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星期五

ROBOCAT 424


浪漫月巴睇女星(17):曾經攞我命的尤物,今天令我尊敬的女人


























Patricia Arquette;Julianne Moore。二揀一。兩個都曾是我迷戀的洋妞。結果我揀了Patricia。

1.係朋友都知我近日感染了一種病毒,「格雷病毒」。好耐未試過咁癲地迷上一齣(大眾未必認為咁值得迷上的)戲。對上一次咁癲,已經是21年前,1994年的事。

2.那是我瘋狂租LD的年代。LD讓我睇到大量戲院冇上畫或明珠台未必會播足本版的情慾片——情慾片,不單純是鹹片,而是講究lighting、有完整故事、男主角有型女主角又靚的Erotic Film。當年租呢類碟的頻密程度連碟舖老闆娘都對我刮目相看。

3.當年資訊匱乏,決定租A片而不租B片,只能憑LD封套定斷——我租《True Romance》,原因大致是:封套上的女郎明明戴住黑超以致我睇唔真佢靚定唔靚,不過她上身只佩戴了一個春光明媚的彩藍Bra。

4.很多年後,或許世人都忘記了這齣戲的導演是已死的Tony Scott,男主角是近年不得不主攻B級片市場的Christian Slater,但一定會記得作為編劇的Tarantino,以及這個彩藍Bra及其佩戴者,Patricia Arquette。

5.《True Romance》是1993年電影,我在1994年誤打誤撞下租咗嚟睇。大鑊,我中晒毒。浪漫,並不是情人節送幾多枝玫瑰再book了唔知邊一間貴夾唔飽餐廳,而是——一對明明偶然下遇上便隨即愛上的浮世男女,一夜間便能夠為對方去死!Christian Slater自然搏命,Patricia Arquette的表現一樣攞命,她不是一個要男人保護的嬌嗲女,而竟然是一個烈女——她才是這場浪漫風暴的core。當然啦,更攞我命的始終是她的彩藍Bra(半遮半掩下的優美胴體),以致我在短時間內近乎失控的翻炒了好多好多好多……次……而我自然不知道,原來當時才不過25歲的Patricia已經是一位媽咪。

6.《True Romance》後,Patricia給了我一次更攞命的終極演出,《Lost Highway》。實不相瞞,當時我真的完美地睇唔明David Lynch想拍乜,唯一睇得明的,是Patricia完美的裸體。在David Lynch安排下她一人分飾兩角,這兩個角色,同樣是搞到男主角一身蟻的Femme Fatale,她不需要做甚麼,需要做的只是動用近乎上世紀4、50年代荷里活女星的古典美,令所有男人癲晒。在這方面她做得很成功。

7.Yes,那時期的Patricia總是被塑造成性感尤物,世人(如我)留意的,就只是她的body。畢竟(只能)販賣body的尤物實在太多,後來好幾年,Patricia際遇麻麻,直至轉攻電視劇接拍《鬼線人》。

8.記得當年一睇《鬼線人》真的好驚:不是搵Patricia幫陀的鬼,而是Patricia本人那坦蕩蕩的月巴。開拍前她剛生了baby,劇組提議她不如先減減body,但她拒絕,她不認為一個月巴body便會影響她的演出,這個月巴body才是她的真實。Patricia拋卻了世人(如我)眼中的尤物形象,她找回了自己。

9.在《Boyhood》我們如實看到Patricia由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變化,變到臉上終於化出了中年的風霜;在這12年裡,她就像戲裡的單親媽咪,在現實中又結婚又離婚,找到愛時放膽去愛,然後當發現愛不愜意,抽身,離開;我相信,Richard Linklater在虛構的故事同時攝入了角色們真實的人生(有關Patricia的情史,google大把,其中最「著名」的一段同Nicolas Cage有關,愛得轟烈而短促,二人的愛伴隨著大量拳打腳踢,絕不浪漫)。她在《Boyhood》的角色並不討好,但諗真,現實中生命和際遇的殘酷,本來就從不討好,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頂住。

10.Patricia說,小時候好憎世人總是望實她,父母跟她解釋:人哋望妳,係因為妳靚。加入荷里活後好多人望實佢,因為佢正。很多年後的奧斯卡頒獎台上,(對於現實世界的剝削有深刻體會的)她說女性應該跟男人同工同酬。她再一次被世人望實。我由過去只識欣賞佢body,變成尊敬她的soul。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2月25日星期三

普通如你,是否得到你人生所期望的?













先旨聲明,在《Boyhood》和《Birdman》之間,我揀《Boyhood》。但我不是奧斯卡評審,人哋鍾意揀咩,咪咩囉。

我是個熱愛無限翻炒的普通人,但可以好肯定:一定不會翻炒《Birdman》。
Michael Keaton當然做得不差(甚至極好),明顯老咗的Naomi Watts也很正,那一以貫之的爵士鼓擊配樂亦好得我歡心,但我就是不想重溫那一種重壓——一種由開波到散場都煞有介事地存在的重壓,壓得我好辛苦。
這種經由煞有介事式重壓所帶來的辛苦,keep住出現在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過去的電影裡,《狗男女的愛》、《21克》……所以我冇睇他的《巴別塔》。
但我對《Birdman》和Alejandro的觀感,毫不重要。真正重要是:Why《Birdman》的那個過氣荷里活巨星要去改編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的小說?甚至在電影一開波,便煞有介事地引用對方的詩《晚期斷章》作提綱挈領?
我諗唔通。於是迫自己將收埋喺屋企深處的幾本瑞蒙.卡佛小說摷番出來,翻炒。
記得曾經有人咁教我:寫小說大前提,必先設計一個引人入勝角色——如果寫一個好似你同我或佢的普通人,搵鬼睇?
偏偏,瑞蒙.卡佛成世人寫的小說,都以普通人做主角,但你不要誤會這些普通人會被安排一段驚險奇妙兼而有之的歷程,瑞蒙.卡佛安排給角色們的奇遇頂籠是:一對普通夫婦獲鄰居拜託,在他們外遊期間幫手睇吓屋餵吓喵,然後兩夫婦便各自借「進入」別人的生活場所,為懨悶日常搵到一點點樂趣……;一個曾經做sales的失業男人,到老婆返夜班的破落coffee shop幫襯,偶然聽到兩條麻甩佬話老婆好月巴,這個失業男人便叫老婆努力節食減月巴,減到咁上下,失業男人再去coffee shop靜靜雞而又張揚地問其他男顧客點睇佢老婆……;有些故事,甚至只是一對普通夫婦在某一個尋常晚上臨瞓前的對話,老公一心想快啲瞓,但老婆又唔願瞓猛捉住老公傾偈,然後,戛然而止。
上述故事,統統十幾頁篇幅,十幾分鐘睇得完,瑞蒙.卡佛沒有甚麼微言大義要說,也不像時下某些作家藉著一些生活小故事去(偉大地)治癒讀者;他說的故事絕不矯情,甚至近乎無情;他要寫的,大概只是普通人在懨悶生活下的情緒——已經去到一個不可能再有巨大改變的年歲(他在一個故事裡也寫過,人只要到了30歲,餘生已被注定),也不奢望自己會有能量去改變甚麼;生命漸被日常侵蝕,唯一常伴你左右的就是,懨悶。你能夠做的,是在懨悶的日常偶然讓自己(苦)笑。
瑞蒙.卡佛也是普通人。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做過大量普通的(低下)工作,後來突然發覺自己對寫作有興趣,便嘗試去寫,寫一些可以一鑊KO的極短篇(畢竟日頭要返工);有酗酒問題的他,生活困頓長年累月冇運行,到臨死前幾年才總算獲得評.論.家.們的肯定(我不禁想起《Birdman》那個晚晚匿在酒吧的劇評家)。
1988年,瑞蒙.卡佛證實有了肺癌,六星期後死去。死時50歲。他的幕誌銘,就是《晚期斷章》:

And did you get what(你是否得到)
you wanted from this life, even so?(你人生所期望的?)
I did.(我得到了。)
And what did you want?(你想得到甚麼?)
To call myself beloved, to feel myself(稱自己為摯愛,感受到我自己)
beloved on the earth.(被世上所愛。)

瑞蒙.卡佛檢視自己普通的生命,認為終於得到自己所期望的。飛鳥俠的真身在最後也得到了,一嘢唔該便飛了上天。
但當我們連想得到甚麼也未搞清時,又點問自己是否得到人生所期望的?——農曆新年假期一閃即逝話咁快又要返工,心情難免懨悶啲,sorry。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23


2015年2月18日星期三

今日HK,咩OK咩唔OK?





















一諗起寫埋呢篇就收爐,心情相當OK;但一諗起唔知寫乜好,心情又變得相當不OK。

在OK與不OK之間徘徊
做人做了幾十年,連十二生肖都完完整整經歷了幾round,成就近乎冇,但經驗值總算累積了一點點。
我終於醒覺人的最大問題原來是:經常俾自己喺OK和不OK之間徘徊找不到落腳點,以致患得患失唔知想點。
例一:一諗起拜年逗利是,心情相當OK!但一諗起又要面對姨媽姑姐三姑六婆(呢類你平日不相往來的人)的種種質問(離不開拍咗拖未幾時擺酒之類),心情又相當不OK,甚至有點忟憎。
例二:一諗起新年放幾日假,心情相當OK!但一諗起自己放的終歸是勞工假(再諗起特首又比我早幾日開始休假),心情又相當不OK,甚至有點暴躁,很想在新正頭問候嗰個話自己返足七日的議員……
一時OK一時不OK,令我不知道怎麼樣的狀態才算perfectly OK。我的心情當堂變得perfectly不OK,不OK到好想KO自己。

我的OK = 佢的不OK
OK,咁究竟甚麼才算OK?OK有沒有一個確實的定義?原來是冇的。
回看上文例二。當勞工階層代表月巴認為將勞工假跟銀行假劃一才算OK時,站在老闆一方的議員卻認為咁搞法(對資方)極不OK。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個OK的矛盾位。怎樣才可消弭這矛盾?OK簡單,只要將月巴和議員兩者身份對調就可以了——你應該會即刻提出疑問:這樣只是把OK和不OK的位置對調咋喎,但對我本人來說,只要我的不OK被變成OK就相當OK。我理得你O不OK?但咁咪好自私?的確OK自私,但今日HK讓我明白了一點:自私,是絕對OK的。
你去新城市廣場(及附近幾個商場)想搵間書報攤,是搵不到的,你因而覺得這情況極不OK,但商場們有理會過你心裡的那份不OK嗎?你見到商場有大把人在駕著喼風馳電掣之餘甚至有埋停喼場(遲啲可能有埋代客泊喼的泊喼仔),你頂唔順怒吼:「咁好唔OK囉!」但(容許)喼(放任馳騁的商場)們懶理你的怒吼囉。
事實證明,你情緒中的不OK因子,OK冇人理。原因只有一個:在某類人眼中,你OK不重要。

新春期間的OK & 不OK
自問也是個OK不重要的人,恕我未能教授各位由OK不重要變成OK重要的方法。
但至少,我知道怎樣可以令OK不重要的自己,OK好受一點。首先,最關鍵的一點,先肯定自己不能也不願成為聖人,這樣事情便好辦了,畢竟(自以為)做了聖人,再也無法做很多普通人會做的事。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一於以拜年作實例說明。
例一:遇上問東問西的八公八婆,當場黑佢面吧,再講多句「受夠了!」。拜年時黑面 + 「受夠了!」,是絕對OK的行為。
例二:若遇上親戚遲遲未把(廿蚊或十元不等)利是由他的褸袋交到你手上,當面聲討這行為猶如恐怖主義吧!——反正拉布也可以被形容為恐怖分子行為啦。當中無疑有點九唔搭八,但在今日HK,九唔搭八也是相當OK。有理由相信你這種率性不羈行為必然受到親戚群起責難,但你只需回佢一句:我對事不對人。
其實,不論對事不對人抑或對人不對事,都是一樣OK的。畢竟,所謂事不過是由人一手做出嚟。
數到新年期間我本人認為最最最最最不OK的,必然是那段特首賀年短片。一個在過去一年keep住令我感覺極不OK的人突然祝我新一年乜乜物物,OK,我認為是一種挑釁行為。嗱嗱嗱,我對事不對人。
最後,月巴氏謹祝大家羊年快樂。OK真心。
(原文刊於am730)
(本文靈感源自強伯一篇短文,佢嗰篇perfectly OK!)

ROBOCAT 422


2015年2月13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16):忘不了Dorlina的醜,Judy的愁


















剛剛過去的星期日,中午。在上一篇「浪漫月巴睇女星.林志美」出現過的友人H突然WhatsApp我:「下次『睇女星』寫吳君如啦笨。」

1.我好憎友人H成日擅自俾「睇女星」的人選我,但我更憎的是自己——再一次採用了友人H提供的人選。

2.同我相識多年的佢失驚無神叫我寫吳君如,是因為佢挑通眼眉,估到那一刻的我應該睇緊電視,睇緊TBB播映的《朱麗葉與梁山伯》。

3.2000年入場看《朱麗葉與梁山伯》的景象,永世難忘。成間戲院連埋帶位哥哥,得十個人。電影的哀愁在空蕩蕩的戲院裡迴盪,久久不散。散場,九個本來坐得好開的人先後離場,每一個都冇乜表情。Yes,每一個都是單拖來捧場——唔計我,其他八個人究竟是本身鍾意單拖睇戲還是本來想約人但冇人肯落搭?我不知道。

4.我只知道那是香港電影最霉的時期(偏偏當時又未有創造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的鍾樹根博士提出挽救電影業的劃時代方案),開到戲喎,拍啦;拍完咯喎,上啦;冇人睇喎,預咗啦……總之快啲出埋VCD咁就功德圓滿嘞。奇怪是,那是我入場睇得最多香港電影的時候,當人人係唔係都話那時期香港電影是垃圾,我偏偏佩服電影人的勇敢——市況咁惡劣都拍。

5.偏偏在如此惡劣市況下,才容納到那些在市道興旺歌舞昇平時不容許拍(或冇人會咁得閒諗到)的奇怪題材和故事,像《朱麗葉與梁山伯》。在偏遠兼仲未有西鐵直達的元朗,一個冇運行蠱惑仔與一個因乳癌而冇咗半邊胸的酒樓知客,由相遇到開始命定對方就是自己生存下去的理由;由對生命死心乜都冇所謂到開始找到有所謂的入口——成套戲冇動作場面冇男女激情更加冇靚人靚景,有的,只是吳鎮宇的無奈和吳君如的愁容。

6.但我過去睇慣睇熟的吳君如,明明是:A.醜,例子太多,不贅了;B.唔知醜,像《專釣大鱷》的倀雞英;C.唔知醜之餘仲要恃醜行兇,像《最佳損友》的墮Lin娜(愛佢的男人需要好勇敢)。有一段時期的吳君如,包攬了大量醜角,目的,不外乎是在有比較情況下突出真正女主角的靚,以及令大家笑。她用她的醜,令大家快樂——把別人的快樂建築在自己的醜陋之上。
7.曾幾何時的吳君如在sell醜,《朱麗葉與梁山伯》卻要她展示愁。醜是外在,一看即明;愁是內在,一種看不見的情緒——當今時今日好多姐仔以為齋做個愁眉苦臉就代表恰如其分展示了愁,真正的愁,應該是就算明明笑緊都感受得到。我不認識任何演戲理論,而只知道一點:我是否如實感受到演員試圖傳遞給觀眾的情緒。看《朱麗葉與梁山伯》的時候,我真的感受到Judy在沒有了半邊胸下,對自己這種缺失的耿耿於懷。吳君如真的向我傳遞了Judy的核心情 / 愁緒。我看到了一個(杜撰的)普通人在命運下的卑微。

8.但這不是吳君如首次對卑微的演繹。N年前,她和周星馳的《望夫成龍》,我在不知情下租了LD,一心以為是延續TBB《鬥氣一族》的冤家碰頭式笑片,點知,竟然是(完全唔好笑的)愛情片:一對本來住在城市邊陲的夫妻,闖進城市,老公愈撈愈掂扶搖直上兼受靚女垂青,老婆呢,不惜一切只為了成全老公……頂,我竟然睇到眼濕濕,眼濕濕是因為女方由始至終地卑微,而她又冇乜所謂,愈冇所謂,就愈是甘於卑微。我一直認為周星馳熒幕上最好的女partner應該是吳君如。像《千王之王2000》,他們演一對老夫老妻,戲份絕對唔多(畢竟周星馳提供的檔期極度有限),但已經做到一種可愛而日常的老夫老妻感覺。而這個時期的吳君如,其實已經不用再被刻意醜化——至少在外貌上。

9.在最初,人人都爭住去做靚女,唯獨吳君如不介意扮醜,而且一係唔做一做就要做到最最最最醜,醜到一個叫人永世難忘的境地(例如墮Lin娜,我諗我到人生走到盡頭斷氣前一刻都會記得);而當那班曾幾何時的靚女因年歲而不再襟睇時,從來不賣靚樣的吳君如反而不受影響,更奇妙是在不少人眼中更變得愈來愈順眼——甚至有了原來君如都幾靚吖的感覺。又或是:吳君如根本從來都唔醜,只是冇其他人咁靚而已囉。

10.最後,我要承認,我冇睇過任何一齣《金雞》,原因不便透露……但我會睇《12金鴨》,一來想睇姜皓文,二來也想睇如實地演男人的吳君如。但我最渴望睇的吳君如其實是:不用扮鬼扮馬扮醜扮男(等等外在嘢)便已經足以令我永世難忘的演繹,Yes,就像《朱麗葉與梁山伯》的Judy。
(原文刊於am730)

為電影業找出路,開拍《高官的五十個戶口》!




















唔同大陸合拍,邊有出路啊?——創造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的鍾樹根議員,兜巴摑醒了長期發電影夢的我。

合拍為體,Hollywood為用
自小,便有志投身電影行業,也拍過獨立短片(即而家所謂的甚麼微電影)。
原來一直用錯了方法。當我以為拍純香港題材就代表正確時,原來只是我傻咗。於是,我決定採用「合拍為體,Hollywood為用」的方法論,苦心孤詣寫了以下一堆電影故事,一心強攻大陸市場。呢鋪仲唔殺出血路?掂吖。

《華爾街之雲》
傳記片。主角就是成功讓公司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首富馬雲。故事集中在馬雲的言行——其實主要是他一系列發人深省繞樑三日的金句,而由於金句實在太多,電影將以對白——呀唔係,係獨白為主,務求將所有金句一嘢交代晒,讓觀眾睇完齣戲就收到讀了三百年MBA的奇幻效果!唯一難度是選角。基於主角本人樣貌太獨特,現實中難以搵一個似模似樣的演員,惟有邀請主角本人親自演繹。但據聞他本人最近有點頭痕,未必答允。唉。

《狂野(自由)行》
荷里活那齣《狂野行》,說一個女子單拖孭住backpack出走荒野挽救自己已被腐蝕的心……正路勵志片格局——太淺薄了。我呢齣《狂野(自由)行》,描述一大堆自由行湧來香港消費,但消費只是表象只是表面行為,他們實際在做的是無私地挽救香港經濟。係咪勵志和偉大十萬倍先?就連電影宣傳語句我都諗埋:「如果沒有我們,香港經濟實質上是不能運作。」最後一場戲,一班自私的人走出來阻住別人拯救香港,好彩遇上明白事理的慈母請食胡椒噴霧放題,商場更霎時間呈現飄雪嘉年華的夢幻視覺效果,誓必成為電影史上的名場面。

《狂喼時速》
故事同《狂野(自由)行》差不多,分別是,《狂喼時速》是飛車片。當荷里活嗰個《狂野時速》系列頂籠只能拍十幾架車在片,我呢齣《狂喼時速》,則能一次過呈現千萬個喼——自由行的戰車,怎樣在上水沙田等地風馳電掣,場面更浩翰!但我不滿足於這效果,決定把片喼場面伸延至過去你諗都冇諗過的場景,例如,那個旅發局主席的屋企吧。我估,無私的他,開心都嚟唔切,必定肯借出豪宅拍攝。

《有中國特色的變形金剛》
好多人話《變形金剛4》好唔掂。冇錯,真係好唔掂。主要原因,米高卑根本摸不透變形在中國的精髓,而單方面以為由鰂魚涌後山瞬間就能飛到重慶就代表了中港今時今日的密不可分。而我呢齣,簡單而俐落,重點特技鏡頭有兩個:1.馬可以瞬間變成鹿又可以立即變做馬。咁佢的真實身分究竟係馬定鹿?唔重要,不真實摸不透唔清唔楚才符合國情;2.超級高官可以變成超級貪官再變埋做超級監躉,問你死未。

《我們都是這樣食大的》
用12年拍一個男仔成長好巴閉嗎?那個男仔面對的最嚴重問題,不過是阿媽多次遇人不淑,以及俾女飛,但佢依然肥肥白白,太健康了吧。《我們都是這樣食大的》則描寫一個中國男孩如何長年累月食假奶粉地溝油以及各種千奇百趣假食品但依然無病無痛快高長大。這才是真正艱鉅的成長囉。

《高官的五十道色戒》
格雷,我呸。好有錢咩?點都及不上高官吧。當格雷要匿埋喺佢嗰間Red Room才可以解開色戒時,出類拔萃的高官,能夠把任何地方也當成Red Room之餘,更鍾意約埋三五知己開波,開波前更喜歡影大合照立此存照。比起私私縮縮的格雷,高官明顯奔放得多。所以在我的構思裡,這齣戲必然充斥大量明刀明槍的衝擊性畫面,務求令觀眾唞不過氣來。而作為一個出色電影人,必需深謀遠慮,我已經諗定下一步了——如果呢部收得,將開拍續集《高官的五十個戶口》,畢竟咱們不少高官(及佢啲仔女親戚)的(海外)戶口之多,向來馳名於世。

但我最想拍的是以下一部,片名都諗好了:《令十三億人震驚的事實》。
無奈這麼一部史詩式電影,暫時只得片名。我承認,我諗唔到有甚麼是會令十三億人震驚的。
就算震驚到搵齊昕做女主角,頂籠,也只能令香港人震驚——但香港得嗰幾百萬人,同埋啲人而家都唔睇電視、電影,只係睇韓劇……邊有出路啊?
(原文刊於am730,2015年2月11日)

ROBOCAT 421


ROBOCAT 420


2015年2月6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15):因你的眼神,愛在瘟疫蔓延時




























某天,迫爆的港鐵車廂,友人H突然問我:「你可以搵一次寫林志美嗎?」

1.環境太嘈,加上失驚無神有人咳,霎時間我聽唔清楚:「林志玲?暫時冇計劃寫。」友人H說:「唔係林志玲吖,」他頓了一頓再說:「係林.志.美。」

2.林志美?寫乜?我所認知的林志美,只是一個歌手——從來都只是一個歌手。

3.「大佬,冇嘢好寫喎。」我敷衍佢。「我俾個故事你,你睇吓有冇用。」友人H說。

4.以下,是友人H口述的故事。時間:2003年,年初。地點:OK多人(但又及不上現在迫滿人和喼)的地鐵車廂。一種非典型的高傳染性疫症正在蔓延,但冇乜人理冇乜人驚。當大部分人繼續肆無忌憚地咳和打乞嚏時,戴住headphone聽住歌的友人H,異相地戴上口罩,但佢懶得理,佢認為,異相總比瀨嘢好。這時候,列車駛到樂富站,有個女子走進友人H所在的那個車卡,她同樣異相地戴住口罩。

5.當友人H望到那個口罩女子時,女子咁啱也望住友人H。基於他和她同樣戴上了口罩,他 / 她只能看見她 / 他的一雙眼。迷人從來都是一剎那,友人H已經肯定:大鑊,呢次瀨.嘢.了,他被那雙眼深深吸引著——「喂喂喂,我個欄係『浪漫月巴睇女星』而唔係『浪漫月巴講情故』喎大佬……」我明顯不滿,友人H冇理我,繼續講落去。

6.故事繼續。第二天,友人H戴住headphone但冇戴口罩——啱啱用晒,又唔記得買;而由於聽緊歌,他根本聽不見車廂裡有好幾個人正在勁咳喪咳瘋狂咳。列車駛到樂富,昨天那個口罩女子咁啱又走進友人H所在的車卡,而且咁啱地企喺友人H身旁……友人H好想偷望對方,但又唔好意思(畢竟對方就站在他隔離);當駛至太子站,女子突然向友人H遞上一個簇新的口罩。「你拎去用吖。」友人H連忙除低headphone,有點錯愕兼帶點不知所措,這時候,女子問他:「你鍾意林志美?」原來她聽到經由headphone傳出來的歌聲——「都……OK鍾意……」其實友人H根本談不上鍾意或唔鍾意,只是discman在隨機播放mode下咁啱隨意地播到《你的眼神》……友人H相信,這是一次命中注定的巧合,或安排。然後,戴上口罩的他和她便在不少人勁咳喪咳瘋狂咳的車廂裡,談起林志美。女子說,自從1984年在那齣《少女日記》聽到《偶遇》後,便愛上了林志美的歌。當時她還是小學生。她認為,林志美是一位很獨特的歌手——當同時代其他女歌手都在努力變成明星,林志美心無旁騖,只是專心地唱歌;最重要是,她的歌有一種真實的溫柔清新氣質——甚至可以說,唯獨林志美才能唱出這種溫柔清新,而你又不會覺得她在扮溫柔清新,因為她本人就是溫柔清新——友人H對林志美冇研究,但又不想在女子面前承認自己冇研究,於是連續講了三次Exactly(真心話用外語講,真心啲嘛)。

7.那天收工後,友人H飛奔到唱片舖,大肆搜刮林志美的CD(他本來想買埋《少女日記》影碟可惜遍尋不獲),再用了一個晚上怒煲。他希望能夠在她面前就林志美發表一些獨特見解(而不是一味ExactlyExactlyExactly)——如果仍能遇見她的話。Well,皇天不負友人H,真的俾佢再遇上她——和她的男友。友人H立即扮晒冷靜(其實慌張地),閃到另一個車卡。「好彩當時不是繁忙時間,而當年地鐵爆極都唔似得而家,才可以趁機逃走。」

8.「完嘞?」我有點憤怒。「完了。」友人H「唉」咗聲,再說:「我後來竟然愛上聽林志美。」他說,林志美真的很與別不同。她不像同年代的歌手,沒有順手拍埋戲或拍劇之餘,也近乎沒有傳過戀聞(唯一流傳過的緋聞男友是蔡楓華);她不屬於超級靚女或形象獨特的類型,她一直都只是唱歌唱歌和唱歌,代表她的就是她的歌聲。可惜到了90年代,淡出幕前。「她似乎從來沒有經歷過好紅的階段,又或者咁講,你不會把她視為明星。」我說,友人H說:「但在我心中,林志美很與別不同,她的與別不同說明了80年代香港樂壇本身就是如此與別不同,不像今時今日,大部分歌手都做著差唔多的事,間中出現的所謂與別不同,其實冇乜唔同……」

9.「今時今日首首歌都中慢板,一聽見個前奏已經想stop。」我說。友人H說:「但錯不在中慢板,錯在所有人都在作和唱中慢板。林志美的獨特,是在對照同時代其他女歌手時被凸顯出來,即使《偶遇》、《感情的段落》、《情人路》都是中慢板,但中慢板得來有意義。我尤其喜歡《新宿物語》。」「呢首我識,改編歌,詞是林振強填的,寫異國戀,超正。我也喜歡《風箏》。」「這首是林志美作曲。」「其實林志美真係好勁,應該可以好紅的,唉。」

10.時代真的在向前走嗎?十二年後我和友人H戴住口罩迫在港鐵裡談林志美,身邊不乏勁咳喪咳瘋狂咳而又冇戴口罩的人。當列車駛到樂富,我和友人H都不禁望向月台。今天一切都成往事。
(原文刊於am730)
(behind the scene:你哋睇時自然唔覺,呢篇其實俾我細執咗好多次,細到某一句的擺位,甚或某一兩粒字的存在~)

ROBOCAT 419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寄生蟲好Dirty,寄生獸好Crazy,寄生雲好多Theory



















夜半無人私語時,你以為好有情調,其實很思覺失調。

每一個晚上,與蟯蟲對話
如果我們都有另一種「嘢」寄生於體內,那麼,每逢夜半無人,就可以同呢隻明明屬於自己身體一部分但又擁有意志的「嘢」,傾偈。感覺既不孤單也不失調。
最初啟發我有以上念頭的是小學健教科。呢科教曉了我,塵世間原來有種生物,寄生蟲。一般情況下你不會見到佢哋,但佢哋又有可能長時間陪住你。但我們一班同學都好怕寄生蟲,畢竟生得蟲,即代表你好dirty,而且佢哋沒有優美外形——即使你明明見佢哋唔到。
蟯蟲除外。生鬼的蟯蟲習慣趁主人瞓著時,靜靜地從主人肛門(俗稱屎忽窿)爬出來產卵——我立即諗(埋一邊):如果我完美地詐瞓並成功呃到隻蟯蟲爬出來,咁我咪可以見到佢真身並say聲hi?
我沒有將這麼一個劃時代想法跟當時的老師及同學分享,我怕自己變成哥白尼,被保守的人群聲討。好多年後,以上想法依然揮之不去,於是在一篇私小說寫了出來:孤獨的主角接受不了蟯蟲擅自住喺佢體內又擅自晚晚當其肛門是隨意門,但他實在太寂寞,寂寞得每一個晚上只能跟這條(經由自己孤獨的屎忽窿爬出來的)蟯蟲對話,排遣寂寞……
一直認為這構思very卡夫卡,甚至考慮他朝有機會發表時筆名索性叫做:卡夫巴。
直至看了《寄生獸》漫畫,才知道自己當年的構思太dirty(畢竟成日都屎忽窿屎忽窿),岩明均就唔同,借「寄生」說了一個充滿警世意味的瘋狂人吃人寓言。「我在書上查過關於『惡魔』的資料,我覺得最接近惡魔的生物還是人類。」寄生在泉新一手裡的米奇說。

各類寄生者的好與壞,FYR
科技日新月異(呢句好廢),發展又一日千里(呢句仲廢),既然連教你行後巷抄捷徑的app也可以被聰明地設計出來,難保第時真的有寄生服務提供,讓你與一個三唔識七的生命共生。如果失驚無神多樣嘢寄生在我手裡,情況會係點?我既疑惑又興奮。以下是我的一些大膽想像,以供參考。

「寄生文」
好處:重視親密接觸。
壞處:經常要求親密接觸。

「寄生亞視股東」
好處:唔使出糧,依然有班員工貼錢返工。
壞處:經常帶住良心做人,令我倍感壓力。

「寄生董」
好處:感受成為香港第一任特首的滋味。
壞處:感受成為香港第一個落台特首(然後成日用腦)的滋味。

「寄生漿」
好處:經常叫我加油,很勵志。
壞處:經常向我大叫,很吵耳。

「寄生光」
好處:開會時可以瞓、勁瞓、怒瞓,清醒時就剪指甲,總之做盡各種本應留番喺屋企做的事。當正常人成日呻要帶公司嘢返屋企做,佢就keep住帶屋企嘢去議事廳做。
壞處:返到屋企唔知做乜好,於是又瞓。唉。

「寄生689」
好處:不敢想像。
壞處:不敢想像。

「寄生雲」
好處:中國首富。即使剛跌出首富寶座,但作為第二富或第三富,都肯定比你和我富。
壞處:的確有點囉唆,無時無刻向我發表各類人生金句、營商之道,以及顯示我不成熟的四大特徴等等……當我不耐煩時,佢話:看懂了,等於讀了三年MBA!我問:是蘇文大學頒授的MBA嗎?「寄生雲」回應:你用25塊錢就想買一個勞力士手表,這是不可能的!

以上各類寄生者都太具爭議性,相比下,「寄生發」似乎是最正的選擇——
好處:深受萬千市民愛戴,受歡迎程度比那個現任特首高出N倍(其實要比那個現任特首受歡迎,有幾難?)。
壞處:太受愛載,以致同佢出親街行親山就被捕獲;而佢又來者不拒,每當被捕獲時仲連隨問人攞手機影合照……仲有一樣壞處,佢不介意被封殺,「咪搵少啲囉」,完全背道而馳好唔識撈——畢竟塵世間最識撈的生物,就是人啊人。
好想更識撈的我,還是幻化成一團脂肪,寄生在有錢佬身上算了。
(原文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