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

容許我說一句:洛奇,多謝你。

















洛奇,我的人生導師。
洛奇,英文名Rocky。

往往在似乎前無去路的困乏時候,洛奇總是打醒我讓我明白:只能繼續咬緊牙關拚下去。
第一次睇《Rocky》,是小學時,明珠台的重播。唔識拳賽規則的我戥洛奇唔抵,明明佢重鎚打咗阿波羅好幾嘢,但最後裁判依然判阿波羅勝出。那時洛奇只是個無名小子。
很多年後,有點年歲的我看《Creed》,看見垂垂老矣的洛奇,老婆Adrian及老死Paulie都比佢行先一步,只能期望每朝早走到二人墓前坐陣,揭吓報紙,以孤獨度過餘生……頂,我睇到想喊。
我不敢說《Creed》是一齣拍得超好的戲,但問心,真的好睇,好睇在史泰龍本人。所以知道他得不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我超失落。由霉到紅再變番霉然後臨老又爬番起身,史泰龍場硬仗,一直在打。
就像擂台上的洛奇。無論洛奇之前修練成點、飲過幾多隻生雞蛋、捉過幾多隻雞(看過《Rocky》的自然明白),勝負,始終是擂台上的事,而去面對的,由始至終只得洛奇一人only。
俾人打到頭爆缸眼又腫?一係投降,一係就繼續打落去。好好睇睇,打到完為止。
冇錯,史泰龍就是洛奇。史生天生就不是甚麼天之驕子,也沒有家族名聲俾佢依靠,最霉時,為了開飯,softcore鹹片都拍過。但現實沒有磨蝕他的生命力。1975年,他只用了三日半,寫好了《Rocky》劇本,然後周圍去sell,電影公司有興趣,但冇諗過讓史泰龍(呢個冇人識的softcore男演員)演出(那個點睇都是史泰龍自身投射的)洛奇。史泰龍沒有為了但求sell掂劇本賺嗰少少錢開飯交租就屈服——唔俾我做洛奇?寧願唔賣。
結果,我們都知道結果了。成本得雞碎咁多的《洛奇》,票房大收賺到喊,甚至攞埋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劇本獎也有提名)。史泰龍 / 洛奇由一隻underdog,成為超級巨星。
然後開展另一個故事。食正80年代肌肉英雄風潮,史泰龍演出了內心有種痛的越戰退伍軍人Rambo,後來再被塑造成象徵美國的超級英雄,變得愈來愈唔似人——洛奇反而一直都是人。他在擂台打響了名堂,仲愈打愈掂,點知愈打愈迷失,迷失期間幸好有老婆、老友以及戰友阿波羅扶持,重回擂台打贏T先生。跟手,甚至在冷戰末期代表美國戰勝由前蘇聯用機器訓練出來的人間兇器龍格爾。一個肌肉人,(膨脹到)肩負起一個國家的精神。
到了90年代,肌肉已成過去,我們不再眷戀肌肉英雄。史泰龍嘗試轉戲路,但塵世間的人就是鍾意插佢屎戲(以致他特別受金草莓獎青睞),世人開始遺棄他——這種心理狀況似乎也被投射到洛奇身上,1990年,《Rocky V》,受到腦創傷的洛奇退下擂台專心教拳,偏偏教著一個出賣自己的徒弟……老實,這是最冇生命力的一集,問題是洛奇由始至終所象徵的就是生命力,一種澎湃的生命力。偏偏由90年代開始,時代把史泰龍的生命力惡意地掩蓋。
其實史生大可以拒絕再玩,但佢唔服氣,世人愈踩我,我愈要為自己爭番口氣。
《Creed》,洛奇已經老得不能再打,但能教——教阿波羅(本人都未見過)的私生子。由捉雞開始,教佢打拳,教佢上擂台後的精神狀態,而感動在這個明明相當單向的教拳過程中,阿波羅之子也把生命力重新注入洛奇身上,讓他在人生似乎走到最後階段時重拾頑強生命力,我看見兩股生命力的一次相知相遇——最後,洛奇精神與阿波羅血脈結合阿波羅之子個body,透過每一下拳拳到肉如實呈現出來,而最攞命是同一時間再播埋由Bill Conti寫的《Gonna Fly Now》前奏!——如果你同我一樣都是睇住洛奇大,你不可能不感動。
最後一幕,回到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一老一少,拾級而上。
有點吃力的洛奇,還是堅持憑自己腳骨力,行上去——不論是過去好衝勁地跑上去還是現在慢慢地行上去,都是靠自己。終於憑自己走完。洛奇這老人,站在最高一級,望著費城,充滿生命力地。
而今時今日好多香港老人,不但不會帶你走上去,還會剝削、消滅、蠶食你的生命力。
(原文刊於am730,2016030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