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黃霑奮鬥過,我們曾經相識過的香港






















我冇睇波。在球迷睇波的時候,我一口氣睇完了《黃霑呢條友》呢本書。
好耐未試過一口氣睇完一本(非小說類的)書。而我正打算睇第二次。

細細個已經識得黃霑……

當然,佢唔識我。
1.小學時我最愛的年度電視節目是「香港小姐」。當時主持是何B和黃霑。不像近年「香港小姐」主持的司儀愛把自己裝扮成鬼五馬六的小丑,何B和黃霑總是一身踢死兔,好grand好莊重,而兩人最大分別是:何B口才了得,黃霑口才了得之餘,仲有鋪錫錫佳麗面珠的癮。每年直播「香港小姐」屋企人總是話:「黃霑好鬼鹹濕!」小時候我不明白,原來錫面就等同鹹濕。
2.小學時我住在外婆屋企,廳就是房房就是廳。所以我見到舅父每晚都瞓在碌架床的上格,專心地閱讀一本叫「不文集」的袋裝書,不時睇到笑出聲。小時候的我不明白,原來睇書可以咁快慰。我很想得到這種快慰的閱讀體驗,有一次,趁屋企冇乜人而外婆去咗煮飯時,偷偷哋拎那本《不文集》嚟睇——我完全睇唔明,只記得有一篇寫到一眾Superheroes去曬太陽,文中出現了好多「H」和「L」,好深(對一個讀書唔叻的小學生來說,但凡有英文的書就是深)。
3.升上中學,閱歷和知識增長了,已經不再睇「香港小姐」(反而轉了睇「亞洲小姐」……);《不文集》,我早就睇過一次,那些曾經深深困擾我的「H」「L」「曬」,一早被我拆解晒。我認為自己成長 / 熟了,當某些(乖)同學還掛住睇那些專for細路的卡通片時,我們好幾位(曳)同學最欣賞的是《今夜不設防》,最崇敬的主持人是黃霑倪匡蔡瀾。有趣的男人,合該如此。
3.時間進入90年代。黃霑獲頒「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依稀的記憶中,他在台上說了一番話,一番說給林燕妮的情深說話。我不明白一個寫得出《不文集》兼主持《今夜不設防》的(鹹濕)男人,原來用情至深到這麼一個地步。
4.後來,黃霑經常在電視曝光,主持《城市追擊》、《江山如此多Fun》、《三個光頭佬》……但我已經戒咗睇電視。黃霑最後給我的演藝記憶,是他跟顧嘉煇合作的一連串演唱會。那些歌曲,基本上每一首我都可以跟住唱。
5.2004年11月24日,黃霑病逝。我剛剛轉做娛樂編輯,記者每當寫到他,都忍唔住用「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時代給予了機會
然後,十年過去,我一口氣睇完《黃霑呢條友》。
這一本由黃霑生前好友李雪廬寫的傳記,交代了一個我不知道的黃霑過去。
那一段過去,他未寫《不文集》,而是一個港大中文系畢業生,出來社會做事,先教書,其後轉行,在香港還沒有「廣告」這麼一個概念時,開始從事廣告創作——不是齋接order做嘢,反而針對香港這個廣東話市場,創作了一系列貼近香港人情緒和感受的廣告(最經典那一個自然是「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記得細路時去飲,每圍枱面必定有人頭馬)。正職外,他同時寫專欄、寫偵探小說、做司儀、填詞、拍電影……
黃霑,1941年出生,他本人的成長,剛好搭正了香港的成長期。
象徵各種舊價值的框框不是不存在,而是正等待著被打破;他在廣告上的創作,正好對應了電視媒體的急速發展;他書寫不文,將性化成笑話,把社會禁忌鬆了綁……
這本傳記(又或由黃霑生前好友所作的回憶錄),不單是寫黃霑本人,更側寫了他奮鬥年代的香港,怎樣由戰後的百廢待興,歷經50年代的貧困、60年代的紛亂(以及電視媒體的崛起),到70年代經濟起飛,80年代歌舞昇平——然後,香港變了。90年代打後的黃霑,創作和事業,也明顯回不到以往由他所一手創造的高峰。晚年報讀博士課程,完成了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網上可以找到來看),他預視了大時代下粵語流行曲的必然困境。粵語,是黃霑一生事業的命脈。
黃霑曾經充分運用了他本身的才能,而時代充分給予了他發揮和運用個人才能的機會。他奮鬥的年代,是香港最好的時光。
至於今時今日,也給予大量機會:給予無能者和無恥者出賣良心的機會。總之東北區一開,好事自然來。
(原文刊於am7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