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5):教我如何不愛葉德嫻






















葉德嫻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首歌 & 一齣戲。

1.先講首歌。《我要》。1985年某細路在唔知邊間酒樓搶咗舅父部walkman把《我要》專心地連續聽上十次專心到連最愛的糯米包叉燒腸都唔食——Yes,我就是那細路。當年嚴重地天真無邪的我自然不明白強伯的歌詞在寫乜(但又隱隱然感受到箇中那份高層次的衰格),只知道,實在太勁了!勁到好想背熟那段叫人喘不過氣來的副歌,返學校唱俾女同學聽耀武揚威。「怎麼只搔褲袋」也成為我當年經常講的一句話,即使我根本不明白歌詞中那位虛擬的仁兄怎麼只搔褲袋而不放膽跟虛擬的尤物相愛。
2.再講齣戲。《法外情》。1985年,某細路在大人陪同下去了看這齣《法外情》,戲不是不好看,而是太好看,令該名細路完全投入那個慘被指控謀殺的老妓女's遭遇——同時在人生中首次明白到,這世界並不像etv所呈現般純真,而是充滿了不公與殘忍,窮人注定被(權貴)剝削,無權力者的反抗注定被(權貴)歪曲,心理變態的有錢仔反而被預設成必然的受害者……Yes,我就是那細路。實不相瞞,由當年的稚嫩細路進化至今日的老練中坑,這些年來,我從未翻炒過一次《法外情》。半次都冇。
3.《我要》的風情尤物,《法外情》的垂暮妓女,兩者之間,不知道相隔了幾多億萬光年,但竟然能夠同樣由葉德嫻在同一年,完美地演繹出來。
4.Why葉德嫻能夠一人分飾(感覺相距幾億萬光年的)兩角?答案可能是:佢勁囉,佢天生就是一個藝人。
5.塵世間是否真的存在天生的藝人?甚至強到除了演戲,任何時候任何情境都能夠專業地向外界呈現不同面向、把日常一切都看待成一場戲、時刻都在交戲的人?我不知道。
6.我只知道,1985年的葉德嫻,已是個結過婚又離了婚的女人,子女沒有跟她一起(這麼樣的一個女人卻演過不少經典母親角色);沒有甚麼朋友,不愛埋堆趁墟,不愛買衫扮靚,最愛的,是看星——不是看塵世間的所謂明星,而是掛在天上(其實來自唔知幾多萬光年以外)的星星。
7.看一粒星,其實是在看星的過去。像看女星。很多時,談論一些曾經顛倒眾生的女星,都局限於談論她在過去怎樣憑藉美貌(或身材)顛倒眾生——冇計,當事人已經有一點年歲了,keep得再好,也及不上時下那班十八廿二;而最大問題是,很多曾經顛倒眾生的女星,活到此時此刻,又似乎真的冇乜嘢再值得談論歌頌。
8.曾經擁有豐盛而美麗的「過去」了,但怎樣帶到「現在」?有眼見,不少在過去被公認為靚的女星,會努力去keep住那份(曾幾何時令她們引以自豪的)靚,方法,不贅了;但其實你和我同佢都心知肚明,再努力keep,靚是注定會被時間逐.步.消.解。消解至零,甚或負數。
9.2014年10月,葉德嫻到了金鐘,早幾日前又到了旺角,不是以明星身份出席甚麼星光熠熠的活動,而不過是以一個平民身份,走進一個平民的地方——那一刻的她既不是《我要》中的風情女郎也不是《法外情》裡的悲苦女人,而純粹是她本人,一個普通的香港市民,去做她認為應該要做的事;她所做的,不會令我產生聽《我要》時的高漲情緒莫名興奮,也不會產生睇《法外情》時的深表同情戥佢可憐,而只會感受到:這一個人正在身體力行地去了解、關心你和我同佢處身的社會和時代——這就是葉德嫻的現.在.式。星的靚與光芒終將隨時間消逝,人的善與美,不會。
10.一個星,不論男女不計明暗,真正需要用上一生去如實演繹的,由始至終,都是「人」這一個身份。葉德嫻,就是葉德嫻。
(原文刊於am730)

2 則留言:

  1. 我將閣下的《搣飛割凳——— 散場後情緒結集》放到立法會門外的圖書架上,我估…你不介意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