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40):回憶太美,Lemon Tree的少女時代


























某夜偶然間聽了一遍《愛你一萬年》,想起她的少女時代。

1.由果溯因。知道《愛你一萬年》這首歌,是因為《只要為你活一天》這電影;知道《只要為你活一天》這電影,不是因為導演陳國富,原因只有一個——蘇慧倫。至於知道蘇慧倫這台灣歌手的原因?我不知道。

2.其實,怎會不知道。在恍如遠古的90年代初,我不是一個人住(還有家人嘛),每天在苦悶中度過。苦悶可以有很多原因:A.上學無聊;B.成績欠佳;C.心儀的女同學已有她心儀的男同學;D.嫌自己沒個性——而我,是A、B、C、D的完美結合:沒個性兼成績欠佳的我每天無聊上學時只能看著心儀的女同學已有她心儀的男同學。我突然明白了一點:我(要在月巴以外)為自己建立鮮明個性。

3.個性,就是要與人不同。當身邊男同學情迷香港玉女歌手之際(是的,那時候香港女歌手大都是玉女),我把目光放遠一點向海外發展——我找到了台灣的蘇慧倫。

4.但問心,那段時間的蘇慧倫無疑有點土氣,那個髮型跟那身衣著再配合那麼樣的一個妝……Well……奇怪是,愈看,竟看出味道來。當很多女歌手都落力粉飾自己時,蘇慧倫就是能夠超越各種身外物,而依然美麗。又或,這樣說吧,我迷戀她,是迷戀她本人的氣質與個性。即使她跟我距離明明很遠,遠得我根本完全不認識她。

5.所以接著要做的就是認識她,聽她的歌。當年沙田有不少唱片舖,其中一間便有售賣她的《六月的茉莉夢》專輯。作為窮困預科生的我,每一天放學後只能專誠走到該舖,賴死唔走(即在明顯不買碟的情況下一味乾站著),用我純真的眼睛,定睛看著貨架上的《六月的茉莉夢》(封套上的蘇慧倫),同時心裡盤算:還要捱多少天麵包才儲夠錢把CD買下?

6.餓不死,總算買了《六月的茉莉夢》。拆開膠袋,第一步要做的,自然是小心翻看那本Booklet啦——小心,不是怕被家人發現,而是怕自己月巴的手指會弄皺Booklet上的蘇慧倫,又或在她臉上印下油淋淋的手指模……所以翻看Booklet前我務必先用(應該不含鉛的)清水,洗乾淨雙手,用清潔的布抹乾,再把Booklet平放在餐桌上(讀書年代的我並沒有書桌),每揭一頁,深呼吸一下。

7.可能是我的呼喚終於見效,蘇慧倫真的來香港發展。正確一點說:那年頭台灣流行音樂在香港極其盛行,蘇慧倫也隨著滾石擴充,兼營香港市場(滾石甚至在亞視有一個節目推介旗下歌手),而且表現得相當有誠意——用廣東話唱廣東歌。《我一個人住》改了個廣東話版本,《我不是一個人住》,由原曲中的學習孤獨到新版中的看破孤獨,連頭髮也留長了(我也首次明白到廣東話原來可以這麼美妙)。對於她這一次攻港,我既高興又亢奮:高興在她真的紅了,亢奮在自己當日獨具慧眼發掘了她……

8.但蘇慧倫真正的黃金時代,是1996年的《Lemon Tree》,她由原來的清純,蛻變成極有型格而又不失清純兼帶幾分Cutie……跟我唱過卡拉OK的朋友們應該都難以忘記,當年我每逢唱K都例必點唱《Lemon Tree》——至少三次:第一次,由我獨唱;第二次,開原聲,我跟著唱(以製造與蘇慧倫合唱的幻覺);第三次,開原聲,我不唱,現場所有人也不准唱,大家靜靜欣賞她的美。

9.然後,我由預科生到大學生到成為社會上一個尋常受薪階層,去到一個已經懶理甚麼個性的苦悶年歲;蘇慧倫也一直在變,由最紅的階段,漸漸退下,步入中年,終於結婚,生BB,BB剛好三個月大……我還是有買她的專輯,連我也不知道原因,但每一次,看完一遍Booklet後便把碟收好,就像要把一段似乎再沒有重量的記憶收好。

10.直至那個晚上再次聽她的《台北玫瑰》。原來她曾經告訴我有關清純的定義,為我建構台北(女生)的想像——她為我、為很多香港人的90年代留下了一個既遠且近的美麗註腳。歲月像流水,一去不回;年輕的笑容裡,沒有後悔。因為回憶太美。
(原文刊於am7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