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

叔叔不行了,但快樂





























上面「叔叔不行了」中的「行」,是指「行路」嗰個「行」。請注意。

剛過去了的周日,我與一位已婚的男性友人,在上環區閒逛,又或叫做:行咗鑊甘。
這種舉動,有人或會主張,點都應該相約囡囡去做,但你要明白,在「男人的浪漫」宇宙裡,有些事是專登約埋男人一齊去做才有型。
大抵任何有型的事,最開頭的動機都不太有型。
那天,咱們哥兒倆原本打算去做的,是優閒地豪食,不節制地食,讓狗屎垃圾塞滿早被日常工作和生活煩事掏空了的內在;但當發現一個購物區的lunch buffet竟然夠膽死收你400蚊一位時(仲未計加一吖),整件事便變得太過資本主義了(其實主要係我嫌貴)。於是,改去上環食burger。
Burger食完後,沒有任何目的地,便開始,行。
不像行商場,當你身處商場以為自己豪無目的地咁亂行,其實你不是在亂行,暗地裡你的路徑是晨早被算計了的——大部分商場的流行做法是:用一條或數條天梯,先把你呃去最高的樓層,你想快快趣走番落去嘛,sorry,冇咁易,因為天梯只設上行,要下行,就需要採用那些分布在各個角落、濕濕碎碎的電梯;而在由A電梯走去B電梯途中,你早就行勻了兩梯之間的舖頭,期間仲極有可能被某幾間吸引住,入埋去,買埋嘢。
但當日在上環我倆就真的是亂咁行——不亂咁行都唔得,因為根本嚴重地唔熟地頭。
眼前每一條小街都唔知通去邊忽,我們也沒有刻意地要弄明白自己正向哪兒走,總之,前面有路,咪行囉。遇見太長的樓梯時,就唔行囉,因為月巴的我頂唔順囉(友人keep住有打波做運動,體能比我好上一萬倍)。
冇錯,行街的意義,某程度上是為了睇嘢,我哋呢,卻似乎是為咗齋行。
當然,在行行行的途中,還是遇見不少舊舖、大量有型到不得了的cafe(以及在cafe和有型男友享受著周日閒適的囡囡、洋妞),以及一些完全唔知賣乜的小店——但我們冇走入去,只是裝一裝門面,驚歎於那份絕不會在大型商場見到的創意布置。係㗎,原來當你願意走離那一個個禁閉的新簇簇大型空間,走到開放的老街道,還是存在著好多可能性。
那天真的行到好甘,甘到腳板底在寫呢篇嘢的星期三仲痛緊——但真的很快樂,原來我還喜歡走在街上。走在街上,很浪漫。正如食慣high tea的,不會明白豆腐火腩飯的浪漫,遠離民間的嗰班官,也不會明白走在街上的浪漫。
有一天——如果世界不在12月21日末日、外星人又繼續忍住不張揚地大駕光臨的話,我們的下一代會不知道甚麼是地舖,又或將地舖一概等同於金舖;不知道甚麼是街,只而把街等同於馬路,是只容許車行駛的;而人只能夠在看不見日光的商場和行人天橋,不再腳踏實地。

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

男人的浪漫
































我好肯定。我第一齣入場觀看的占士邦電影是1983年的《鐵金剛勇奪巡航導彈》(Never Say Never Again)。原因是廣告中那段飛車追逐戲好吸引我,我便連日跪求媽咪帶我去睇。
而當時,我還是個不知特務是一種甚麼職業的小學生(自然也不知道這齣《巡航導彈》並非系列正統作)。
這枚巡航導彈卻為小時候的我,炸開了一條通往占士邦宇宙的康莊大道。之後幾齣占士邦,媽咪都有帶我入場睇,「人渣摩亞」(Roger Moore,官方真正譯名是羅渣摩亞)的形象鑽進了我的心,由他投射在我眼裡的特務世界,很刺激、很驚險,很多法寶,還有很多美豔的姐姐相伴──重點是:她們都穿戴性感。
一個只屬成年男人的冒險世界,漸漸在我腦裡構成。他的語調幽默,但不是在玩語言偽術;他會飲酒,但不會酒後駕駛;他為國家賣命,但過程中擁有高度自由意志。
占士邦,男人的浪漫。


一個男人成長的血肉史

我已經把Adele主唱的《Skyfall》聽咗好多次。第一次聽,覺得好聽,但未夠好好聽,及不上Adele《21》裡的任何一首歌。但我又諗,聽占士邦的主題曲,從來都需要配合那個特別拍攝的title sequence。聽咁多次,目的是為了在入場觀看前做好心理準備,準備再進入一個虛構男人的世界。
由1962年至2002年,由《Dr. No》到《Die Another Day》,占士邦歷經了五代,早已由一齣特務片,變成一齣荷李活A級動作大片(A級只是指成本),占士邦這個虛構人物,也隨著各演員特質和時代潮流,一直在改變——嚴肅風流的特務、幽默的鹹濕伯父、有血有肉的性格特務、任何情況都能化險為夷的動作英雄,可以說,占士邦已被榨乾榨淨。再拍落去只會變成負累,而唔拍,留低的反而是一份心意、回憶。
2006年的reboot作《Casino Royale》卻奇蹟地把占士邦重生。Daniel Craig在接拍前並不是甚麼巨星,最為人熟知的一齣戲是《Layer Cake》,做爛仔的,他新鮮的爛仔外觀,竟為占士邦賦予了從來不曾出現過的血與肉;最後的悲情結局,更把占士邦打造成一個(肉體心靈)會受傷的男人。然後,接到劇情和畫面相對上都較混亂的《Quantum of Solace》,我們看到不只是一個英雄,更是一個男人的成長。成長過程中,他要面對一個既邪惡又跨國的神秘組織Quantum(就像元祖版的魔鬼黨)。
過去,占士邦只會被批評為一個剝削女性的卑鄙存在,Daniel Craig版的會受傷的邦,讓這個在一直為男性服務的電影系列,吸納了一群女粉絲。
MGM財困,打亂了reboot版第三作的拍攝,好彩到最後還是拍得成(預算卻由上一集的2億美元減至1億5千萬美元),觀乎故事簡介,似乎同用上兩集來鋪陳的組織Quantum無關,反而集中交代占士邦上司M的過去。
《Quantum of Solace》的最大問題來自導演,不拍慣動作的Marc Forster,似乎以為只要鏡頭夠快、剪接夠密就是動作的一切,捉錯用神了。今集導演找來《美麗有罪》的Sam Mendes,攝影和配樂他也起用自己的班底。
邦女郎,一個是法國女星Berenice Marlohe,一個是黑人女星Naomie Harris,單睇相,前者是典型美豔尤物但欠個性,後者有個性但唔夠靚……
至於Daniel Craig,已跟電影公司再簽5部占士邦電影,如果統統拍得成,便打敗「人渣摩亞」成為扮演占士邦最多次數的男演員。


50年,22齣占士邦
《Skyfall》之前的22齣邦片,有幾齣特別好睇,而沒有一齣是唔鬼使睇的爛片。

《Dr. No》 1962
100萬美元低成本製作,卻成功確立占士邦形象:有腦、有型,和有囡囡,辛康納利(Sean Connery )功不可沒。
你大可以堅持要用今時今日那快得可怕的電影節奏,去批評這部系列首作不夠刺激,但同樣地,50年前那種緩慢的優雅,現在肯定拍唔出。就像Ursula Andress穿上白色bikini出場的一幕,即使照住重拍,拍到的也只是沒靈魂的性/肉感。

《From Russia with Love》 1963
蘇聯已經不再存在,但在1963年的冷戰時代,蘇聯是美國頭號敵人,邦女郎Daniela Bianchi,身份是蘇聯間諜,但她的夢想是投奔自由的西方,於是她變了節,倒轉槍頭協助占士邦。系列中評價極高的一集,Daniela Bianchi也是其中一位認受性極高的邦女郎。

《Goldfinger》 1964
上兩集占士邦都有車,但純粹代步用途,這一集的Aston Martin DB5,是攻擊用——Yes,作為一個出類拔萃的特務,是需要一部(有武器的)靚車傍身。從此,占士邦的世界多了好多gadget。當然,男人最記得的,應該是全身被油上金色的Shirley Eaton——當年有指她因拍這一幕而死,其實佢尚在人間。

《Thunderball》 1965
照原訂計劃,這其實是電影系列第一作,但當時因劇本問題,唯有以《Dr. No》頂上。007面對的敵人,由過去三集的單一邪惡個體,變成一個搶去核彈並勒索英美的邪惡組織魔鬼黨,占士邦要解救的也變成了國際性危機。Gadget更誇,娛樂性更高的一集。

《You Only Live Twice》 1967
又係魔鬼黨,今回他們要做的,是挑撥美蘇發動另一場世界大戰。占士邦則向亞洲出發,足跡首踏日本;電影更描述了一個冇名的東方國家,明顯指涉中國。整體延續《Thunderball》取向,評價兩極,有人力讚夠娛樂性,有人力插這一集已經喪失了系列最初感覺。辛康納利說,拍埋呢齣就不再扮占士邦了(但後來佢仲有拍)。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1969
在占士邦本字典裡,從來沒有「結婚」兩隻字,但在由男模佐治拉辛比首演007的這一集,007結婚了!——無奈老婆,最後死了。佐治拉辛比只演過一次007,他的演繹在當年被狠批,但隨著時間流動,漸獲平反。
Christopher Nolan最愛的一集007,更在《Inception》尾段加插一場雪山追逐致敬。

《Diamonds Are Forever》 1971
佐治拉辛比唔撈,cast過其他人又冇個合心水,結果電影公司還是重金禮聘辛康納利重操007故業。這齣占士邦跟六十年代那6部很不同,加入了很重幽默感,占士邦除了耍帥,還要引觀眾笑,這個改動為死忠邦迷所詬病。不過,那場拉斯維加斯晚上的逃避警車飛車戲,簡單直接幽默,經典。

《Live and Let Die》 1973
「人渣摩亞」首演占士邦。如果辛康納利對待女性的態度是風流,那麼,人渣摩亞絕對稱得上是鹹濕。
七十年代初,美國盛行一種電影類型,Blaxploitation,這集占士邦的奸角便是黑人,爪牙也是黑人,場景更有象徵黑人的哈林區,拍攝時更需要付保護費,而電影所呈現的哈林區「自然」是亂糟糟、白人止步的罪惡城……那份歧視是明顯的,但點都及不上中文譯名《鐵金剛勇破黑魔黨》咁張揚。
利申,我極度迷戀這一集,因為邦女郎是Jane Seymour!擁有出塵美的她,演一名嚴守處子之身的塔羅大師,但最後「衰」咗喺人渣摩亞手上!So sad。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1974
這一集有三個重點:1.奸角Christopher Lee的型格演出;2.受李小龍影響植入功夫元素,占士邦仲去埋香港;3.電影主題其實回應著1973年的全球性能源危機。
至於羅渣摩亞,都係咁啦,你不會覺得他表現超班,但又不致做得太差。

《The Spy Who Loved Me》 1977
化咗灰我都記得呢一集,原因是那部變型潛水車Lotus Esprits,以及那個比所有豪宅都要來得豪的海底城,仲有——鋼牙!呢個經典奸角,簡直是童年夢魘。
公認為羅渣摩亞時代最好的一集007。

《Moonraker》 1979
七十年代的007電影有個特點:緊扣世界潮流,潮流興乜,就嘗試(或夾硬)擺入去007那個風流特務世界裡。
1979年觀眾還活在由《星球大戰》掀起的科幻passion下,於是,順理成章,占士邦被安排穿越大氣層打到太空——但這完全是巧合,《Moonraker》本被打算用作羅渣摩亞擔演007的首作,只是後來計劃一直被hold住而已。
最好看的是那些好睇的科幻設計,好睇到有份競逐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

《For Your Eyes Only》 1981
經過上天下海,這一集嘗試找回早年007電影的感覺,沒有太勁太離譜的gadget,讓占士邦似番個人/特務。

《Octopussy》 1983
一開場,羅渣摩亞駕駛小型飛機閃避導彈,以彼之彈還施彼身,用敵方發射的導彈炸番敵方陣營,經典。這一集最值得欣賞的是動作場面,最不值得欣賞的是當占士邦去了印度後,那一個核突到連印度人都不願領教的styling。

《A View to a Kill》 1985
恐懼!恐懼是因為這一次的邦女郎竟然是Grace Jones!Grace Jones個樣係點?自己google吧……這是羅渣摩亞最後一次演占士邦,而據說,他極度不鍾意呢一集(唔知同大殺傷力武器Grace Jones有冇關)。
但這一集依然有兩個經典:尾段的金門橋大戰,以及由Duran Duran主唱的theme song。

《The Living Daylights》 1987
鐵摩達頓(Timothy Dalton)首演007。外形上,他或許不夠辛康納利和羅渣摩亞有型,但受過正統戲劇訓練的鐵摩達頓,卻成功為占士邦這個愈來愈非人性化的超級英雄,注入番一點點感情、內涵和思想。片中那些特技演出,有不少更是由鐵摩達頓親身上陣,抵讚。
而過去的邦女郎,叻極都只是一件供占士邦在閒暇時放鬆心情的娛樂工具,這一集的Maryam d'Abo,卻被塑造為一位有智慧的好幫手,而且爽朗有性格,抵錫。

《Licence to Kill》 1989
電影上映同期有多個強橫對手:《蝙蝠俠》、《奪寶奇兵3》、《轟天炮2》……以致美國票房收益不及預期(但埋單計數還是有賺)。電影調子比過去任何一齣占士邦黑暗——過去占士邦是以軍情六處的員工身份執行任務,但這一次他脫離了組織,純為復仇而行動。電影其實是好看的,但整體及不上《The Living Daylights》。
至於鐵摩達頓,根據合約本來還要拍多一部,但劇本遲遲未搞掂,電影久久不開拍,最後他決定劈炮唔撈。

《GoldenEye》 1995
相隔整整6年後的新作,演繹占士邦的是皮雅士布斯南(Pierce Brosnan),感覺,是辛康納利和羅渣摩亞的合體。
故事同原作者Ian Fleming的小說完全無關,屬全新創作。冷戰完結了,蘇聯解體了,但留下的「蘇州屎」可不少,例如核武……這一集有番故事感,文戲不再是單純用來連接動作戲的工具。Izabella Scorupco,則恍如《The Living Daylights》Maryam d'Abo的進化體,確立了智慧型邦女郎形象。

《Tomorrow Never Dies》 1997
占士邦過去所面對的野心家,依仗的不是核武,便是犀利的先進科技,是有形的;而現在,資訊和媒體也可以成為一種無形兵器。這一集的最後大佬,便是一個傳媒巨人(影射誰?很畫公仔畫出腸了吧),只是緊貼時代的設定卻沒有被好好發揮。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這集最重要的還是首位華人邦女郎(也應該是整個Bond Universe最好打的邦女郎)——楊.紫.瓊!但問心,看著楊紫瓊和皮雅士布斯南談情,我只感到詭異。感覺很個人,唔好問點解。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
贏在有Sophie Marceau,但輸晒喺Denise Richards身上。
Sophie Marceau,高貴典雅版蛇蠍美人,系列首位女boss,每逢有她出場我就忍唔住望實佢——同樣,每逢有Denise Richards我都忍唔住望實,因佢一身露臍背心+貼身短褲的衣著實在太核突,除了用來彰顯其火辣身材便再沒有任何用途(OK,在當年Denise Richards無疑是荷李活新紮性感新星,無奈感覺就是有點cheap)。
至於皮雅士布斯南表現如何?Sorry,我唔係好記得。

《Die Another Day》 2002
我極度熱愛看動作爆破戲,但看《Die Another Day》時也不禁自己同自己講:係咪爆破得太多呢?占士邦電影拍了40年,到了這一集,多得CG,動作場面已經變得冇晒節制——即係失控。
故事設定也翻不出新意來,分別只是野心家由鬼佬變成一個北韓軍官的衰仔。就算找來金像影后Halle Berry做邦女郎,她的金像級演技卻未有為電影add value——事實是角色根本就不需要她動用甚麼演技。

《Casino Royale》 2006
占士邦系列reboot,身手不凡的占士邦變得會打爛仔交,會衰衝動,會判斷錯誤(溝錯女),會被打到豬頭,更甚者連「蛋蛋」都蒙受災難。以上推翻過去所有占士邦形象的革命性改動,卻令這個早被拍到爛的人物,重生。這個年頭,英雄是需要焦頭爛額才會被稱頌的。
選角上除有揀得極啱的Daniel Craig,還有Eva Green——哀愁有時、纖弱有時、陰險有時,但無論係點,全程美豔。

《Quantum of Solace》 2008
或者一切都冇問題,最大問題係導演Marc Forster——又或者導演都冇問題,最大問題係剪接嗰位,剪接位既碎且密,單是頭場飛車已足以睇到你頭暈,最弊是緊湊的動作場面陸續有來……我不會話呢部戲拍得難睇,但會鬧動作場面拍/剪到好難睇——得清楚。
有一點或許不太重要。矢志為女友復仇的占士邦,(竟然)沒有同主要邦女郎Olga Kurylenko作「進一步」發展,唯一的親密接觸就是最後的吻別——不過依然有跟次要邦女郎Gemma Arterton乜乜。唔乜乜,都唔係大家熟悉的浪漫占士邦啦!

ROBOCAT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