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舊戲(廿五):這一個夜那一個人,眼光裡面藏著回想





















睇見隻Rubber Duck游緊嚟,好開心——再望埋那隻乳豬那嚿花和那篤屎,大佬,只欠一塊叉燒一隻炸子雞和橙,便幾乎湊夠一圍酒席了(那嚿花擺明是用作伴碟啦)!這組「藝術品」是否在模擬當一個人飲完後,食物經消化再排泄的生物過程?——我突然變得好.憤.怒。

基本上驚,但又不時俾你笑吓

以上,同今次寫的戲無關。但事實是,每人都可以擁有僅屬於自己的憤怒觸發點。
《夜驚魂》的艾迪,觸發他怒意的是白色魚網絲襪,一見到,便會勾番起一段傷心回憶,回憶催生殺意。
這部1982年新藝城出品,導演是梁普智,拍的是一個有關serial killer的驚慄故事,但可不是由頭驚到尾;秉承新藝城作風,必定會在個半小時裡塞入最大量娛樂性,驚慄是主調,同時以不少搞笑戲作間場。這是新藝城和大部分80年代港產片特色,是優點,也製造了缺點。

全知角度,製造誤導
《夜驚魂》是我定期便會翻炒的舊戲,不是因為夠嚇人(睇咗咁多次冇可能仲會驚吧),而是因為堅揪好睇。而好睇,是可以從很多層面去解釋。
1.《夜驚魂》由始至終都不是要你估誰是兇手——當戲做到未夠20分鐘,真兇(艾迪)已經拍埋出來任君觀賞了(甚至連佢必定喬裝成女人去殺人的習慣都一併交代埋),而巧妙亦在於此,正因電影採用全知角度去拍,除了艾迪本人,唯一知道兇手的便是我們這群被告之真相的觀眾,戲裡的人,統統被蒙在鼓裡,緊張感,由此而生。但我嫌那個擺明誤導世人的假兇手,實在誤導得太渣(偏偏艾迪的身份又一早事先張揚),以致有等於無,存在意義只是為成全最後那一場追捕戲。
2.另一產生緊張感的方法是:艾迪殺人時必定喬裝成女人,混淆視聽。身為觀眾的我們,當然知道眼前的「女人」是由艾迪扮的,但鄭則士張艾嘉和卡士蘭——Sorry,是任達華,及鄺美寶等人唔知嘛。
3.最經典的一場,是「女人版艾迪」殺死金燕玲後,入去浴室洗去手上血漬和小個便,身處浴廉後的鄺美寶,只看表象,一口篤定兇手是女人,誤導了整個偵查方向。但這裡其實有個伏筆,同艾迪小便有關的,為免劇透,唔講嘞。
4.以下純屬推測。我懷疑,艾迪喬裝女人這個設計,有可能參考了白賴恩迪龐馬1980年的《剃刀邊緣》(Dressed to Kill)。在這部結合soft porn(即係鹹鹹哋啦)的驚慄片中,米高堅(即係Nolan版《蝙蝠俠》個老管家)便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每次出動殺(女)人,必先笠假髮扮成女人,而導演也藉此而製造了多場誤導和錯摸。咁當然,曾經作為希治閣最忠心追隨者的白賴恩迪龐馬,亦極有可能參考了《觸目驚心》(兇手殺人時也是有鋪扮女人癮)。
5.上面提及的鄺美寶,我的第三最愛(第一和第二分別是李殿朗和王小鳳)。在《夜驚魂》她只屬第二女配角,她的最佳演出是1984年的《艷鬼發狂》。無奈是,她太早息影。
6.搞笑戲分,一概由鄭則士張艾嘉和卡士蘭——Sorry,是任達華,三人分擔,而又以鄭則士張艾嘉為主。鄭是個懶勁但又不失正義的警察,張則是電台DJ,齋聽聲以為好溫柔實則好粗魯嗰隻,簡單講,即係《最佳拍檔》中的差婆。
7.既要搞笑又要驚慄,以致成齣戲氣氛有點異樣、不協調,當我們明明蘊釀了情緒,準備鑽進艾迪內心世界,但轉個頭眨下眼,又要忙著應付鄭則士張艾嘉的插科打諢……
8.基於篇幅有限,艾迪演變成連環殺人犯的原因,只用了一場戲(咁大把)來交代,淺薄。而可能驚人唔知佢心理有異常問題,每逢受到刺激,定必安排佢唧個「受到刺激樣」出來——離奇在,今天TBB劇集處理依舊如此。
9.配樂。很多港產片的配樂都只停留於「有囉」的層次,但林敏怡為《夜驚魂》創作的配樂,絕不驚慄,反而凸顯了一種80s香港愈夜愈美麗的都市感。
10.80年代香港,街還是暗暗的,沒有好離譜的光害;而戲裡有一場,說到張艾嘉託鄭則士幫她買雜誌,買的是《年青人周報》。《年青人周報》,已停刊九世,我曾經也是讀者,很多電影音樂的知識都是從那兒學來,畢生受用嗰隻。
這就是80年代的香港。未必最美,但肯定不會容忍到一隻巨型吹氣乳豬 & 米田共,橫放在城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