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David,進入社交網絡之前(上)





















David Fincher是我從冇放棄過的最佳導演。
他沒受過正規導演訓練,成長於MV興起年代,卻真的明白就算生產到再勁的影像,但都要識,講故事。


Alien 3(1992)
作為David首齣作品,我是隆而重之在當的海運戲院看的,但由始至終我都是為捧異形場,而不是這個拍MV拍出名堂的導演。
睇完,是失望。占士金馬倫的《異形2》把這齣怪物片變格為戰爭片,打打打打打殺殺殺殺殺,但落在David手後,竟然變異成一齣宗教哲學片。一個專門囚禁重犯的星球,因為一隻(冇錯,只得一隻咁大把)異形,囚禁的生活被打亂了,還上了一堂存在主義課,罪與罰是甚麼?存在又是為了甚麼?但大佬,當年我只個等緊會考放榜的學生,入場只是為了看異形怎生殺戮人類和人類怎樣頑死抵抗,而不是聽哲理啊。事後,David理所當然地被狠插,而多年後他也呻,當時的監製根本唔信任佢。
但這集異形真的很衰嗎?又不是,至少點都比第4集好。愈大個睇,還真的愈能看出一點味道來。只能怪,金馬倫的第2集太勁了。
(我的翻炒次數:11)

Se7en(1995)
我冇入場睇,因為某個不負責任的影評人竟然無恥地爆了結局!
直至電影上映五後的2000年,斥巨資買了一座DVD影音組合,為了試機,終於購入了那隻包裝極度精美的《Se7en》DVD。
我把音量開到一個鄰居勉強接受而仲未需要投訴我的程度,熄晒燈,摸黑地,一晚內便把《七宗罪》看了三次。大衛芬查把他在異形想講而又未能講得盡興的宗教內容,放在一個完全不知所謂的架空現世(由始至終都冇講清楚是美國哪個城市)。
一個對塵世睇通睇兼透徹底失望的serial killer,化身為救世者和贖罪者,向罪人施予痛到爆的極刑。不像後來那一堆三流跟風作,David用影像說了這麼一個現代罪與罰故事;OK,你唔想諗咁多嘢嘛,一樣可以齋去看那個有型幹探追查連環殺手的故事。
電影也預告了David日後的題材取向:活在高度資本主義現代社會下,人類的異常發洩方式。當中的發洩方式好啱嗎?肯定唔係。但錯得晒咩?更加唔係。
《Se7en》實在太成功,成功到日後當人人形容David時,都只會叫佢做甚麼「七宗罪導演」。
(我的翻炒次數:24)

The Game(1997)
對比《Se7en》,這一齣更加不不不能爆結局。
但世間就是有些無恥的所謂影評人,硬係鍾意用一大段寫晒故仔講乜(來呃字數),然後順理成章地爆埋結局。冇錯,當年我就是在知道晒結局、心裡在詛咒那影評人的情況下無奈入場。
在高度資本主義現代社會裡,平凡人活得虛無,有錢佬原來亦一樣。
一個超級乞人憎兼零親朋戚友的富豪第二代,在細佬強烈推薦下參與了一個遊戲,點知個遊戲愈玩愈大直情要攞佢命咁款——但我只能講到呢度,因為講埋落去,肯定會令大家觀看時的趣味減半。
那一個結局,有人驚奇,有人狂噓,而我,是完全收貨的!《Se7en》好得來太本格,《The Game》好得來超越了本格。《Se7en》是絕望到底,《The Game》是當人跨越了死蔭幽谷後見番一點點光明和溫暖,以及做人的應有尊嚴和態度,但又超脫了一般荷里活片那種懶係發人深省的偽善格局。
可惜普遍認為,這齣由「七宗罪導演」執導的電影及不上《Se7en》,從票房上便證明了。
(我的翻炒次數:37)

(好耐冇update。原文刊於am7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