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手塚治虫 生命是甚麼一回事?

這一段時間,日本漫畫家紛紛以畫作為國民和自己打氣。 我想起手塚治虫。
我想起他在60年的人生中,由自小慣性被欺負到空襲時死不去,由放棄當醫生到選擇以漫畫作事業,然後創製了日本動畫工業,卻因欠下巨債而破產,但依然捱下去……
更想起他的《火之鳥》,怎樣在漫畫裡叩問死亡和生命。

「長大後,一個人應該至少擁有兩個希望,堅持兩件事。因為各種各樣的條件限制,一件受了挫折,還會有一件留下。」

「我非常討厭頭銜……真正的人的偉大或不偉大,是由他的心靈的寛廣和本領等決定的,不包括頭銜……我也有個醫學博士的頭銜,但我不認為我是醫生,我不會拿出醫學博士的名片。」

「無論科學怎樣萬能,如果人類認為自身會像神靈一樣,這種想法就錯了,人類不過是愚蠢的一介生物罷了。所以我們不應該對其他生物有居高臨下之感,而應該站在與其他動物植物同一層次上思考問題。」


被欺負
1928年11月3日,手塚出生於大阪府豐能郡豐中町。
手塚小時候很瘦弱,因眼睛不好而不得不戴上厚厚的眼鏡,經常被同學欺負,由小學到中學都不能倖免。
小學時代的欺負方式,離不開肉體上;中學時代,欺負的範圍涉及精神層面,例如把他的校服剝清光並收起來,這種欺負方式被稱為「解剖遊戲」。另外,班裡一個品學兼優的同學,欺負的方式不是出手打手塚或剝他的校服,而是一味嘲笑他——無論手塚說甚麼做甚麼都取笑。有一次,同學叫手塚用英文把《Gone With The Wind》這個書名唸出來,手塚卻讀成「Gone With The Window」,同學便笑他:難道你認為書名的原意是隨窗而逝?
每天放學回家,手塚媽媽都會問他令天又被欺負了多少次,手塚回答後,媽媽只會說:「要忍住。」自小脾氣暴躁的手塚,漸漸學習到忍耐。
強烈的孤獨感,令他投入到昆蟲的世界。

空襲
1945年6月,二次大戰尾聲,手塚如常在大阪一所工廠的瞭望台,負責監視敵機,那一天突然出現大量美軍戰機投擲撚燒彈。
他沒有死去,只是身處被炸個稀巴爛的現場,一度以為已經身處地獄。很多天後,8月15日,他終於走回城市,確認了自己還生存後,他終於意識到:活著真好。

醫生,抑或漫畫家
手塚家幾代行醫,而他本人覺得做醫生也不錯,收入不俗,醫生這個名銜也受尊重。
實習期間,他已開始畫漫畫(在作品裡也畫過他在課堂時偷畫漫畫,倒瀉墨汁的經歷)。直至某一刻,他面臨抉擇:不介意做醫生,但更想畫漫畫。
媽媽問:「你真正喜歡的是甚麼?」
手塚答:「真正喜歡的是漫畫。」
媽媽說:「既然那麼喜歡漫畫,就去東京當漫畫家吧。」
事實是,最初常買漫畫給手塚看的,就是他的媽媽。手塚奇怪,媽媽從來就對漫畫不太熱衷,反而爸爸才是個漫畫迷。

生命是甚麼一回事?
進行實習時,他曾跟隨教授,在病房目睹過一個癌症病患的死亡。
在他的既有觀念裡,死亡是痛苦的,但這個癌症患者向他展現的又是另一回事:「死亡時的表情會是這麼輕鬆,莫非所謂死亡,就是超越了我們頭腦中所思考的痛苦嗎?」他不知道這種想法是否正確,但的確讓他發現到生命所包含的一股神秘性。
日後手塚漫畫的所有主題,就是探討生命的本質及其尊嚴——當中的生命不單純指人類,還包括所有具有生命的存在體。

嚮往迪土尼
手塚爸爸熱愛電影,所以他在小時候已經看過不少電影,當中包括米奇老鼠動畫。
電影的說故事手法,令他明白動感所能提供的樂趣,後來便被他一一運用在漫畫語言上;Mickey Mouse的外形,影響他創作了阿童木;動畫的震撼,讓他矢志去發展日本的動漫工業。
他尤其尊敬迪士尼和喜歡Mickey Mouse。他看Mickey Mouse,很奇怪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可以看到米奇老鼠頭頂的兩隻大耳,於是他的阿童木,頭上也有兩隻尖角,也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看到。Mickey Mouse只有四隻手指,阿童木一樣只有四隻手指,只是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才改畫回五隻。
後來他有機會見到迪士尼,便問為何Mickey Mouse只得四隻手指?迪士尼笑答,因為是動畫,即使只得四隻手指,但一郁動起來觀眾也會覺得是五隻;如果畫夠五隻,便容易產生錯覺以為有六隻手指……而且Mickey Mouse是動物,只得四隻手指也沒所謂。
但阿童木不同,是人形機械人,所以應該有五指手指。

Stanley Kubrick之邀
手塚成立「虫製作公司」,用相對經濟的手法,製作了阿童木動畫。
1965年,他收到一封由Stanley Kubrick寫的信,信的內容是,Stanley Kubrick看過阿童木動畫深受感動,並想邀請他擔任將開拍的《2001太空漫遊》美術指導一職。
手塚婉拒了,因為不能夠搬到外國,丟低「虫製作公司」不理。但他日後每當在工作室趕稿趕至頭昏腦脹時,便一定播放《2001太空漫遊》的soundtrack,振奮自己。

破產
手塚是「創作人」,開設製作公司後兼任了「經營者」角色。
不一定每個「創作人」都做不成「經營者」,但至少手塚失敗了,未能成為另一個迪士尼。
上世紀70年代,手塚背負了過億日圓債務。在眾叛親離的日子,他一家大屋搬細屋,以畫漫畫維生,而那段時間的創作變得比過往複雜:人性是難以捉摸,所以不能夠輕信他人;憤怒是一種上天賦與的寶貴情緒,必要時應該由得這股情緒抒發出來……
2008年,藉手塚誕生80周年紀念改篇成電影的《MV》,便是這段時間的創作。
在手塚最艱難的日子,只有葛西建藏出手幫他。事實是,這一次葛西建藏算是來報恩。早年他的父親經營鐵製家具,但生意一度欠佳,多得別人引薦而手塚本人又爽快地答應,讓阿童木的形象運用在兒童家具上,大受歡迎,讓葛西建藏父親的公司重上軌道。葛西建藏這樣形容手塚:「戰鬥心是他創作的原動力。」

病逝
1989年2月9日,手塚因胃癌逝世。
他逝世後,作品沒有只成為被供奉的遺作,大友克洋把《大都會》改編成動畫電影,浦沢直樹以阿童木創作了《Pluto》漫畫。

火之鳥,作為宇宙的旁觀者
第一個《火之鳥》漫畫發表於1955年。
提到手塚藉漫畫探討生命,往往例牌想起《怪醫秦博士》,手塚以過來人的心去思考:一個醫生醫好了一個人的身體是否足夠?抑或醫治好內在的心才最重要?於是,《怪醫秦博士》以秦博士貫串一個個短篇,述說了很多不同人種在肉身和心靈的病。
《火之鳥》去得更遠,手塚結合了佛家哲學、西方哲學、東方倫理觀,借了古今中外現代未來層出不窮的場景,講述「人」這種所謂萬物之靈的生死觀和罪與罰。
火之鳥作為一個超生命體——手塚從來沒有講明火之鳥是神,只是在故事裡被不少人認為是神,認為飲了火之鳥的血便可得永生——火之鳥更像是宇宙的一名自有永有的旁觀者,旁觀著宇宙裡所有生命體的發展軌跡,看過古代人對永生的追求,看過未來人如何因私欲和科技而令地球滅亡,看過地球在滅絕後,單細胞生物如何繁衍最後終於進化成人類(在《未來篇》裡手塚對阿當和夏娃的描寫是驚人的),而人類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文明,然後到了某個臨界點,再一次重蹈覆轍滅絕了自己……
沒有宗教式的導人向善,沒有偽善者的循循善誘,火之鳥看著諸種生命不斷在輪迴裡尋尋覓覓,但仍堅信,終會有看透生命真相的一天。
(原文刊於am730。寫得實在太急趕,兩粒鐘多一點便完事,如果有多一點時間會較好。當年文傳出的《佛陀》沒有看完,現在萬里新推出了一套,很想買來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