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舊戲(三十四):學做一個人格高尚的下靶
香港究竟有幾耐冇發生過打劫金舖或銀行呢類型大茶飯罪行?因為收租,好過打劫啦。
小人物的患難見真情
15年前的《亞李.爸爸兩個大盜》,就借打劫過橋,訴說兩個失意香港小人物的患難見真情小故事。
鄺文偉,在港產片盛世的80年代開始擔任編劇,90年代電影市道由盛轉衰時專門編寫一些格局細的電影,像陰曆系列鬼片(《七月十四》、《二月三十》、《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又例如《終生大事》及《999誰是兇手》,以上各齣在整體上或許都存在瑕疵和簡陋,卻往往交出一些精彩的細節處理和人物描寫(反而80年代的港產片,偏向重視扭橋和交代故事情節),對那個港產片末世也不時帶有自省式的嘲諷。
《亞李.爸爸兩個大盜》是鄺文偉首部自編自導作品,實際票房我不太清楚(但應該唔會高得去邊,因為當年冇乜邊齣港產片票房能夠高得去邊……),但我真的極愛這部1998年電影。
來到人生轉折位的自我發現
最勁的喜劇,是會令你笑住喊,到最後唔知笑好定喊好,只能用一聲「唉」來總結成件事。
1.「李家成」,銀行低級職員,有個住老人院的阿媽,明明心儀一名女同事但又唔敢表白,只能眼白白睇住禽獸高層終日在性騷擾對方;冇朋友的他,因為被一個(所謂朋友介紹的)所謂朋友出賣,欠下三百萬巨債,最後連份工都冇埋。「肥佬黎」,有個朵叫「爸爸」,過氣蠱惑仔,行蠱惑的年代沒有任何戰績;本來有一個固定女友,但最後女友頂佢唔順,決定分手。
2.演「李家成」的是張達明,黃子華則演「肥佬黎」。可以說,《亞李.爸爸》由始至終的賣點就是佢同佢,每一場對手戲,猶如一次棟篤笑雙打(事實是幾乎每場戲都必定見到兩位)。
3.成本,應該是幾低的,由場景到道具到服裝以至燈光所透出的那份簡陋是掩不住的——唯一一件稱得上精緻的道具,是兩件用汽水罐handmade而成的避彈衣——製作者是黎耀祥。
4.黎耀祥是黃子華角色行蠱惑年代的唯一一條。應該是全片最精明最叻睇形勢的一個下靶角色,因為黃子華這大佬太廢,廢到連劈友都唔敢,黎耀祥才可以冇穿冇爛;又因為黃子華鍾意半途而廢的個性,讓黎耀祥得以全盤接收其報紙檔,有份穩定收入。但佢份人稱得上衰嗎?又唔算,只是一個像他也像你和我的現實香港人吧。仲有,囉唆都要講,黎耀祥在電影圈打拚的年代真的交出不少精彩演出,九成都比後視帝時代的好。
5.黃子華和張達明打算打劫銀行搵一筆就算數,但對這兩個零經驗罪犯,打劫實在是一件……都唔知點樣形容好的事,所以,需要練習。大半齣戲,就是交代二人打劫前的種種演習:練打人、學壯膽、諗定校腳方法、買槍等等,而笑料,就主要在上述過程中出現,但更重要是——笑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黃子華是個講咗等於做咗、所以成世人連一件事都完成不了的人,張達明則一直在鞭策自己一直在升level,最後發現自己原來並不是一條被注定的廢柴。
6.高潮,自然是那一場打劫戲。這場戲依然很簡陋,但又笑到我爆廠,更正是打劫後的一場街頭追逐——羅蘭姐這位警花,拚命地追足九條街扯晒蝦都要捉拿到亞李和爸爸——這處理,鄺文偉根本就是在戲謔他有份創造的龍婆。
7.這一次經過不周詳計劃的械劫案,是以「好成功咁救番一個差婆」作結……唉,不劇透了。
8.這其實是有關兩個本質善良到根本做唔出壞事的小人物,在人生某個轉折位的一次自我發現,笑,也是苦笑——但未竟全功,真正再進一步是2002年《一蚊雞保鑣》,人性位去得更盡,對回歸後香港的隱喻也更絕——在這個不知所謂的年代大抵我們都是被注定的下靶,但下靶不下靶,應該是跟人格無關的。
有人認為佔中猶如打劫金舖,所以聯袂走去報警,舉報佔中三子涉唆使別人犯法。他們有可能睇得太多《Minority Report》,才有樣學樣去把一件根本未曾發生的(事情先定性為)罪行,根據他們的邏輯去制止。
既然連(未發生的)佔中都可以被視為打劫,那麼,(已發生的)高官明明做唔到嘢但繼續心安理得地穩袋人工,又係咪擺明在向作為社會下靶的市民進行集體詐騙?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