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

When 佢 Met Meg

















早前有位朋友跟我說:「《90男歡女愛》。一齣曾經因同學故意誤導而令我以為是鹹片的戲。」然後,他便在未得我同意下,分享了他的一段人生小故事。

Meg Ryan點會拍鹹片
為免大家唔明條大題講乜,所以先說清楚,《90男歡女愛》英文片名是:When Harry Met Sally...。
又基於未徵得朋友同意我便在這裡爆其故事,所以唔開名了,一概用「佢」代替。
故事繼續。由於一直以為是鹹片,令過去的佢持續地對《90男歡女愛》抱持著帶點浪漫的非份之想。
直至某一夜終於看了,佢有種被完美地欺騙的感覺。OK,戲裡有咀戲和床戲,但一點也不能挑撥起他用理性包住的fire;對白不乏對性的描劃,只是當交由Billy Crystal把口說出來時,統統變成知性的命題。其實,佢一早知道這絕對不會是鹹片。佢一早便看過大量Meg Ryan的戲了,一個90年代愛情片天后,又怎會無端端去拍softcore斷送前途?
在未得我同意下,佢的故事失驚無神進入flashback部分,殺我一個措手不及。
90年代,佢在大學時戀上一個同學,英文名就是Meg。佢問她為何要起這個名字,她說:「我很愛Meg Ryan。」
託Meg Ryan的福,佢便乘機約了Meg去看極級經典愛情電影《緣份的天空》。然後,在散場後在旺角的天空下佢突然察覺到,有種嘢正在佢和Meg之間醞釀,「Yes,我應該有機會追到Meg。」
多得美國人鍾意Meg Ryan,令她成為90年代愛情片天后,在佢和Meg的拍拖日子,總有節目是去看Meg Ryan的電影。《When a Man Loves a Woman》、《French Kiss》、《Addicted to Love》、《City of Angels》、《You've Got Mail》……未必每齣都好睇,尤其《Addicted to Love》裡Meg Ryan嘗試轉戲路但嚴重失敗,翻拍自Wim Wenders《柏林穹蒼下》的《City of Angels》更加是一場庸俗災難,而荷里活愛情片其實也離不開那幾種套路——但在佢內心深處,總覺得同Meg去睇Meg Ryan做戲,不止是一個普通拍拖活動,而是一種帶點神秘性的,祭典。「而《90男歡女愛》,就是這場祭典的高潮。」
原來Meg是因為看了《90男歡女愛》才愛上Meg Ryan的,甚至把自己英文名也索性叫做Meg。
佢話:「我本來想問她乜《90男歡女愛》唔係鹹片咩?但我冇問。總之,如果沒有《90男歡女愛》,我和Meg也不會在一起。我們約好終有一天要租呢集碟,一齊睇。」當我還在嘗試拆解頭兩句是否存在邏輯上的必然性時,佢的故事突然進入末段。

Meg Ryan也會露點
一如大部分大學時萌生的純愛,到了畢業後雙方因要踏足職場,愛變得唔再純。佢和Meg也在畢業後順利分手。直至分手那天,佢和Meg還是沒有一起看過《90男歡女愛》。那是1999年的事。
2000年,Meg Ryan已從愛情片天后寶座退下來了,隨著年齡增長,她那一套甜美傻大姐形象已經不合時宜,拍《Proof of Life》時甚至搭上了那個甚麼羅素高爾,衰在又被人家用完即放棄,形象破損……2003年的《In The Cut》,Meg Ryan突然露起來!即使露得不夠徹底,導演又刻意用一些藝術手法把Meg Ryan的身體遮蓋,「但從Meg Ryan也可以拍softcore這一點看,證明了世事真的沒有絕對。」佢說。是的,世事真的沒有絕對。當日的愛情片天后,到了千禧過後竟有兩套戲拍好後連正場都冇得上,慘到直接出碟就算……
《90男歡女愛》終於推出了blu-ray,而有幸跟佢一同以高清觀賞這套成廿幾年前的經典的,竟是我。
我自然一早看過。Harry和Sally在大學畢業那一天認識,由那一天開始便認定絕不會看上對方,結果事隔12年才發現真正著緊的原來是對方。類似的戲荷里活大把,但因為Billy Crystal的獨有知性,和當時還年輕還甜美的Meg Ryan,在始料不及下碰撞出感動的火花,也令Meg Ryan昂然踏進90年代,主導了那年代的愛情片面向。
「《90男歡女愛》。一齣曾經因同學故意誤導而令我以為是鹹片的戲。」佢說。然後,佢便在未徵得我同意下分享了佢的一段人生無奈小故事,如上。
嗱嗱嗱,個「佢」絕對唔係我吖,講明先。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有關Red Hot Chili Peppers來港的辯證


















我的內心再次分裂成兩巨part,為著Red Hot Chili Peppers而展開了一場辯證。

辯證的開始源自一聲響亮的粗口
:X!RHCP居然真的嚟香港!
:這.絕.對.是.次.不.得.了.的.表.演.啊。
:所以,飛是買硬的了。
:實在諗唔到,居然能夠在香港這個昔日的小漁港近距離聽到John Frusciante的彈奏。
:(有點不屑地)你冇嘢吖,邊個話佢會嚟。
:(極度錯愕)?
:John Frusciante兩年前就離了隊啦。
:(超極度錯愕)!

John的存在和不在
:有時真的不明白John Frusciante諗緊乜。
:……(緘默,一時間還是接受不了John已離隊的事實)
:十幾年前的那一次離隊,OK,可以說是年紀太輕一時間適應不了成名的事實,但離隊後搞成點?有眼睇啦,根本變成一具靠毒品麻醉自己的活死人,好彩得到Anthony Kiedis和Flea幫助,找他回隊,他才找回人生,以及作為一個結他手的意義。
:我明白的我明白的。與其站在舞台上接受眾人的祝福,John更想拿著結他獨個兒去找那只屬於他自己的邊界。
:但你不得不承認,John Frusciante的結他,就是要配合著Anthony Kiedis的vocal、Flea的bass,以及Chad Smith那有板有眼每一下都絕不含糊的鼓,才被凸顯出來。
:你咁講是有道理的,但我也可以調轉來講:因為有了John的結他,才令其他三人的存在得以add value。事實是,有John參與的幾張album,都是RHCP最好的album。1989年的《Mother's Milk》是一個成功的轉折,把早年RHCP那有點亂糟糟的Funk微調成較有系統也較悅耳;1991年的《Blood Sugar Sex Magik》則順著《Mother's Milk》的套路再行前多幾步,結果,RHCP成功了,而John也崩潰了。
:但世人是否神化了John Frusciante呢?他走了後,找來Jane's Addiction的Dave Navarro來錄的《One Hot Minute》真的咁不堪入耳嗎?
:我本身不認為《One Hot Minute》渣,只是當聽到John歸隊後那張曠世絕倫的《Californication》,就真的感到《One Hot Minute》渣了——或許不是渣,而是錯。總之,就當《One Hot Minute》是RHCP跟Dave Navarro錯搞了的一場孽緣吧。而正如米高德格拉斯在《孽緣》裡所揭示:一次孽緣,足以致命。
:你這個比喻,毋疑有點……亂嚟。
:(繼續滔滔不絕地講)《Californication》之後的《By The Way》,發現到RHCP有點轉變了,已經不太Funk了,當然Funk的血還是貫注在歌的底蘊裡。再之後的那張double album《Stadium Arcadium》,不是不好,只是有點overdone……所以,John的再一次離開,可能是對的,對他自己和RHCP都是一個新開始。
:Well,既然你知道John Frusciante唔嚟,還會買飛嗎?
:沒有John的RHCP,不看也罷。
:(奸笑)但他們找來The Mars Volta擔任暖場樂隊喎。
:(超極度錯愕)買!睇!……咁講真,RHCP餘下三人都是獨當一面的,能夠現場觀賞到三位表演也是千載難逢的一次機遇。
:X!
(補:RHCP的新結他手是Josh Klinghoffer,近年有擔任樂隊的樂手,也有參與John Frusciante的solo project。)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說說島田莊司


















我收到一封email,一個不認識的人send的。內容是他最近終於「捱」完了第一本島田莊司的推理小說。

推理之神令我幾度想死
他「捱」完的是《異位》。他不明白島田推理為甚麼會被追捧?更不明白是,島田莊司為甚麼會被供奉為「推理之神」?
看了這封email,我很戥對方難過。因為他竟然錯選了《異位》作為第一本閱讀的島田推理。
我也是用「捱」的方式來睇完《異位》,整個「捱」的過程還拖了超過一年——睇睇吓又放低,之後又拎番起睇。《異位》已經不算嚴重,更嚴重的是《龍臥亭殺人事件》,直情睇到我想死。基於唔想咁早死,以及死得咁不明不白,不得不把這本分成上下兩巨冊的《龍臥亭》放低接近一年,才能夠重拾活著的丁點樂趣。
講到咁慘,但每當見到有島田的新書(所謂新書其實都是舊的,因為出版社沒有按原著推出時間來翻譯出版),還是會買會睇,而間唔中還是會睇到想死。整個過程,大抵只能夠用撞邪,又或中了降頭來解釋。
我從來不認為島田是甚麼「推理之神」。他真正叫我睇完驚歎兼會落力地塞俾同好者睇的,數來數去只有《占星術殺人魔法》和《奇想.天慟》,都是很本格的本格派推理。島田先安排一件「曠古絕倫」的離奇殺人案(島田出了名創造一些充滿獵奇感的殘忍殺人手法),然後經過主角連番推理、查證、碰壁、再推理,終於找到真正兇手;兇手絕不是一個純粹的變態,犯下殺人案,都必定是因為一些無奈的理由。這不就似十足《金田一》的漫畫?嚴格來說,應是《金田一》似十足島田推理,甚至有些橋段真的是從島田處搬過來的,像《占星術》和《奇想》就有幸被照抄了。
因為《占星術》和《奇想》實在太太太太太好睇,好睇到出現一種矛盾心理:你明明想快一點睇到最後一頁,但又不願最後一頁咁快就俾你睇到……我一直像撞了邪般煲島田推理,或許就是希望心底裡再次泛起這種異常的矛盾。

一個神,一個人
島田筆下有兩大名探:御手洗潔和吉敷竹史。
御手洗潔的最初設定是個占星師,同時彈得一手超高深結他(後來甚至交代他竟然識得Mile Davis!),後來再加落去的設定更包括:青年時在美國讀大學,後來回國,經歷了不少怪奇探案後,出走瑞典某大學擔任腦科研究教授。他有一個華生式的好友/助手石岡,因為一件離奇事件而認識兼成為生死之交(《異邦騎士》)。80年代二人曾同居於橫濱。
吉敷竹史比較似番個人。他是刑警,由始至終都是刑警,往往因為窺見案件中的不尋常而追查下去,才令真相得大白,但這種做法從來得不到一心打份工的上司同僚認同欣賞。他娶了妻,但妻子加納通子因過去一件憾事而跟他離婚,後來發展成一本獨立小說(《北方夕鶴2/3殺人》)。
御手洗潔是島田的首個創造,一個完全漠視世俗規條懶理權威官僚的天才型人物。吉敷竹史,則是島田有見御手洗潔做主角的作品,在當時還被社會派推理佔據的80年代初不受注目,創作出來的,順應那時興起的「旅情推理」——偵探為了查出真相,必須走勻成個日本,而方法是搭火車。(「旅情推理」宗師是西村京太郎,但他大部分作品都OK爛,睇睇吓,你漸漸分不清主角究竟是為了查案才搭火車,還是為了搭火車才去查案。)
島田成名後,被追奉為「新本格派」宗師,事實是不少新本格作家都由他引薦,像綾辻行人(《殺人十角館》)、歌野晶午(《櫻樹抽芽時,想你》)、西澤保彥(《解體諸因》);不像他創作的御手洗潔般表面上難以相處,對新人他很樂意栽培。
島田成名後,不滿足於單純寫本格推理,他創製了一套推理理論,並加以實踐修正,像《龍臥亭殺人事件》便植入了一段跟主故事未必有關的真實事件,《異位》則先以一段完全無關的歷史事件作開端。當然,單純看冇問題(《龍臥亭》那段插敘便比主故事更好看),但放在推理故事裡則未必是成功示範。
島田成名後,移居洛杉磯。他不是討厭日本,只是討厭日本人的民族性:服從權威,封閉排外。
島田已經62歲,御手洗潔和吉敷竹史也跟著他一同變老了。閱讀他們的探案,也似在翻閱兩個人的一生。
(補:大陸台灣都有出版島田作品,可斟酌選擇)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有關Suede又再來港開騷的爭拗





















我內心分裂成兩巨part,為Suede展開了激烈爭拗。
 

爭拗的開始源自一聲響亮的粗口
:X!Brett Anderson舊年「十.一」才來過,未夠一年,又嚟!
:(哼著《Trash》)……但上次是Brett Anderson以個人名義來嘛,今次,是Suede喎(繼續在哼《Trash》)……
:(憤怒)請不要——不要再唱Trash好嗎!你們這班所謂Suede迷講來講去不就是只識聽《Coming Up》!
:咁《Coming Up》是Suede最入屋的專輯嘛。但論音樂表垷,我向來都認為《Dog Man Star》才是樂隊最優秀的一次。
:問心,你會經常翻聽《Dog Man Star》嗎?
:(有點不好意思)唔……都有的……
:但次數一定及不上《Coming Up》囉。

Brett Anderson的性別模糊伎倆
:你要明白,我不是故意搵交嗌,Suede對我也曾是重要的樂隊,但嚟一次,我會覺得是千載難逢;嚟第二次,我依然能夠說服自己這是可一不可再,但當嚟第三第四第……我都不知道Brett Anderson今次是第幾度來港了。
:最吹唔漲的還是,即使嚟咁多次,粉絲依然買飛捧場,好像中了降頭。
:你明顯就是中了降頭的那一個。(深深嘆了一口無奈的氣)心水清的都知道,今時今日的Suede在英國已經是……冇乜人會留意的了。
:但在90年代,又的確對Brit-Pop風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你還記得那一期《Melody Maker》嗎?封面上的Brett Anderson是多麼的型!當時Brit-Pop正在醞釀、Suede仲未紅,但這個封面,似乎在預告著一個很勁的音樂浪潮正準備撲過來。
:我也承認,對比其他Brit-Pop樂隊的vocal,Brett Anderson是有他的與眾不同,至少,沒有人夠膽玩他的雌雄同體,而因為這副雌雄同體的僭健outlook,令他男女通殺。
:你剛才是否說到……僭健?
:噢,Yes,可能是近排聽得太多達官貴人被揭發涉嫌僭健吧,所以順口講了。
:請留意我們是在討論Suede,不要讓那班人干擾了這場知性的討論。繼續話題。在90年代,Brett Anderson的確有他的獨特性,如果Oasis的Liam代表了英國的一群勞工子弟,Blur的Damon是中產知性一群的代言人,Brett就似乎是……另一個群體的精神領袖;Brett在性別上的刻意模糊化,解放了那一個群體的部分精神枷鎖。
:你講得懶深喎……我簡單啲,大部分人迷上Suede,都是因為Brett Anderson靚仔囉。

買飛睇騷換來回憶,交稅則換來一班高官
:今次的show,開宗明義叫「Suede The Greatest Hits Tour」。
:即是主要唱hit歌啦……咁都好,總好過上次Brett Anderson個人騷時齋唱他自己的歌曲……
:沒辦法,你們這班樂迷始終還是留戀那些經典金曲——
:(搶著說)喂!我從來兼直到永遠都沒有表態過自己是Suede或Brett Anderson的樂迷!我只是咁啱成長於那個Brit-Pop年代,而咁啱都鍾意Suede的一些專輯而已。
:(刻意轉話題)講真我OK鍾意他們第一張專輯的。不似後來的計算和修飾,透著一點點粗獷的90年代初氣息。
:那麼作為第二張專輯的《Dog Man Star》,就是把那點粗獷收起,改成為更精緻的英倫搖滾風味。
:至於《Coming Up》,則是把精緻的英倫搖滾風味推至一個最流行的向度。
:喂,做乜我們兩個突然把Suede的專輯要點逐隻講出來?總之,《Coming Up》之後那兩隻我冇嘢講,唯一想講是,完全助長著他們日後的徹底覆亡。
:你也講得未免太絕了……
:啍,咱們的特首才是真正的絕。他能夠把有涉嫌僭健的——
:(完全地嬲怒狀態)明.明.說.過.不.要.再.提.及.那.班.人.了。
:但對比睇唔睇Suede concert,我認為討論高官僭健問題更重要。你畀錢買飛捧場,換來的可以是一個美好回憶;你畀錢交稅,換來的竟然是這麼樣的一班——人。
:突然間覺得你講得好啱囉!那麼,你又認為那「鐵三角」邊一隻角最大機會跑出……(完)
(補充一句,Suede一系列專輯將作重新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