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

Why我的少年時代遇不上林真心(卻在中年時代遇上林鄭)?




















慢人十年,終於自己俾錢買飛睇咗《我的少女時代》。先旨聲明,我鍾意。
鍾意,不因為我俾咗錢睇,而是因為有共鳴。
共鳴來自——中學時(由低中到高中到預科)的我也有溝女,但偏偏在漫長溝女過程中沒有遇上林真心。
但有冇共鳴是否就足以作為鍾意 / 唔鍾意一齣戲的立論?像《星球大戰》,我鍾意吖,但我有駕駛過X-Wing Fighter嗎?我細路時遇見過賞識我的Jedi嗎?我老竇是黑武士嗎?而且好肯定,在我有生之年穿越大氣層的機會都極度渺茫(但穿越大氣層難啲?抑或高鐵和港珠澳大橋不再超支順利起完兼啟用難啲?好難答)。我唯一的太空體驗,就係入過吓太空館咋。
但我不是說《我的少女時代》是甚麼電影史上偉大作品,作為一齣戲(一個創作),問題OK多。
1.角色設定太典型——壞學生的壞純屬自欺欺人的表面行為,因為佢內心深處背負著一段沉痛過去;醜學生又其實天生麗質,醜,只是因為keep住戴眼鏡兼選錯髮型;
2.太戲劇性了——尤其尾段,當女主角終於撇脫地拋開那個被俗世困著的世故自我,WOW,好事立即接踵而來,太理所當然地完美了吧;
3.(紅足幾十年演唱會飛依然咁難買的)劉華,出場未免太多。
但這只是一齣戲。一齣戲掂咗,經過口耳相傳,便成為了一個潮流,潮流,就是令塵世間大部分有留意潮流的人唔follow唔得……然後再口耳相傳,令平日不太留心潮流的人都爭住去睇……至於齣戲本身是否真的咁無與倫比唔睇唔得?成為了潮流嗰一刻,可能係;但事隔多年後,可能冇人再記得,甚或醒覺:超!我都唔明Why當年啲人會話好睇……
所以單從這一刻去看:我鍾意《我的少女時代》的原因是——就算掟開晒以上三個問題,依然有一點擊中我,而這一點,才是《我的少女時代》令我產生共鳴的核心。
「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這是成年版林真心在某個累透晚上聽電台時,聽到DJ說的一個問題。然後,她打開N年冇揭的紀念冊,檢視了一次自己的青春時代。
就是這條尋常問題擊中了我。這是一條係人都應該識答但又最難答的問題。
現在的自己,自然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由經歷了無數個(自己的)選擇所造成;如果我的答案是「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便同時涵蘊了「我不喜歡過去多年來我為自己所作的選擇」——既然不喜歡,Why當初(我)又要(自己)咁揀?
像林真心。她的少女時代曾經唔靚(即使明明好靚,後來亦變番好靚,但又明顯及不上校花陶敏敏咁靚),讀書唔算叻(又唔算渣,總之就是校內不起眼的那一種學生,Yes,即是你同我),但在校慶那一天為對抗大人的不公,也展示了一次連佢本人都估唔到的勇氣;而她喜愛的人更在最後喜愛了她(即使沒結果)……
然後,長大了,做一個被下屬暗地裡睇唔起的中層阿頭,拍一場全程處於下風的拖,過去廿年發生了甚麼事我們不知道,只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的她,終於成為一個連她本人也不喜歡的她。而她不知道原因。
但編劇為她安排了一個(戲劇性的)奇蹟,也讓戲院中的你我他,在回到現實的一瞬間,帶著暖意不再孤單。即使暖意好快消散,我們又要再一次面對「現在的自己」。
現實中究竟有冇人咁出類拔萃,能夠喜歡現在的自己?——有。例如林鄭。
一個人如果不是相當喜歡(及極度滿足於)現在的自己(所做的),又點能夠咁有自信地話天堂已經預位俾佢?官到無求膽自大,勁到天堂位自留。
(補多句:我鍾意《我的少女時代》,不代表我就不會看《王家欣》和《哪一天我們會飛》。兩件事來的。)
(原文刊於am730)

1 則留言:

  1. 終於明林鄭何以會是政務司長,因為她與689是同一品種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