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

我裝了17,但唔知直播啲乜……

























Andy Warhol話現代人都會成名15分鐘。Sorry,15分鐘太長了,今時今日成名15秒,已經好巴閉了。

你的超然並不超然
存在是甚麼?你的存在同我個存在有甚麼分別?
這類問題,N年前的存在主義者答過。答案,人人不同,但似乎有一個共通底蘊:在現代社會,我們都以各自在社會上的職業、身份去定義,任何人(的存在)都可以被代替bla bla bla。
可以隨時被代替,即代表你冇乜地位。但是否有地位就零舍巴閉?不是。因為呢個世界,冇話冇咗邊個唔得——例如那些地位(好似相當)超然的人吧,沒有了他,世界也不會末日,地球依然自轉公轉。
所謂存在,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所謂超然,就是這麼一個自己吹捧自己的謊言)。
但我們都渴望別人知道、留意自己。過去,可能要透過在現實中努力,努力攀到某個位置,千辛萬苦,才可得到塵世的少少注意。而現在,我們可以在各類社交媒體塑造另一個「我」——即使我在現實世界明明只是一個平凡人,但在那個奇妙的世界,再平凡的我一樣能夠變身成好多人like的「我」。
更奇妙是當負評超越了某數量,也可兌換成名聲——well,就像那個乜乜車,又或那隊(高唱乜乜baby的)乜乜x。

你肯直播咁又點噃
自己知自己事。我在fb和ig的表現向來乏善足陳。
但不打緊,社交網絡有大把戰場。所以當我一知道17的存在,就火速下載。
問題是我唔知直播啲乜。玩fb玩ig,自問尚算應付自如,畢竟只是po張相再打少少caption伴碟,大可在po之前諗清諗楚。
但——直.播.喎……
OK,就算面對直播,我依然可以在事前諗好在直播期間(應該)做乜,但真真正正困擾我的問題是:做得直播,自然是想有人睇你直播,但我應該在直播時做乜,才吸引到人收看,才不枉我動用電話容量去裝呢個app?
我諗唔通。嚴格來講係諗唔到。
直播我平日努力打稿的艱辛過程?直播我在食buffet時的賣力過程?直播我在假期時釀在屋企張梳化的詩意過程?直播我急行時媲美專業運動員的衝勁過程?直播我在好熱的初秋時份keep住流汗的自然過程?直播我在烈日當空下接近中暑邊緣的瀕死過程?直播我在繁忙時間迫港鐵仆返學的長途車程?(我開始懷疑,嚴厲的港鐵附例有可能加入不准超過某個月巴指數的人搭車……)
自己知自己事。有理由相信,塵世間冇人願意收睇以上直播。
如果冇人收睇我的直播,那麼,我的直播是為了甚麼?這樣的我,同亞視冇乜分別?——Sorry,原來係慘過亞視——畢竟亞視只是極少人睇,而不是冇人睇。
我預見一種虛無,一種孤獨地面對Nothing直播的虛無。
這種虛無,慘過自慰(這裡的自慰,是指意識上那一種)。
自慰,還有一種自我感覺亢奮的後遺,但對住Nothing直播嗰種虛無,只令我感到無比的戇居,而戇居就是戇居,亢奮絕不會同戇居埋堆。
Hey!係咪真係要直播自慰過程才能吸引到別人收睇?——Shit!原來早就有人咁樣做了……咦咦咦,直播屙屎未有人做喎……
在這個人人有權把自己直播的年代,直播一篤屎隨時比(屙出這篤屎的)你本人更馨香。
所以下次如廁時,請勿咁快沖走舊屎。
而且無論如何記得讀.博.士。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84


ROBOCAT 483


浪漫月巴睇女星(45):明辨是非!我撐Ali!


























已經開學了,Why我喺中大校園仲未遇上「是非擂台」——的是非精Ali?

1.我認,我有睇《學是學非》。這大概是我每星期唯一會睇的本地製作電視節目。

2.老實,喺屋企,我冇乜開電視,開親,不是打機就是睇碟。

3.但我總不會成日匿在自己屋企。每逢周日,會返老家吃飯。食飯時段,難免開著電視(這是不少家庭的自行選擇),而又注定離不開睇TBB(這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以前我會覺得好煩,因為播親的都是飲食節目。你不妨數番在星期日(所謂)黃金時段出現過幾多飲食節目吧……當然,唔使好用心去計算,也會知道答案:喪多。

4.我從來都不明白這些飲食節目的作用。A.讓你增加食慾?B.串緊你在現實中食緊嗰餐唔夠豪唔夠矝貴?C.冇乜原因,純粹見播咗咁耐都冇人嘈咯,咪繼續播囉笨。

5.「學是學非,明辨是非!」——我終於聽番這句Slogan了!而且更是在那個周日食飯黃金時段Yeah!問題是,我已經太耐冇睇電視(嚴格來說是太耐冇睇TBB),以致我對電視界有一種陌生感,很多新紮姐仔、又或在坊間算是掀起過話題的姐仔,我統統唔識——唔識就是認唔出樣或講唔出名,又或認唔出樣兼講唔出名。除了Ali。

6.Yes,除了Ali。我叫得出佢個英文名之餘還知道她中文名叫「李佳芯」但這不是真名因為她的原名其實是「李嘉馨」(以上一句一定要一口氣講)。知道塵世間有Ali這麼一個人,是因為我曾經有追睇《體育王》和《空間大改造》這兩個有線節目。

7.在屋企仲睇到有線時,明明冇乜體育意識的我,會好神心咁捕實電視睇《體育王》;屋企已經冇任何空間容許改造?好神心的我依然堅持要睇《空間大改造》……這份神心,自然是因為Ali。佢好靚嗎?我唔知點樣界定「好靚」中的那個「好」字,而只著眼於「靚」,咁,我的確覺得Ali靚,靚得親切,靚得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當然是感覺,畢竟我未接觸過佢,未能進行較科學的了解);但我更欣賞的是她的口才。例如《體育王》,記得有個環節叫「Ali話你知」,由她向觀眾講解水蛇春咁長的體育知識,全程獨腳戲,即使她講的內容全都應該有專人寫定稿,但聽在我敏銳的耳裡,我聽得出她不是在齋讀稿,而是在嘗試演繹一段稿——讓那一段其實好老正(和頗悶)的稿,變得有趣。後來,她更會分裂成兩個人,兩個性格特質不同的人(即使不是甚麼深奧的性格設定),Ali一人分飾兩角,以偽對談方式,自己同自己做一場獨腳戲。OKOK我知道這不是甚麼劃時代做法,但在一個(未必咁多人會睇的)例行公事式節目,我看到一種非例行公事式的工作態度。除了負責面對鏡頭的Ali,在鏡頭見不到的幕後工作人員,也有功勞。

8.直至有一天我在有線突然見不到Ali。我問天:Ali去咗邊?但天,保持緘默,懶型地……直至有一天返到屋企,本能地開著電視好讓寂靜的家有一點人造聲響,我聽到一把熟悉的聲音,Ali的聲音——噢原來過檔了TBB。那個讓我再次聽到Ali把聲的節目就是《學是學非》。Ali,依然好睇,她的拍檔梁嘉琪和黃心穎都唔錯(尤其梁嘉琪,前身同樣是有線人,故意以一種懶靚女的姿態示人,OK突出,演出時往往交出一份非傳統電視台姐仔所能擁有的幽默和節奏感)。

9.我應該開心?可惜那時候的我已經完全喪失了一份睇電視的神心。所以後來那些讓Ali終於得到坊間留意的劇集,我一集都冇睇過——只係唔覺意睇咗半集,Ali演一個偏執的第三者,Well……演得太用力了,但這是很多電視演員通病,以為七情上面做戲咁做就代表好戲。不過,對於Ali得到這份遲來的嘉許,我開心。

10.也擔心。擔心她除了注定做是非精,更被定型為狐狸精。但現實是工作有太多身不由己,你一係唔撈,一係盡力做到最好,能夠演到一個叫天下C9憤恨的狐狸精,也是一種成功。那麼,Ali,惟有繼續努力吧。我不知道妳在將來能否成為一個星,但我始終認為妳的才華不止於一個是非精。
(原文刊於am730,20150925)


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

愈抽水我愈Like,愈嚴謹你愈弊。


























這段引言是在寫完成篇文後才補寫的。先旨聲明,這一篇文完全不好笑。

寫這幾個字時我根本還沒想到一個稱得上是題目的題目,但又差不多夠鐘交稿了。唉總需要迫自己開始寫點甚麼……
這情況最近經常發生。過去,再想不到題目,也總會在一個接近瀨屎的時刻靈光一閃。對於這種絕望下的靈光一閃我經驗豐富,甚至可以說,好有把握——事實是我經常跟人說:都寫了那麼多年,總會寫到一篇嘢出來嘅——即使那篇嘢其實唔知寫咗乜嘢。
有人說我寫的文離不開抽水(以及帶有一份犬儒),但我只認為自己是在把一個現實中的荒謬景況,以錯誤的邏輯作出錯誤的推演(又因為我根本不熟悉邏輯,每每能夠錯誤地使用),推至一個比荒謬更荒謬的絕境,而當荒謬去到一個盡頭時,竟然會出現一點點望落合理的假象……
最初寫完這類(被認為抽水的)文,會有種沾沾自喜的喜悅,會覺得咁都俾我諗到、咁都俾我過到骨(而我相信有不少讀者是因為這一類文才留意起我這個月巴);愈寫下去,難免會要求自己要諗得更刁鑽更走偏鋒——我承認,有些勉強成功,但更多時候是在偏鋒處失足,跌落深淵慘死。只是讀者沒有深究,又或懶得開聲而已。
得失寸心知。
我自然知道我不是在寫甚麼文學巨著(而我相信若有條友聲稱自己正在寫緊文學巨著,呢條友寫出來的巨著極有限),不過是每星期一篇注定過目即忘的嘢,但我真的認真對待每一篇嘢——就算我的認真注定被過目即忘。
但現實已演變至一個離奇位。我們已經沒有心機去細讀成篇嘢,而只能快望一句嘢,一小句精煉的抽水嘢。一句抽水嘢,Like數多過一篇有著嚴密組織布局的文章。
寫是為了抽水是為了呃Like——那麼寫之目的可約化成是呃Like,是在向大眾的Like獻媚。
我感到一種冇癮。冇癮,不是因為唔抵得,而是當世人都聚焦、滿足在一句半句好似精煉但不一定有任何思考基礎的語句時,你還在找尋一個迂迴手法去寫成篇嘢出來但求論證一件事(的荒謬)?戇居。
做人這件事本身已夠戇居,Why還要再額外加上戇居?
更戇居是我在不為升職加人工的先設下再次讀書,讀多年來心儀的哲學。
開學兩星期,我可以話你知,情況比想像中嚴峻和大鑊。讀書就是讀書,而不是得閒或懶有mood時打開課外書揭吓那一種,是要花上無比時間心力死挫爛挫……
但我不是要跟你細訴讀書之苦(以及帶給我的焦慮),想說的只是:一個哲學家到最後可能以一句半句精煉地描述自己所思所想,但背後隨時涉及到窮盡一生所進行的嚴密論證,過程中又經歷多次自己與自己的對話——然後才找到一個(可能是答案的)答案。
所以當亞里斯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絕不是在抽佢恩師拍拉圖水,而是他經過極度深思熟慮下,在恩師這權威和自己所相信的真理之間,選擇了真理。
我當然不是要做哲學家(我發現自己資質原來很有限)。我只是希望透過這次再學習,能夠讓自己的思考更慎密,並用這更慎密的思考去寫出(應該)更慎密的文——OK,就算你當我所寫的依然在抽水,我也要求「My抽水系統」比其他人的更嚴密更精細,而不是求Q其貪口爽地,抽完就算。
這樣做是否戇居?當塵世間不再要求嚴謹,而只會透過標籤(標籤不一定涉及嚴謹論證過程)別人去闡明自己那所謂鮮明立場、只用上一句「去乜乜化」就以為作出權威判斷、高鐵超支極都唔知點收科,以及有人夠膽死宣告應該幫劏房居民上車時……嚴謹,已變成戇居。你愈嚴謹?就代表你愈戇居。無論「戇居地嚴謹」抑或「嚴謹地戇居」,我們都只會留意到「戇居」(就像「咖喱味嘅屎」及「屎味咖喱」)。
而偏偏我們正在懶醒地高舉「去嚴謹化」,這樣,才是最戇居。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82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44):我最愛的三個廣島女子之一


























先說兩件事:
A.近幾日,那位被禁搭港鐵的古箏女學生影像Keep住在我腦海出現;
B.2015年9月16日,我認識(並領教)了一隊香港女子嶄新跳舞組合FFx……

1.回正題。圖中女子名叫大本彩乃,Nickname Nocchi(のっち,中間那個っ代表促音,不發音的)。日本女子三人組合Perfume成員。

2.四年幾前我寫過一篇嚴肅得來洋溢著愛的文章《同時喜歡三個女仔,消費可以很昂貴》,訴說我本人迷上Perfume的前因後果,當時我說自己最愛的,是留著一頭柔順亮麗長髮的樫野有香(かしゆか)……

3.時移世易,任何事都可以變(就連特首也可以變得地位超然),我已經移情別戀,戀上Nocchi,嘻——但不代表我不再迷樫野有香和西脇綾香,因為是Perfume的歌和表演令我迷上她們,她們早就三位一體。

4.其實已經好耐冇聽J-pop,好耐冇迷上日本Idol。直至2009年,開始學日文,為了爭取更多機會聽真人發聲,除了睇AV(Yes,我曾經Claim自己學日文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聽得明那些文戲),就是睇Music Station。

5.事實證明Jpop真的唔再啱我,除了Perfume——你問我,我都唔知Why會鍾意佢哋,只是當看著她們跳著一些奇怪到痺而又整齊到痺的舞,再配合那明顯經過特別聲音處理的歌聲,就會令我異常開心,開心到甚麼煩惱都拋諸腦後——我記得,這首對我有著神秘治癒作用的歌曲是,《ねぇ》。

6.(我最愛的)Nocchi原本不是Perfume成員。真正識於微時的樫野有香和西脇綾香,以及另一位廣島演藝學校的同學仔河島佑香,在2000年自組ぱふゅ~む,當時她們三位,得11歲咋(11歲時的你正在做甚麼?我就真係唔認得,但如無意外都應該是無聊嘢)。後來,河島佑香退出。2001年,西脇綾香在學校電梯處遇上傳說中唱歌跳舞都掂的Nocchi,向對方問了一個影響日後所有事的問題:「想加入Perfume嗎?」——就是這一句,三人從此一條心(補充:Nocchi一早就留意到ぱふゅ~む)。

7.2003年,三個女仔決定離開廣島走到東京,五年後,終於紅起來。對我來說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嚴格來說,她們都不擁有(足以讓她們好快紅的)靚樣身材,而未來,更加由不得她們掌握,是甚麼令她們擁有(連大人都未必有的)強大勇氣,離鄉別井尋求發展機會?或許,根本就冇諗咁多,純粹博一博,而機會,又真的是留給有準備的她們——所謂準備,就是她們不斷努力好力努力練歌練舞;所謂準備,其實毫不神秘,就是付出比常人更多更多更多的努力而已。

8.Perfume的舞跟K-pop那種完全不同(問心,兩種我都鍾意睇):K-pop的舞明Sell成熟女性的Body成熟美,有張揚的性意味,實在好啱心智異常成熟的我欣賞。Perfume的呢,Well,我唔識形容,但肯定只此一家——所以K-pop可以衍生N咁多隊女團,因為K-pop那種舞人人都可以跳(咁大前提當然是你必先坐擁一副優美Body啦);Perfume的,則只屬於Perfume,扮不來,就算扮,都唔慌好睇。Perfume就是Perfume,無可取代。

9.這篇文畢竟以(我最愛的)Nocchi作重心,自然要講多少少佢——她慢熱(佢自己話嘅),小時候極喜歡SPEED,因而愛上唱歌,有做歌手的打算;份人有點失魂甩轆,隊員仲話佢練舞時成日跳錯舞步……對Nocchi來說,西脇綾香和樫野有香是台上最合拍的隊友,更是現實中會Keep到永遠的最最最最最好朋友。原來成件事,就是三個平凡廣島女孩以友誼作為力量的追夢歷程,而幸運在,她們成功了。

10.我又諗起那位學生。我不知道她在古箏上的造詣,但無論點,經過這殘酷的現實一役,希望不會減卻她對這種(嚴禁乘搭港鐵的巨型)樂器的熱情。至於那隊FFx,我想說的只是:佩服妳們的勇氣,但真係唔該練好啲歌同舞先囉。不要侮辱表演,不要把追夢變得廉價。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81


ROBOCAT 480


溝女不簡單,六七更麻煩。






















小時候,頭腦簡單的我,以為世界同樣簡單,以為土製菠蘿是菠蘿一個原汁原味的品種……

簡單生活,由早餐複雜選項開始……
經常聽人講:我過的是好簡單的生活。
真的咁簡單嗎?只要我們諗得仔細啲,所謂簡單,其實並不簡單。
例如早餐。又中式又西式,你叫我霎時間點揀?OK,吃西吧,又有A、B、C三個餐俾我選擇,火腿通定沙爹牛麵抑或雪菜肉絲米吖?Well,火腿通啦,咁配煎雙蛋定火腿蛋抑或腸仔炒蛋先?隻蛋要全熟定半生熟抑或太陽蛋?塊多士要牛油多士抑或改要蘿蔔糕?終於揀完了,但原來仲未諗飲乜——熱定凍?奶茶定檸茶?Oh No,早餐時間實在有限啊……
(所謂)簡單的生活,就由一個複雜的早餐選項開波。
食完早餐、轉完幾程複雜的車,返到公司,立即又要開展另一場複雜的辦公室戰役。邊個可以恰?邊個要保持烚熟狗頭?好複雜,複雜在程度上的拿捏——恰要恰得有個譜,狗頭又不能烚得太熟。

簡單地溝女,卻遇上複雜的步驟……
更複雜是當你在office遇上心儀的女同事。
即使月巴氏從不鼓勵大家在公司範圍內溝女,但,明嘅,當你每個禮拜已把大部分時間貢獻公司,實在難以再騰出時間出席其他社交場合,為了將溝女這回極度複雜的事變得精簡一點,惟有將就一點,在公司進行,將工作時間和溝女時間混合。
但只要你溝過女,便知道不論你的目標是女神抑或凡人,都是注定複雜的——當然,溝女神的複雜程度會高好多,因為必然遇上大量(比你優越的)競爭者。為求精簡啲,以下只以溝凡人作例子說明。
Firstly,你要識咗人先。唔識?How to 溝?而偏偏你同心儀的她份屬不同部門……嘩,複雜。
Secondly,總算識咗人嘞,但只是停留於hi-bye friend層次,如何「深化」(Why唔用「加深」?這又是另一個複雜的時代問題)雙方關係?嘩,仲複雜。
Thirdly,關係加深了,仲同佢(及一班麻煩同事)食過幾次lunch了,如何低調得來又高調地讓她明白你的心意?這裡涉及一場兩個腦袋間的攻防戰,而這場戰役通常唔可以打得太揚……好複雜呀!
OK,finally,(假設)你千辛萬苦溝到了,回首前塵你可能會問:Why溝女這件事上不可以精簡一點?直接乜乜咪得囉!(句子中的「乜乜」,請自行填充,這裡不提供標準答案)。
至於日後的求婚與擺酒,複雜到我都未試過,按下不表了。

精簡的超然示範
人生實在有限,實在不應該把所有時間統統浪費在複雜事情上——可以精簡的,便由得佢精簡吧。
所以苦心孤詣的張主任啊,實在不需要花費唇舌說甚麼特首具有超然於行政、立法、司法的地位,因為當一般人連面對公司樓下canteen三餸飯套餐都束手無策時,仲要佢哋明白甚麼是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各自代表啲乜?Wow,太複雜了。直接講「特首超然!」便精簡得多了。至於「超然」同「凌駕」有甚麼分別?Oh,這又是另一個複雜問題。
又所以,警方其實無需要苦心孤詣地刪改官網上有關「六七暴動」的部分字眼——直接成段delete咗去、當冇事發生過咪仲精簡仲慳版面囉。
精簡,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也可以是一種務求令你不求甚解的掩眼法。
食早餐,今日揀錯A聽日可以揀番B;溝女,溝唔到A大可以改溝B——但歷史只發生過一次,再精簡,也不能偏離事實,要原汁原味。
會炸死人的土製菠蘿,絕不會變成香甜怡人的大樹菠蘿。
(原文刊於am730,20150916)

2015年9月11日星期五

擺明拉票

























即係咁,我的《超人間失格》入圍了「香港金閱獎」,而家擺明拉票,Yeah~~~ tongue emoticon

ROBOCAT 479


浪漫月巴睇女星(43): Imagine!如果你是Brad Pitt……





















注意:不是當下的這一個Brad Pitt,而是同Jennifer Aniston結了婚、拍緊《Mr. and Mrs. Smith》的嗰一個Brad Pitt……

1.當時處境:明明已經同好靚的Jennifer Aniston一齊,但每天開工,跟集火辣與性感於一身的Angelina Jolie朝見口晚見面,點好?

2.抉擇時刻:A.當冇事發生過。返到屋企擁著好靚的Jennifer入睡,但午夜夢迴紮醒時,腦海裡又Keep住浮現另一個她……;B.做一次見異思遷的衰人!但至少,叫做對自己誠實,忠於自己嗰一顆驛動的心……

3.原來真係好難揀。好彩唔使我揀,畢竟(好唔好彩地)我不是Brad Pitt。

4.回到現實回到月巴身分。講真,Jennifer和Angelina我都鍾意,而當中又以Jennifer的戲睇得較多,感覺上,她就是一個甜心,人畜無害,係男人見到都應該會鍾意嗰隻。Angelina呢,完全不同,對她,我想到的形容只能是:強。

5.一種連男人都隨時冇的強。我冇睇晒佢所有戲,但記憶中,從未見過她弱質纖纖,而總是單一匹馬面對一整個由臭男人組成的世界(像《Tomb Raider》),又或是同男人平起平坐(像那齣被狂踩但我又覺得OK好睇吖的《Original Sin》);尤其看《Wanted》時,甚至認為她是現世揸槍揸得最最最型的女星。

6.但望落再強、揸槍揸得再型,都只是形象,形象只是幻象。Angelina可不是天生就是強者,即使對比一般人她有著較不平凡的出生背景——天生就有一個明星老竇Jon Voight,但這個老竇在Angelina一歲時,便離棄了她離棄了家庭(直到拍《Tomb Raider》時兩父女關係才好轉,但冇幾耐又擘面)。小小的Angelina同細佬跟母親生活;返學,感到自己同其他同學格格不入;試過做Model,但不成功;叛逆過,首先在外表,繼而吸毒,再自殘,𠝹傷自己為自己喚起活著的輕微感覺……最後,兩度考慮自殺,第二次的方式甚至是打算自己出錢請Hitman隊冧自己……在那個足以影響一生的成長期,Angelina一直在嘗試了解自己,但一直用錯誤方式了解以致了解錯誤。

7.除了一樣。自小,母親便經常帶Angelina睇戲,讓她萌生了做演員的興趣。人生中首次演出(如果不計5歲那一次客串老竇的戲),是1993年一齣(如無意外你肯定未睇過的)B級科幻片,《Cyborg 2》(冇上畫,直接出碟的)。我有幸睇過,嘩,唔識形容,而大概連Angelina都唔識形容呢一次演出,灰心到匿埋足足一年。之後,開始接到好電影好角色,當中最重要自然是讓她攀上一線的《Girl, Interrupted》,但我想特別一提一齣HBO電視電影《Gia》,傳記片,拍下美國名模Gia Marie Carangi匆匆的一生(她患了AIDS,死時26歲)——Angelina成長期的迷惘,似乎為她提供了演繹Gia的心理材料,看著,就像在看Angelina本人的沉淪過程……

8.她沒有沉淪,還成為荷里活一線女星。當然,做了紅星也可以是另一種沉淪的開展,但她沒有,反而由過去的了解自己,發展到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她沒有單純享受一線女星的快樂(即使咁,也不構成問題),而是用這個身分,參與世界。

9.2001年,Angelina成為了聯合國難民署特使。她不是間唔中去吓外訪咇幾滴眼淚影幾張相交差,攞咗光環就算,而是出樣出力之餘又出錢,而且仲出埋聲,像她最近就為敘利亞難民問題出聲——對於難民的困苦,是她當年在柬浦寨拍戲時的第一身感受,她親眼看見塵世間原來有難民這一類人,天生就在受苦的人,而這種被注定的困苦,苦過她在成長期所面對的N倍。有些苦是自己睇唔開造成,有些苦是由世界共同造成。

10.從了解自己到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再參與世界而不是單純作為冷眼旁觀者,這才是Angelina真正的強——強在擔起了人的道德責任,展示了人的應然價值。即使眼前世界愈來愈衰。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9月9日星期三

嫌疑犯X的獻身十年後


























周一超深夜(即周二勁清晨),終於衝完《當祈禱落幕時》最後200頁。亢奮得想即刻打長途電話俾東野圭吾同佢講:「好X勁呀!」

1.當然冇咁做。我冇佢電話號碼。但真的好想話佢知,《當祈禱落幕時》讓我重拾當年睇完《嫌疑犯X的獻身》的亢奮,而《嫌疑犯》又的確改變和改造了我近十年的閱讀習慣,以及對寫(推理)小說的態度。

2.推理小說我一直有睇,間斷地睇,冇系統地睇。Why要睇?娛樂性。當我把幾百頁紙揭著揭著終於揭到兇手被揭發、謎底被解開,我會亢奮——是的,我睇推理小說,就是為了追求這種亢奮(而解謎那一刻就是亢奮頂點),但不是每一本都能夠提供亢奮,原因可能是:A.解謎方式太廢;B.被解的謎太廢;C.解謎方式和被解的謎同樣廢……偏偏現實中又真的存在了大量這麼低層次的小說……

3.《嫌疑犯》不同。如果「誰是兇手」就是過去推理小說的主要謎題,《嫌疑犯》一開始就公開了這個謎——東野圭吾一開波幾十頁便讓你知道兇手是誰、殺的方法與動機,甚至連幫兇都一併講埋,但真正故事在這裡才正式展開,當中最大謎團是:一個人可以為(根本不存在的)愛犧牲到哪一個程度。睇完那一刻,我一如以往地亢奮,但同時夾雜著一種哀傷的餘韻。

4.推理小說,在日本發展多年,再離奇的殺人手法再強大的殺人動機都已被寫過,本格派社會派新本格派諸如此類的推理類型,都已被寫到盡(和爛)。

5.東野令我對推理小說有了嶄新認知。我決定專注地去煲,怒煲。首先自然是煲晒他的作品,然後再睇埋跟他同期的,跟手再追番過去的大師,原來,即使是一個明明發展了幾十年的小說類型,只要有人仲肯去思考,依然能夠創造一條新出路(而又沒有脫離推理類型)。Yes,這是一場沒有停下來的思考運動(就像西方哲學史,後來者不斷反思前人所留下的思考,但這不代表前人的思考沒有價值,畢竟沒有他們當日的思考,後人也就沒有反思的空間和理由)。

6.說回東野。1985年出道,一直寫寫寫寫寫,終於寫出名堂,只要是掛上他名字的小說,基本上都賣得,但作為忠實讀者,問心,《嫌疑犯》後不少東野作品總有種一份淺薄——可能是為了遷就後生市場(像《流星之絆》和《假面飯店》,尤其後者,如果你話我知這是新人寫的,我接受,但竟然出自東野之手?我不能接受)、可能是為了方便日後改編電視或電影(像《新參者》,一章故事便是一集內容)……咁當然也不乏佳作,《紅色手指》、《使命與心的極限》、《空洞的十字架》、《歪笑小説》(但這一本不是推理,而是借推理小說作家和出版社去串日本的出版業,當中不乏東野對當日未紅時的慘況困境影射)。

7.不像同行們矢志創造名偵探(系列),東野最初不來這一套——他有創作系列人物,但一開始沒有刻意經營。像加賀恭一郎,1986年《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首次登場,當時還是一個大學生;到《沉睡的森林》,東野讓身份已成為警察的他再出場,但只是單純負責查案,對他本人其實沒有太深入描寫,這情況在後來的《惡意》、《誰殺了她》、《我殺了他》延續;直至《紅色手指》,(東野讓)我們終於知道了加賀的成長和家庭關係,然後在《新參者》、《麒麟之翼》再補充,到了《當祈禱落幕時》,決定解開糾纏加賀前半生的最大謎團。

8.講堅,在看《當祈禱落幕時》前我沒有睇過任何評論,大概看了50頁左右,便有種似曾相識——好似在看松本清張經典作《砂之器》——事件始末涉及過去幾十年、牽涉人物眾多,而故事核心同樣指向一個名人那不為人知的過去。睇落毫無關聯的人與事,千頭萬緒,卻統統被一條無形的線連結著,而真正謎底從來只有一個。東野完美示範了一場俐落的說故事手法。

9.書是在311大地震後出版的。東野借一個犠牲自己餘生而成全別人生命的悲苦的人,跟日本核電廠實況作出類比說明——核電廠以外判外判再外判……方式,聘請 / 犠牲一班再沒有能力選擇生活意向的人,暗地裡從事核廢料處置,為了成就一個國家那看得見的經濟奇蹟:「核電廠啊,不光是靠燃料來運作的。那東西是吃鈾和吃人才會動的,一定要用活人獻祭。它會榨乾我們作業員的生命……」這是否一次社會派推理書寫?不重要,強行劃分東野作品的派別風格從來都不重要,他寫的是推理,但不止於推理;他有提供謎題,但謎題並非小說之全部。

10.東野要寫的,是人心裡最幽微部分的考掘。若沒有這最幽微部分的奇妙推演,人在現實中的一切(正常或不正常)行為都得不到解釋。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78


2015年9月4日星期五

ROBOCAT 477


浪漫月巴睇女星(42):波多野結衣,頑張ってください!

























這一篇,舉筆(其實是Keyboard)千斤重。重,是因為來自(外界)道德(對我)所構成的沉重壓力。

1.你(不論閣下是自命好道德抑或自認不太道德),應該知道誰是波多野結衣吧。Yes,她是AV女優。

2.每當寫這一個欄,總習慣在開波前,盡可能搵番該女星的作品(可能是戲,也可能是歌)重溫。不是懶認真,而只是想透過重溫,找回一些過去對她的印象,再對比現在對她的感覺。

3.寫波多野結衣前,我.冇.咁.做。冇咁做,不是因為我沒有她的作品喺手——實不相瞞,我收藏了她兩齣舊作的正版DVD,是專誠託朋友幫我在日本買的(我買正版DVD的原因,可參看之前那一篇「麻美,一定要身體健康啊!」)。當時(甚至現在)的我,覺得佢靚,好靚嗰隻。

4.問題是,看過這兩齣波多野作品後,我知道自己終究做不成她的Fans(原因不解釋了)。然後,這兩隻搭過飛機的DVD,
從此被擺埋一邊,鋪塵。
5.但身邊大把朋友鍾意佢。這班朋友,有男有女(如果俗世標準一致裁定,一個男人睇AV繼而迷戀AV女優就是不道德,那麼一個睇AV繼而迷戀AV女優的女人,又是否不道德的人?)。他 / 她們鍾意波多野結衣的原因大概是:A.樣靚;B.樣靚身材正;C.樣靚身材正拍AV時又落力;D.樣靚身材正拍AV時又落力兼願意挑戰各類型題材——即使我做不成波多野Fans,也知道她的拍片量是出了名驚人,題材上亦近乎冇限制,你認為「嘩乜咁都拍?」的,佢照拍,七情上面地。

6.當然,寫她不是因為想跟(道德或不道德的)你討論她的演出風格,而純粹是最近那一場悠遊卡風波。有人認為有違道德,有人認為有乜唔得,畢竟職業無分貴賤。

7.OK,我也相信職業無分貴賤,但這是一個超然的理想說法,因為現實清清楚楚咁話你知:職業絕對有分貴賤。記得讀小學時有課文說,清道夫是偉大的,但有理由相信,任何一個細路同Daddy或Mommy講自己大個有志成為清道夫,後果肯定好嚴重!要怪,不是怪小學生(的天真)更加不是怪清道夫(的艱辛),而是要怪這世界,太偽善。就像波多野結衣的正職,好多人認為這不過是一份正當職業吧,但如果佢哋知道有朋友或親戚就是AV女優或正從事AV行業,又會點?

8.職業有分貴賤,因為每一個職業都被(唔知邊個)貼上不同Label:律政司司長就是最正義的,警察就是最正直的,而AV女優就只能是,最低賤的,而且是攞嚟賤……職業是一項選擇,是你投身社會後所選擇的一個身分,一個讓社會的人去認識和評價你本人的身分,而因為每一個職業都被貼上了一張先驗的Label紙,所以當波多野結衣選擇了去做AV女優,她就注定必需承受這選擇所衍生的無窮後遺,走唔甩。而既然AV女優被認為是不良職業,才會有「等波多野從良後再上悠遊卡」的說法。(註:有些職業的Label可能有爭議性,但也有一些,唔使爭議,例如從事各種非法勾當的。)

9.但在鏡頭和世人面前選擇坦蕩蕩,不代表就需要任由超級道德撒亞人用(佢親自鑄造嗰把)「道德之刃」插到體無完膚——職業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但不能決定一個人本身的高尚與卑微,而這由始至終都取決於,行為。所以波多野結衣那句「只因為我是AV女優,難道我不能參與善意的活動貢獻於社會嗎?」,是有力的,是真的射中了這個社會的偽善紅心。職業(及其所要求去做的),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

10.即使我做不成波多野Fans,也希望她能儘快脫離AV行業,不再做別人口中的「暗黑林志玲」(Why一定要被形容為「暗黑」?)——與從良無關,而只是覺得,拍夠嘞。無論如何,努力吧,努力把過去脫掉的衫褲鞋襪Bra,統統穿回吧。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9月2日星期三

悼Wes Craven——夢中見,殺念會自動浮現……



























星期一,一起身,Wes Craven已過身。
而這不是夢。

1.要說Wes Craven,千頭萬緒。惟有從俗地,由《猛鬼街》說起。

2.《猛鬼街》好好睇,Wes Craven為Johnny Depp安排的下場亦好好睇(是的,這是Johnny Depp首次孭重飛的大銀幕演出),但我好憎Freddy,憎佢好多嘢講好嘈,所以沉默的Jason一直以來都更得我心。可能怕了Freddy把聲,以及嗰隻鬼爪爪落牆和黑板時的刺耳聲(寫到呢度我不禁起晒雞皮),我冇睇晒《猛鬼街》系列,反而煲晒《黑色星期五》——即使我明知這兩個系列的首集,的確以《猛鬼街》強勁和原創好多。

3.1980年的首集《黑色星期五》,由始至終都只是一齣乏力版《月光光心慌慌》——總之就是安排一班年輕男女輪流被神秘人殘殺(而過程中又擺明隱含了由《月光光心慌慌》所定下的Slasher Film規則),原創人Sean S. Cunningham立場,盲嘅都睇得出,就是食住《月光光心慌慌》個勢賺筆快錢(而又俾佢如願以償)。如果你睇過第一集《黑色星期五》,應該知道Jason只是個被口述的可憐亡魂,他的出現,是往後的事。

4.對於Freddy對於《猛鬼街》,Wes Craven倒是有嚴密構思。A.同年代Slasher Film的殺人王一概笠住面具粒聲唔出,Wes Craven專登整一個不戴面具又好多嘢講的煩膠殺人王出來——但唔戴面具,咪同普通人冇分別?於是安排佢塊面被燒到爛晒,疤痕就是面具;B.Freddy最初被設定成一個戀童癖,但驚太踩界,惟有改做專門殺細路的變態佬;C.受《月光光心慌慌》啟發,不少Slasher Film均強調裸露,因為有裸露,先會有人死。Wes Craven卻偏向陰濕的性意象暗示,最陰濕一幕自然是正在享受浸浴的女主角,浸在浴缸水的雙腿之間突然冒出Freddy隻鬼爪;D.夢中殺人,唔想被殺就千祈唔好瞓,勁。

5.咁Why負責殺人的要叫做Freddy Krueger?原來Wes Craven讀書時成日俾同學恰,而其中一個恰得佢最勁的同學,好衰唔衰,就係叫Freddy Krueger。

6.《猛鬼街》是80年代Bloody片代表作,但早在70年代Wes Craven已拍了兩齣勁嘢:1972年的《殺人不分左右》(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和1977年的《隔山有眼》(The Hills Have Eyes);《殺人不分左右》是他首齣導演作品,拍得成,要多謝Sean S. Cunningham——Wes Craven在轉行撈電影的最初階段,幫過Sean S. Cunningham手,二人成為了莫逆之交,當Sean S. Cunningham斟得掂老闆出錢開戲,便立即找來Wes Craven,拍了一齣描述中產父母為愛女復仇而大開殺戒的低成本剝削片;結果,八萬幾美金成本,票房三百幾萬。五年後《隔山有眼》,成本提升至廿三萬,一個家庭路經荒漠,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地被一班深山野人殘殺,票房二千五百萬。殺得愈多,賺得愈多。

7.Wes Craven原本職業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他是心理學學士,碩士時則唸哲學。轉行拍戲,純屬偶然,他最先做的是電影後期工作;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有得拍電影,他拍的是X級電影,即鹹片(但導演嗰欄掛的是化名)。

8.純粹靠估。因為Wes Craven的學術背景,他的Bloody片在大灑「茄汁」之餘,總是潛伏了一點點意涵,像《殺人不分左右》和《隔山有眼》,是對(所謂)正常人遇上無邊暴力時的理性底線考察——原來可以是冇底線的,人人都有大開殺戒的權利;更擺明有嘢講的是《奪命狂呼》系列,每一集都是對Slasher Film(以及系列電影)的考究,好似我噚晚剛剛翻炒的第三集,便幽默說明了三部曲電影的一些規則和玩法:A.故事主題會(例牌地)同第一集有關;B.第三集才透露的真相往往是解開主角身世之謎的關鍵;C.這一集出現的Final Boss,置佢於死地的方法必然地是射頭……但我更喜歡的是2011年的第四集,串盡千禧後荷里活Remake風潮:「Don't fxxk with the original!」——系列真正主角Sidney最後同模仿犯咁講。而事實是,Wes Craven本人都有好幾齣作品被Remake(而又真係差過原版)囉。

9.《猛鬼街》第一集也有一層潛伏Layer。不能免俗地,一如同世代Slasher Film般安排後生仔keep住被殺,分別是,Wes Craven強調了大人在事件中的角色:未死前的Freddy固然是一個專殺細路的衰格大人,結果被一班懶正義的大人處死——成件事由頭到尾都是由大人一手一腳造成,偏偏承受後遺的卻是後生仔,到最後更要由無辜的後生仔善後(留意,大人完全缺席)。同很多現實,不謀而合。

10.Rest in Peace, Wes Craven——你是一位真正偉大的導演。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9月1日星期二

ROBOCAT 476:LOST GARDEN


ROBOCAT 475



浪漫月巴睇女星(41):因妳的眼神,使我心裡著……魔。





















或許你唔多熟Amanda Seyfried。No Problem,就由我為你介紹吧。

1.那夜看《玩轉4字頭》時我數過,連埋我,當晚觀眾,十人Only。Why入場看?原因一:我就快殺入四十大關,想看看電影能否給我帶來啟示(可參看前兩日那一篇《OH NO,原來我已經OK OLD。》);原因二:Amanda Seyfried——冇錯,就是那個眼大如《魔戒》咕嚕的Amanda Seyfried。

2.首次觀賞的Amanda作品是2008年的《Mamma Mia!》——但原本並唔係諗住睇佢。係人都知我好迷戀梅麗史翠普——梅姨演出一如所料好睇,而出乎意料是做佢個女的Amanda,一個對愛抱持純潔心靈(而身材又好)的靚女,咦,OK好睇喎。

3.第二次觀賞的Amanda作品是《Jennifer’s Body》。同樣,一開始根本冇諗過睇佢,而是純粹為了欣賞Jennifer個Body——飾演Jennifer的,是Megan Fox。點知,Megan出乎意料地唔好睇,可能是她的角色設定欠佳,可能是她的演技也欠佳……反而做佢個Friend的Amanda,好好睇!(至於齣戲好唔好睇?不在討論範圍之列。)

4.你未必覺得Amanda靚——靚唔靚,太主觀;但你不能否認,她真的擁有一雙巨眼(比起美醜,Size巨與小明顯較客觀)。而她這雙巨眼,好犀利。在《Mamma Mia!》裡所透視出來的是天真和純,在《Jennifer’s Body》則呈現了較複雜的心情變化——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到末段經歷突如其來變故後,好兇好狠。

5.然後,一齣《Chloe》直頭攞我命。故事前設好老土:老婆懷疑老公不忠,於是找來由Amanda飾演的妓女Chloe去試探老公,點知呢個Chloe殊不簡單,單憑一人之力(及美色),便足以搞到一個中產家庭瀕臨崩潰……一個本來好容易就拍到勁惡俗的故事,但導演Atom Egoyan好嘢,竟然拍成了一齣視覺一流氣氛又夠的Erotic Thriller;而在他處理下的Amanda巨眼,則展示了一種既深邃又邪氣的美艷。

6.《Chloe》上映的2009年,Amanda才不過24歲,已成功俘擄了(當時年逾34歲的)我……我私底下擅自應承了她:只要是有她演的戲,我一定會睇到散場為止。然後她拍了好幾齣荷里活式典型浪漫愛情片。講堅,我一向忌睇呢類愛情片,但為了Amanda,睇晒!之後仲買埋碟,再睇埋!這時候我開始疑惑:Amanda明明擁有成為一線頭女星的客觀條件吖(樣靚身材正、演技受讚賞、作品又普遍收得),但總像欠了一種紅星才會擁有的認受性。

7.純粹靠估,原因可能是:撇除那幾齣愛情片,她在大多數電影中都只屬「有份演出」,在她以外還有一個至幾個不等的超資深演員助陣——直至《Lovelace》。

8.Linda Lovelace,Linda Susan Boreman藝名,一生中最重要的(唯一)電影作品是《深喉》,1972年的一齣Hardcore鹹片。Linda Lovelace憑這齣鹹片(唔覺意)成為了美國性解放運動先驅、代言人……Whatever啦;但到了80年代她高舉反色情旗幟,這時候大家才得知這位Porn Star慘被(男性)剝削的前半生……Amanda就是飾演這位半世人被男人擺布的女子。Linda Lovelace性格極其複雜,Amanda雙眼也由年輕的反叛,到成為Porn Star的妖艷,然後回歸平淡,反抗自己的過去。她交出了一次精彩演出,可惜齣戲拍出來的效果有種唔知想點咁的失焦。(所以,如想了解多一點Linda Lovelace,不妨看看紀錄片《Inside Deep Throat》。)

9.但Amanda不是Linda Lovelace,她不想受擺布,她好知自己想點。堅持拍《Lovelace》,是為了向業界證明自己能夠演繹各類型角色,而不是只會拍浪漫愛情片。

10.七年了。我依然猶如撞邪地默默捧她的場。即使那一晚有七個觀眾提早離場,我依然堅持睇到散場。因為,我曾單方面向她作出承諾。黐Q線。
(2015年8月28日,原文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