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9):留下只有思念,而我思念甚麼?















這是2014年最後一篇「浪漫月巴睇女星」。我決定寫梅艷芳。然後我立即後悔。

1.因為嚴格來說,我不是梅艷芳fans。不是fans的我,可以思念甚麼?於是,在沒有上網找任何資料情況下我嘗試靜下來去想:我可以記起她的甚麼?
2.首先,記起1982年那一夜,原來我是睇住電視見證著梅艷芳贏得新秀冠軍的一刻。我還是小學生,不知道甚麼才是流行音樂,只知道流行音樂就是廣東歌。當時沒有人說要挽救廣東歌,因為大部分人都聽廣東歌;聽廣東歌,很應份的事,也大概是很有型的事。我有記錯嗎?應該沒有吧。
3.然後我記得,TVB播《IQ博士》動畫前,把港版主題曲事先張揚,更讓家庭觀眾齊齊競猜由誰主唱這首(我至今仲識得背的)主題曲。當年的我點會估到,能夠唱出《IQ博士》那份搞鬼味的人,竟然同時把《香城浪子》主題曲《心債》那股哀愁唱出。但我仲細,歌唱這回事的確嚴重超出我知識範圍。
4.然後我記得,因為《壞女孩》,我首次認識世上原來有一種歌叫,禁歌。問題是,純真的我只知《壞女孩》是禁歌,但根本不知道這首歌禁在哪裡,也不知道林振強在歌詞中所寫的那個女孩究竟壞喺邊忽——奇怪是,在完美地不明白歌詞情況下我依然識得跟住唱,可能是我記性好,也可能是那年代的廣東歌真的易入腦。
5.然後我記得,那一年專心收看十大勁歌金曲總選,梅艷芳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嗱嗱嗱,當年的不成文規定是這樣的:在其他頒獎禮攞唔攞到最受歡迎女歌星?無關宏旨。總之,最緊要在勁歌總選攞到最受歡迎女歌星,才是真正最受歡迎的女歌星。
6.然後我記得,對比其他同年代女歌星,梅艷芳是首位將視覺形象結合歌曲主題的:每一首派台歌每一個唱片封套,都是一次視覺盛宴;每一次額外提供的豐富視覺元素,都為(本來已好聽的)歌曲add了無限value——我承認,當時的我(甚或大部分人)都不會理會這是否歌手本身的statement,總之,造型夠勁便已足夠,足夠成為我與同學小息時放學後的話題(說到話題我最記得梅艷芳最掀起話題的一個強勁造型:烈焰紅唇。紅唇烈焰極待撫慰,柔情欲望令正值青春期的我迷失得徹底)……
7.然後我記得,梅艷芳出道後冇耐已經拍戲:《表錯七日情》的負心女子、《緣份》的富家女、《歌舞昇平》的有情有義紅歌星、《神探朱古力》的女警,直至《胭脂扣》那念念不忘生前愛人十二少的女鬼如花……可以說,喜怒哀樂她統統演繹過。Why我記得?因為當年大人鍾意帶細路入戲院睇港產片,很多港產片一早入了心。
8.然後再然後,我記得,1989年,「民主歌聲獻中華」,梅艷芳是台上的其中一個——其實我仲記得當年有份企喺台上的其他人,但事隔多年他們大部分都不願回首過去,我也不好意思舊事重提,提起人家今天最忌諱的事了。很多年後,梅艷芳這樣說:「如果我在支持六四方面半途而廢,就會好浪費以前所做的一切,如果我現在放棄,就連一線生機都沒有了。」然後我想通了一點,梅艷芳留下的百變形象及角色,即使大部分是度身訂造,但講到尾始終是另一個人的創作與想像,就算再能代表負責演繹的她,也一定不是事實之全部——她真正令我思念的,是她以個人意志,一以貫之地在舞台以外做一個忠於自己、不忘初衷的人。
9.最後我記得的是,2003年12月30日,返緊工的我在office聽到隔離娛樂組說:梅姐走了。同事反應大致如下:A.愕然;B.傷心;C.「哦。」;D.不發一言繼續工作;E.「喂一陣去邊度食飯吖?」——那一年,我們似乎都習慣了人是會突然離去。
10.11年後一個凍到爆晚上,我以凍到僵硬的雙手打著這篇文,聽著梅艷芳的《夢伴》(Yes,就算我不是她fans但真心喜愛這首歌),幻想著她離去一剎是抱著哪種心情?是憂憂愁愁的走了?還是……
我當然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梅艷芳原來為(明明不是她fans的)我留下這麼多回憶。一切已失去,不可以再追。而往事(並不)如煙。
(原文刊於am7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