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原因不要理,浪漫地睇聖誕舊戲















正如農曆新年要睇賀歲片,聖誕佳節自然也要睇番齣聖誕片。
但正如近年賀歲片一律唔好睇,聖誕片同樣缺乏一些深刻徍作,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所以,閱讀正文前請先注意以下事項:
1.文中談到的一概不是本年聖誕檔電影(話時話今年有本格的聖誕片嗎?《風暴》不是吧……),而是舊戲;
2.逐套講,唔係唔得,但實在太沉悶嘞——沉悶,跟這個普天同慶的節日實在太唔夾嘞。為求令成篇文更具佳節氣氛和感覺不孤單,我嘗試把自己的精神分裂成兩pat,採用自問自答方式寫成;
3.基於每人內心深處對聖誕都可能感受迥異感覺,以下出現的聖誕片,不一定套套都令你在過程中跳起Yeah;
4.古往今來的聖誕片,數目唔太多,過百套吧。本文只能講(我睇過以及睇完後咁多年都記得的)一小部分;
5.最後,如果你已為聖誕安排好一連串火辣香艷兼而有之的精彩節目,仲嘥時間嚟睇戲?去玩啦。


動作連場,因為聖誕
月:Merry Christmas!
巴:黐線,今日12號咋。
月:我無非想預先俾大家感受一點聖誕氣氛啫。
巴:超,要預先感受聖誕氣氛,去香港各大中小商場便可感受到嘔啦,11月初已經隊棵聖誕樹出來了。
月:咁細路見到開心嘛。聖誕某程度上就是屬於細路的節日,不少聖誕戲都以細路作為主角,像最經典的那齣——
巴:唔好俾我估死你肯定想講《Home Alone》。
月:1990年的Macaulay Culkin真的好得大人細路歡心嘛。
巴:Sorry囉佢稱得上乞我憎喎。
月:你的個人好惡不足以影響這部電影的空前成功。當過往聖誕戲裡的細路都只能是一個依附於大人的受保護動物時,《Home Alone》製造了一個「細路 vs 大人(X2)」的局面,這個細路不單只不需要被保護,仲好危險——他諗出來的大部分計謀,都足以令人非死即傷。
巴:看這部戲我不期然泛起一股悲傷。演其中一個壞蛋的是Joe Pesci。只要你睇過馬田史高西斯的戲,你會知道Joe Pesci演慣的是哪一類狠角色,但在《Home Alone》竟然是個俾Macaulay Culkin由頭玩到尾的,笨賊。
月:但我反而認為,這才是Joe Pesci作為一個演員的強橫地方:他既可以演殺人不貶眼的狠角,也可以做一個完美的,笨賊。不似某些演員,做來做去都是自己,例如我們的影帝——
巴:YoYoYo講番正題。《Home Alone》單純用一間屋來設置陷阱,誇張得來尚算合理,畢竟嗰間屋是細路主角的主場,但第二集玩到去紐約我實在接受不來,太離譜了。
月:離譜,都好過唔知為乜而拍的第三集。我直情忘記咗第三集個細路係乜水。而更離譜是之後仲有第四第五集。
巴:處理慣青少年題材的John Hughes所寫的劇本,有個核心命題:一個細路怎樣動用智慧面對成年人帶來的劫難,同時在過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成長,但講到尾,就算細路點叻都好,依然需要父母需要家庭。我承認,Macaulay Culkin(條衰仔)的確演到這一份感覺。
月:容許我大膽講句:《Home Alone》根本就是一部小童版《Die Hard》!
巴:你即管大膽解釋吧。
月:兩部戲同樣是在聖誕前夕,家庭失序的時候,主角單人匹馬同壞人進行困獸鬥;目的,就是為了捍衛family value。
巴:問心,《Die Hard》好睇到爆烈。現在的荷里活動作片,已經絕少、甚或不會再有《Die Hard》那份細緻。
月:Yes,細緻。真正緊湊的動作戲份其實去到電影差唔多播咗一粒鐘才正式出現,而之前的,就一直在鋪,鋪排點解身為NYPD的John McClane要飛去洛杉磯搵老婆?點解對付壞人時又冇著鞋?而那個偶然發現事故的寂寞黑人巡警點解唔敢開槍?是否有甚麼精神創傷?所有鋪排,都在建立一個極端危險局面,而同時指涉著各人內心深處。
巴:所以到最後當John McClane同老婆排除萬難破鏡重圓情深擁吻時,我感受到那個平淡無奇的茄輪,得來不易。
月:到了《Die Hard 2》,不過是首集的擴充版,火爆是火爆,但已經欠缺了一點甚麼。


未巢皮的Meg Ryan,西雅圖天空下的男歡女愛
巴:男人戲就此作罷。我想講Meg Ryan。
月:哦,那個現年52歲巢晒皮的金髮婆娘。
巴:我.唔.准.你.咁.話.Meg!在我記憶裡,Meg Ryan是金髮甜心,forever and ever!
月:(For乜ever呀明明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我承認,Meg絕對是美國一個年代的愛情片女王。
巴:我很愛1993年的《緣份的天空》(Sleepless In Seattle),愛到一個程度,我只能夠容許自己咁多年來只睇過一次。我想永遠留住那一次的感受、情緒,無止境的翻炒,只會把那唯一的一次完美體驗變得不完美。你怎能相信這對本來天隔一方的男女,在最後一刻終於兜頭兜面見到嘞,就可以認定對方是一生最愛?
月:那種愛,完美得可怕。
巴:太完美,變得不真實。
月:不真實,所以夠浪漫。
巴:咁講吧,同樣有關聖誕同樣是Meg Ryan的愛情片,我更愛1989年的《90男歡女愛》(When Harry Met Sally...)。Meg Ryan的Sally和Billy Crystal的Harry,緣份的確早在1977年就把他倆扯埋一齊,但沒有任何發展——又或者是,發展其實一直在暗地裡悄悄地進行,期間二人各有各的忙碌和愛情上的跌跌撞撞,而當看清塵世間殘酷的世故的人能夠走在一起,那一種愛,才具有說服力。說服力,來自時間。
月:的而且確你會如實看見時間怎樣在這一段關係的默默發展中,keep住流逝。
巴:那不斷在流逝的時間,又成為了Sally和Harry日後感情的堅穩基石。
月:這樣的感情才能細水長流。
巴:而因為他們關係上的兩次突變同樣發生在聖誕舞會之後,所以……我一直……都好想……參與一次Christmas Party,遇上我生命中的Sally——呀不,是Meg Ryan。
月:如果給你遇上的不是當年風華正茂的Meg Ryan,而是現年52歲巢晒皮的Meg Ryan呢?
巴:……


My盛Lady在Xmas遇True Love
月:不像中秋只會令人諗起月餅沙田柚,農曆年總是叫人記住剝瓜子逗利是,聖誕,才會令浮世男女思念愛情。
巴:於是很多愛情片都借聖誕過橋,或作為故事裡的一個重要時刻。
月:而又例牌以單身女性作為主角。
巴:像《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是下著雪的冬天:第一個冬天,單身的BJ在日記寫下來年目標,而之後的冬天,單身的她遇上了真愛。
月:某程度上這也給予了睇緊戲的單身女仔一份暖暖的希望。
巴:希望在人間吖嘛。
月:鏡頭下Renee Zewellweger絕對不靚,但正因佢唔靚,某啲角度甚至稱得上醜,才能提供觀眾一種感同身受。
巴:這又令我諗起Sandra Bullock那部年代更久遠的《暗戀你、暗戀妳》(While You Were Sleeping)。電影的起圍正好是聖誕節,平凡的女生Sandra Bullock,意外地救了自己終日暗戀的型男——sorry嗰位男演員我其實完全唔覺得型呀……經過一連串錯摸,她才發現真正愛的原來是型男個細佬。講真,故事的場景極度平凡日常,而Sandra Bullock本人亦唔算靚,但反而催生了一種親和力,而親和力又為那個愛情故事提供了一份合理性。
月:這部戲即使以聖誕作故事背景,但我記得睇嗰陣,我係著短袖衫的。
巴:電影上映的1995年,Sandra Bullock還未算是荷里活一線女星,要把這部低成本愛情片放在寶貴的聖誕檔,片商淆底,所以在美國本土是安排在九唔搭八的4月上映。
月:《BJ單身日記》的上映時間也不是聖誕啊。
巴:兩部不打正旗號的聖誕愛情片,起著同一個作用:把女主角捧上了一線。
月:但事隔多年,Sandra已經攞咗奧斯卡影后,同年更做埋金草莓影后,近年又keep住拍到話題作;反觀Renee,幾年冇拍戲了。
巴:嘩你望下Renee個樣,膠到……
月:但相傳《BJ單身日記》會拍第三集喎。原班人馬上陣。
巴:Well,我完全不寄厚望囉。


真的(誤以為)戀愛了……
月:我本人認為近年最本格的聖誕愛情片,絕對是《真的戀愛了》(Love Actually)。
巴:哦。
月:十幾個倫敦浮世男女交織而成的十段關係,在兩粒鐘多少少內,井然交代,是勁的,講真。
巴:係。
月:而且當中所書寫的愛情夠甜蜜,聖誕佳節的人就是需要這一種甜蜜,而甜蜜得來又不會像荷里活同類貨色般淺薄,最記得那一pair為電影sex scene做替身的男女,鏡頭前可以裸命搏,鏡頭後卻把情感收收埋埋。
巴:我諗我實在太憎Hugh Grant了。每次望見佢我都自動諗起佢當年召妓被拉一事,而偏偏在《真的戀愛了》他做的的是一個情深的首相……但我認,我成日翻炒《真的戀愛了》。
月:我最記得的另一場戲,Rowan Atkinson表演包禮物。
巴:妖我咪就係因為呢一場而成日翻炒囉。每一次翻炒,我都好鄙視自己。
月:講完最本格聖誕愛情片,輪到最異色聖誕愛情片——《P2》。
巴:嘩完全冇人識囉。
月:如果之前出現的聖誕愛情片都在歌頌甜蜜的真愛,《P2》裡則在描述當真愛越過臨界點的畸型後遺。
巴:邊鬼個做的?
月:女的是Rachel Nichols,男的是Wes Bentley。Rachael,有做《義勇群英》第一集的靚女;Wes,《美麗有罪》裡那個熱愛拍攝飛行膠袋美態的男生。一個尋常平安夜,曼克頓女強人Rachel開完OT,趕住去Christmas Party,點知慘被飾演大廈實Q的Wes禁錮——原來這個癡心實Q睇中Rachel好耐,甚至經常透過閉路電視遙距監控Rachel的美麗,期間更順手發現Rachel上司心懷不軌,於是鎖埋嗰個鹹濕上司,準備在心儀對象面前替天行道,一廂情願以為這就是純愛表現,女方會覺得佢巧威威……
巴:And then?
月:咪就係一場喵捉鼠大廈困獸鬥。最後愈玩愈誇張,多個樓層出現嚴重水浸,可憐的Rachel,成身濕透迎戰。
巴:咦正喎!
月:要注意,這部戲的幕後搞手是Alexandre Aja,New French Extremity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到美國發展後最出名作品就是那部少少色情而且多多暴力的3D食人魚。


唉,每逢佳節倍孤單。
巴:我諗,點都要講一部動畫。
月:如果只講一部最能代表聖誕的動畫,《Snowman》。
巴:Exactly。當大部分聖誕動畫都是拍來俾小朋友享用時,《Snowman》勁在任何年齡人士觀看,都會看出截然不同的感受。
月:這個故事,好殘忍,就好似新正頭叫你入去殯儀館。細路看,看到最後,唔開心是必然的;大人看,看到最後,看到的不純粹是唔開心,而更接近於一種無法言傳的傷感;這種傷感,來自隨著成長而必然流逝的赤子之心和童真,也來自人作為獨立個體所必然存在的孤單。
巴:但唔知點解地,每年平安夜,我都會翻炒一次《Snowman》。廿年來都係咁,情況近乎撞邪。由最初一聽到那首主題音樂便怒喊,到後來眼濕濕但忍得住,再到現在,欲哭無淚 & 欲語還休。塵世間或者只有一個字交代到那種情緒:唉。
月:唉,因為長大了,有一點年歲了。
巴:我不過是想藉著《Snowman》,找回那一點點已經不存在的赤子之心,但每一年都係,唉。
月:不要再唉了唉衰晒。送你一份聖誕禮物吧。
巴:我想要全城最hot吉祥物「路姆西」陪我過冬。
月:Sorry,「路姆西」售罄了。
巴:唉。
(原文刊登於《am7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