇是Leigh Whannell,信心,又登時返番嚟。這兩位,就是千禧過後其中一個最成功電影系列《恐懼鬥室》的始創人。2003年,澳洲。馬來西亞裔的James跟戰友Leigh拍了一齣短片《Saw》,寄到荷里活去——費事得個「講」字,直情用短片直接闡述他們那個《恐懼鬥室》的concept。結果,在他們飛去美國途中,電影公司已經決定開拍了。之後的故事發展大家都知道吧,超低成本的《恐懼鬥室》大收令電影公司和他們兩位賺到喊,然後一直拍落去,由2D拍到3D,也由心理恐懼層面拍到肢體切割血宴,但James和Leigh在之後咁多集都只是掛個監製名,冇再落手落腳。
其後James拍過《Dead Silence》和《Death Sentence》,我只睇過前者,一齣拿木偶公仔來玩的恐怖片,OK的。但就是不像《恐懼鬥室》般能為我所帶來核爆級觀感囉。

以下進入真人真事部分。
某夜凌晨3點。全屋的燈都已被我關掉。唯一的光,來自電視機畫面。
懶勁的我不信邪,就是要特登揀個夜闌人靜時間,挑戰這齣把友人徹底擊潰的《Insidious》!那種玩命的情況,就好像專登在午夜12點對住塊鏡切蘋果然後再順手玩埋碟仙咁。
10分鐘過去。X,不就是另一齣已被拍到爛的鬼片吧,肯定又係講間屋有「哪渣嘢」然後上了細路身諸如此類啦……
30分鐘過後。X,有啲唔對路。我那顆懶勁的心似乎有鬆懈跡象。有一剎,我甚至想去開番盞燈,但又唔俾自己咁做!因為,腦裡突然閃起那位明代儒學家劉宗周的「慎獨」觀念,說人即使得番自己一個都需要注意言行舉止,因為你的良心依然在監視著你自己——我想必被嚇到有點癲了,大佬,劉生所講的根本同當時情況無關 ……
1粒鐘過後。Well,我已經開番廚房和廁所的燈了。戲也進入高潮部分。
1粒半鐘後,完場。全屋的燈都已完美地被開晒了,而我也紓了一口氣——Yeah!真的有好長時間沒有再被鬼片嚇倒了!那一種再被嚇倒的空前滿足,實在都唔知怎樣形容好了。
後來,我先知道,原來這齣《Insidious》將會在香港上映,片名是:兒凶。我只能說,這個片名改得來毋疑太過就手。反而英文原裝片名《Insidious》,其實真的道明了故事的恐懼本質,如果硬要譯……《潛行狙擊》其實OK貼題的。
(補充:那一夜,我單拖看過的《Insidious》,不是BT回來,是影碟來的。)

被不被嚇這回事,很視乎個人體質。
最後,《Insidious》應該不會像《Saw》,成為另一個電影系列。它的特別,在於用了一個比較少人用的角度,去解釋「撞邪」這回事——而有人撞邪了,自然需要驅邪,方法也不再是《驅魔人》那套讀聖經淋聖水的舊方法,而是比較modern和型的。到了電影尾聲,也一如《恐懼鬥室》般,突然來一嘢回馬槍,真正的大鑊嘢原來剛剛才要發生,但一切已經無可挽救,因為戲已終。
再最後,有長期打機習慣的我發現到一點——James和Leigh應該在創作過程中參考過《Silent Hill》。如果你也玩過這隻game,同時又睇埋套戲,應該不難發現。
真的最後了。如果你連睇《午夜靈異錄像》(這麼廢的rubbish)都驚,又或在光天白日下經常見到黑影在身邊閃過——千萬,千萬不要睇好了。
(錯字已改正)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ROBOCAT 17









極權者向群眾說:「極權只是你們內心的黑影。」
群眾向極權者說:「屌你啦。」

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說說林欣彤這個Vocalist






















因為八卦,舊年年底黐埋同事一齊去訪問林欣彤。訪問前三日,其實仲未知道林欣彤是誰。

唔知點解就是想同佢影合照
唔知,是因為我根本冇睇過《超級巨聲》。我從來都不喜歡看那些太多人喊苦喊忽的節目,也不喜歡同一個節目內聚集了太多懶pro的人。但我還是黐埋同事一齊去見林欣彤。仲影埋合照添。而最奇的還是見周秀娜時我居然好冷靜地冇要求合照。
那個午後,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很喜歡唱歌而亦得嘗所願成為了歌手的平凡女孩——即使她當時連半首屬於自己的歌都冇。
事前經過同事替我惡補,加上當事人現身說法,總算大概知道了林欣彤是個怎麼樣的女孩,喜愛哪些歌手和歌唱風格,她在《巨聲》時的必殺技又是甚麼……
直至plug了《洗澡》這首歌。Well,這是我認識的林欣彤來嗎?

逐首講吓
我曾經在心底裡承諾自己,若林欣彤他日真的出了碟一定會買。所以,咪買咗囉。
反反覆覆好認真地聽了五、六次後,對每一首歌我都有點話想說。嗱,先旨聲明,唔多pro的。
1.《友情演出》:Sell友情,找來《巨聲》一班參賽者合唱,感覺,卻更似是一齊被找來襯托最後勝利者林欣彤。Solo部分一概由林欣彤孭飛。
2.《平凡.明星》:點聽,這都應該是原本留給容祖兒的歌吧。
3.《可愛的人方可愛》:這是當我把成隻碟聽了一遍後,印象最深的一首。可能是原曲《最近的你》我OK鍾意吧。
4.《我們不是公主》:只覺得這是副歌較激昂的一首。
5.《洗澡》:經過TVB落力催谷這首歌後,我終於認得是林欣彤把聲了,也識得跟住唱了,多X謝……對比專輯內其他歌,是林欣彤最用力去唱出聲線高低起伏的歌。如果要在碟內選出一首最「林欣彤」的歌,OK,咪呢首囉。
6.《鳥籠》:另一首很用力去唱的歌。一般來說,我絕少在頭幾次聽一首歌時便去留意歌詞(就當作是我的缺憾吧),所以當其他人說《洗澡》歌詞古怪時我真的零感覺,但這首《鳥籠》卻引起我的注意。「鳥籠」這一個對艱險世途的比喻,很……令我記起曾經在唱片封套用鳥籠笠住自己個頭的譚小環。
7.《一人旅行團》:人夾人,歌也夾人,向來偏愛這種輕快Pop Rock,只是不認為它適合林欣彤。盧凱彤可能啱數啲。
8.《Take Me Through》:唯一以英文入詞的歌。曲普通,但林欣彤唱英文就是比大部分歌手來得正路。
9.《非凡》:倫永亮大師+林夕大師的作品。90年代最上乘最標準的廣東流行曲示範作,連林欣彤的唱腔都tune到好鬼90年代。在2011年仍能聽到,實在是個極度難得的聆聽經驗啊……
10:《非同兒戲》:聽完《非凡》再聽《非同兒戲》,歌與歌之間,時間便往前衝了20年!英皇盛世年代的廣東K歌stereotype,這應該是另一首很有機會爆出的林欣彤金曲。
11:乾燥花:《洗澡》國語版而已。

林欣彤是甚麼?
林欣彤的首張碟是album而不是甚麼垃圾ep,是有誠意的表現。
10首歌風格取向迴異,明擺是在替林欣彤的未來走向投石問路。
只能說的是,請不要貿貿然把林欣彤投放在廣東歌那行之既久的主旋律中。
林欣彤是甚麼?我不pro我不會知道,那班懶pro的人也不一定會知(卻偏偏扮知)。那麼,就請讓林欣彤本人發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