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

OH NO,原來我已經OK OLD。


























2015年9月,是莘莘學子開學月,也是月巴氏踏入四張嘢前的最後一個月。Well,傷心到講不出再見。

就快四十的鐵證如山
光陰似箭(當然不會似電車咁慢),明明覺得自己還是廿歲,但日常生活話我知,很多以前難不到我的事,都開始難到我。
例一:OK,我還是能夠像廿歲時通頂(打機),分別是,廿歲時通頂後翌日可以完全唔瞓直接返工;but now,要瞓番一日才能夠boot番部機。
例二:OK,我還是能夠激情而豪邁地食buffet,分別是,廿歲時食完28隻生蠔還可以吞噬牛扒兩大片冷盤數碟熱葷好多round——然後再重複上述程序;but now,我的食量竟然比一個剛踏入青春期的青春少男還要少,實在情何以堪成何體統。
例三:我已經不能夠像廿歲時跟情迷的女孩煲六粒鐘電話粥——OK我知而家冇人會再煲這種粥,要傾,都在fb messenger度傾,但你要我同情迷的女士(成熟穩重的我已經對十八廿二的女孩冇興趣)透過鍵盤對話六粒鐘?我好忙囉,畢竟有好多game未打爆囉。
但有一樣嘢明顯比廿歲時有所進步:一樣咁懶——錯,係更加懶——今時今日的我已有能耐釀在梳化足足大半日,而所謂「釀」,就是像魚肉釀在矮瓜裡,乜都唔做,一動也不動。回想廿歲時的我,好動又怕悶,要我坐定定半粒鐘?已有苦度一生的無窮虛無感。種種生活事實證明,我不再年輕。

一句話辣著四十月巴大賽
有人話,心胸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得廣闊——黐線。看看那班高官吧,個個五六十歲,但比一個細路仲小家小器。
我可不想成為小器的月巴,於是嘗試量度自己器量的底線,看看有邊啲說話(亦即別人的批評)會激嬲自己。
1.「你好月巴!」我知吖,使你講咩——既成事實,有乜好嬲。
2.「你冇仔女嘅。」不單只唔嬲,直頭感到自豪,自豪在不用怕自己成為怪獸家長。
3.「乜你冇物業呀?」請注意,若由同學發問,問題的意思不單純是問你Why仲未上車,而是:乜你冇物業收租?箇中邏輯如下:買一個單位(自住),那個只是單位;買第二個單位並搬過去住,那麼第一個單位才會升格為物業——我有少少嬲,嬲自己。
4.「過去四十年其實你乜都冇做過。」What?我乜都冇做過?好angry呀!我明明周一至周五返工,難得等到放假,又會匿喺屋企畫《Robocat》而從未脫稿……但,諗真啲,我好似好忙,但忙不等於(成就了)甚麼……我好嬲,嬲自己死做爛做但原來乜都冇做過。我成就了我的毫無成就。

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所以我看《玩轉四字頭》(While We're Young)時看出一種苦悶。
不要被戲名和trailer誤導,以為是一齣戲教導中年人重新喚起青春激情的電影,要說的反而是:年歲就是年歲,是時間給予每個人的糾結,絕不會因你的心情態度有所改變而讓你得到任何外變(同樣,不論閣下飲水態度如何,你飲下含鉛的水就是飲了鉛水)。Ben Stiller好認真地花上十年拍一齣描述美國權力關係的嚴肅紀錄片,看在別人眼裡,就只是一場不知所云的悶戲;他試圖在仰慕自己的後生仔面前展示自己的英雄一面,結果變成自己落自己面……他最後發現,自己(好似好)認真地去過每一天、拍每一段footage、做每一件事,但只能成為一個不明白世界運作、不合時宜的中年人。你(以為自己)好認真?但世界根本已不(需要你)認真。
電影沒有提供出路,只揭示了一個踏入中年的事實——你失去了的,就是永遠失去了。
所以今年唔好祝我生日快樂——但生日禮物照收,好讓我在keep住失去的同時攞番少少嘢喺手。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8月21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40):回憶太美,Lemon Tree的少女時代


























某夜偶然間聽了一遍《愛你一萬年》,想起她的少女時代。

1.由果溯因。知道《愛你一萬年》這首歌,是因為《只要為你活一天》這電影;知道《只要為你活一天》這電影,不是因為導演陳國富,原因只有一個——蘇慧倫。至於知道蘇慧倫這台灣歌手的原因?我不知道。

2.其實,怎會不知道。在恍如遠古的90年代初,我不是一個人住(還有家人嘛),每天在苦悶中度過。苦悶可以有很多原因:A.上學無聊;B.成績欠佳;C.心儀的女同學已有她心儀的男同學;D.嫌自己沒個性——而我,是A、B、C、D的完美結合:沒個性兼成績欠佳的我每天無聊上學時只能看著心儀的女同學已有她心儀的男同學。我突然明白了一點:我(要在月巴以外)為自己建立鮮明個性。

3.個性,就是要與人不同。當身邊男同學情迷香港玉女歌手之際(是的,那時候香港女歌手大都是玉女),我把目光放遠一點向海外發展——我找到了台灣的蘇慧倫。

4.但問心,那段時間的蘇慧倫無疑有點土氣,那個髮型跟那身衣著再配合那麼樣的一個妝……Well……奇怪是,愈看,竟看出味道來。當很多女歌手都落力粉飾自己時,蘇慧倫就是能夠超越各種身外物,而依然美麗。又或,這樣說吧,我迷戀她,是迷戀她本人的氣質與個性。即使她跟我距離明明很遠,遠得我根本完全不認識她。

5.所以接著要做的就是認識她,聽她的歌。當年沙田有不少唱片舖,其中一間便有售賣她的《六月的茉莉夢》專輯。作為窮困預科生的我,每一天放學後只能專誠走到該舖,賴死唔走(即在明顯不買碟的情況下一味乾站著),用我純真的眼睛,定睛看著貨架上的《六月的茉莉夢》(封套上的蘇慧倫),同時心裡盤算:還要捱多少天麵包才儲夠錢把CD買下?

6.餓不死,總算買了《六月的茉莉夢》。拆開膠袋,第一步要做的,自然是小心翻看那本Booklet啦——小心,不是怕被家人發現,而是怕自己月巴的手指會弄皺Booklet上的蘇慧倫,又或在她臉上印下油淋淋的手指模……所以翻看Booklet前我務必先用(應該不含鉛的)清水,洗乾淨雙手,用清潔的布抹乾,再把Booklet平放在餐桌上(讀書年代的我並沒有書桌),每揭一頁,深呼吸一下。

7.可能是我的呼喚終於見效,蘇慧倫真的來香港發展。正確一點說:那年頭台灣流行音樂在香港極其盛行,蘇慧倫也隨著滾石擴充,兼營香港市場(滾石甚至在亞視有一個節目推介旗下歌手),而且表現得相當有誠意——用廣東話唱廣東歌。《我一個人住》改了個廣東話版本,《我不是一個人住》,由原曲中的學習孤獨到新版中的看破孤獨,連頭髮也留長了(我也首次明白到廣東話原來可以這麼美妙)。對於她這一次攻港,我既高興又亢奮:高興在她真的紅了,亢奮在自己當日獨具慧眼發掘了她……

8.但蘇慧倫真正的黃金時代,是1996年的《Lemon Tree》,她由原來的清純,蛻變成極有型格而又不失清純兼帶幾分Cutie……跟我唱過卡拉OK的朋友們應該都難以忘記,當年我每逢唱K都例必點唱《Lemon Tree》——至少三次:第一次,由我獨唱;第二次,開原聲,我跟著唱(以製造與蘇慧倫合唱的幻覺);第三次,開原聲,我不唱,現場所有人也不准唱,大家靜靜欣賞她的美。

9.然後,我由預科生到大學生到成為社會上一個尋常受薪階層,去到一個已經懶理甚麼個性的苦悶年歲;蘇慧倫也一直在變,由最紅的階段,漸漸退下,步入中年,終於結婚,生BB,BB剛好三個月大……我還是有買她的專輯,連我也不知道原因,但每一次,看完一遍Booklet後便把碟收好,就像要把一段似乎再沒有重量的記憶收好。

10.直至那個晚上再次聽她的《台北玫瑰》。原來她曾經告訴我有關清純的定義,為我建構台北(女生)的想像——她為我、為很多香港人的90年代留下了一個既遠且近的美麗註腳。歲月像流水,一去不回;年輕的笑容裡,沒有後悔。因為回憶太美。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73


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

每逢鬼節倍思Ghost


















端午食糭,中秋食月餅;新年派利是,鬼節睇鬼片,啋……

(一)
每逢踏入農曆七月,我就不禁懷舊起來。吹吖。
我懷念那個有好多鬼片睇的古代香港。多到一個程度是:不止盂蘭節,就連復活節中秋節都有鬼片睇。

(二)
人生第一齣入場睇的鬼片是《凶榜》。有關觀賞這齣鬼片的經歷,一早在「浪漫月巴睇舊戲」寫過,只能說,睇到中途我已哀求大人帶我離場,因為我驚到(在意識上)瀨屎……
但這一次(形而上的)瀨屎冇嚇窒我。細路時在牛頭角讀小學,返屋企時成日經過(已執笠多年的)帝國戲院,每逢望見戲院內那些鬼片的衝擊性劇照(最難忘是《艷鬼發狂》劇照,既有王小鳳又有鄺美寶),我就相當亢奮——比起西片的鬼,港產鬼片的鬼自然比較親切(至少佢哋係講廣東話),出沒的場所,總是香港一些較有歷史的地方和建築(像《凶榜》的事發場所便是西環舊樓)。因為較有歷史,這些地方和建築不是被拆,就是被重建,再發展……真的,今時今日翻炒80年代鬼片,你未必曉驚,但肯定會看出一種感傷——那個曾經真實存在的時空已經消失殆盡。

(三)
當然,當年拍鬼片的電影人可不是當成歷史片段咁拍(亦冇人預知自己當日捕捉的景物會在不久將來冇晒)——純粹是一盤生意,畢竟鬼片一直是受歡迎類型,他們需要做的,是研究拍乜,和怎樣去拍。香港鬼片只是一個籠統稱呼,所包含的,其實好多好多。
我想起降頭片。曾幾何時這種南洋秘術成為了鬼片主導,通常都是心術不正的人動用這種秘術害人,結果害人終害己。唔知點解地,降頭片在畫面處理上總是比較核突奔放,而核突奔放的極致自然是《蜈蚣咒》中李殿朗的忘我演出——我曾經講過,這一場口吐生猛蜈蚣,足以讓李殿朗攞一世影后!——咦諗諗吓,《蜈蚣咒》其實冇鬼喎……
我想起《猛鬼差館》。曾幾何時鬼片就係鬼片,大前提是令你驚而不是引你笑,但劉鎮偉完美把鬼片同笑片撈埋,撈成為一齣由頭笑到尾的零冷場鬼片,而當中大部分笑料又依賴許冠英的演繹——當說到許冠英,又必然諗起《殭屍先生》,而說到《殭屍先生》又難免諗起林正英……
以上都是香港電影業興旺時被拍下的鬼片。90年代中開始,本地電影市道開始轉差,戲少開了(高成本的戲更加少),卻出產了不少低成本鬼片,當中不乏渣嘢,但依然有正嘢,像《陰陽路》第三和第四集、《猛鬼卡拉OK》、《大頭怪嬰》、《熱血青年》等,證明了一齣好睇的鬼片,原來不受制於成本(咁當然,如果多啲錢拍,完成品應該會更好囉)。而在那段艱難時期,鬼片讓不少電影人繼續有工開。

(四)
但諗都冇諗到,香港竟然會出現「冇晒鬼片」的時刻。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唯物論」不容許非物質性的鬼存在。卒之走到一個地步:只要有人願意開拍一齣鬼片,我們就好似掘到一件珍貴歷史文物……問題是,鬼片比起其他類型片更難拍。例如,拍動作片,你可以愈拍愈大陣仗,上次打十個人咩今次一於打夠一百個人!但拍鬼片,可不是一次過出動十幾廿隻(CG)鬼就代表好恐怖。對於鬼片我一直深信以下幾個原則:
1.恐怖感最好同日常生活有關。桂治洪《鬼眼》,1974年上映,借用隱形眼鏡描述了一個近視女子的恐怖經歷;當事人(和觀眾)冇諗過,一副免費的con,竟然招惹了一隻喪盡天良的男鬼……最日常往往最詭異。
2.不要加太多(懶緊張和詭異的)配樂。夜闌人靜,主角情緒繃緊時的急促呼吸喘氣聲,往往是更好的配樂。
3.不要太依賴後期CG。《凶榜》沒有任何CG,恐怖純粹來自西環舊樓和那個夜半無人的大型商場,一切經由環境渲染,觀眾未見鬼已經自己嚇自己先(所以《有客到》最好睇是Eric Kwok那一part,那個夜媽媽的舊式屋邨街市實景居功至偉)。

(五)
我心繫鬼片,但當懷舊已晉升為一種阻住城市高速前進的罪,鬼片似乎真的不合時宜——(如果有)鬼,也不過是由人變成;人會懷舊,鬼亦一樣,隨時來得更偏執。
鬼片話我知,遊魂野鬼都是忘不了過去,像《胭脂扣》如花,對十二少念念不忘,前往陽間的西環搵萬子幫手尋人,在緩慢的電車上向萬子表露身世;而好好彩,萬子的角色是報館編輯而不是甚麼規劃顧問,不然深情又苦命的如花可能先換來一句「抱殘守缺」,繼而再被串道:懷舊懷舊,阻住陽間前進!快啲趕去投胎啦笨……唔使10分鐘,The End。
畢竟陽間太追求高速,投胎也要迅速。
(改咗啲,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72


2015年8月14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女星(39):我(也想她做我)的野蠻女友


























大題中括號裡的那個「她」,自然是全智賢。

1.韓國娛樂發展史,應該分「《我的野蠻女友》前」和「《我的野蠻女友》後」。

2.在「《我的野蠻女友》前」時期,我對於韓國的印象就只有韓燒。讀高中時,沙田廣場地下面向沙田正街的地舖,開咗間韓國燒烤。我成日幫襯,幫襯店方的經濟實惠午市套餐,貪佢跟餐附送兩大碗白飯……Well,以上一段回憶同本文其實冇乜關係,我想說的只是,在那個有點遠古的無憂時光,點會諗到自己在日後會迷上韓國(嚴格來說是南韓)的女影星女歌星,同時又點會預料到香港娛樂竟然會有死到直的一天……

3.或許你同我一樣。我人生中第一齣入場觀看的韓片是《八月照相館》,第二齣才是《我的野蠻女友》。《八月照相館》的沈銀河,正呀!——她的正,太出塵,你不會 / 不能想像她是塵世間的一個真實存有。

4.不像全智賢,她的野蠻她的美,好真實,真實到你相信會在現實搵到個差唔多的女子——這個「差唔多」,是指個性,唔計樣。

5.全智賢靚嗎?靚,但又絕對不是靚到超凡入聖。如果要比較,金喜善呀宋慧喬呀李英愛呀可能比佢仲靚(曾幾何時,金喜善宋慧喬李英愛三位,構成了我們心目中韓國女星的核心印象),但她們三位的嗰種靚,太典型,好玉女,對得耐,會悶,反而不及唔典型的全智賢咁襟睇。(我們覺得)全智賢靚得唔典型,自然是多得《我的野蠻女友》。曾經飽受90年代玉女洗禮的我們(呢班男人),實在冇諗過野蠻原來是可愛的一種表現方式,也可以是掩飾傷痛的自欺欺人掩眼法;當我們(呢班男人)漸漸明白了,就變得像戇男車太鉉,由最初頂唔順到漸漸接受,再然後,瀨嘢嘞,不自覺愛上了。《我的野蠻女友》好睇,除了故事除了郭在容除了車太鉉,最主要原因講到尾始終是全智賢,她如實地給予了這角色說服力和吸引力(你試想像若換上金喜善去演?嘩,不敢想像……)。全智賢強在不單說服和吸引到男人,同時能夠令女性觀眾也不討厭她,甚至鍾意她,因為有共鳴(女人睇女人,從來都嚴格和嚴厲好多)。

6.那是2002年的事。千禧前後,不少院商在港發行韓國電影,我亦睇咗唔少(最難忘《快樂到死》的全度妍),但真正大獲全勝的只有《我的野蠻女友》。那時做緊報紙副刊,跟過一篇專題,原來唔少香港人因為實在太愛《我的野蠻女友》,搞到迷上南韓,決定去學韓文,坊間開始湧現教韓文的學校……我估無論郭在容車太鉉甚或全智賢本人,諗都冇諗過這麼一齣愛情片,竟然為自己國家進行了一次文化的對外征討。

7.有人話,全智賢所能提供的純屬本色演出——我認同,事實是日後不少同野蠻無關的演出都冇乜迴響,有些甚至釀成大災難(例如硬闖荷里活的《血戰新世紀》)……

8.咁講吧。塵世間有兩類女演員,一類是能夠改變自己、進入不同類型角色;而另一類,則需要為她度身訂造,再經由她本人獨具的特色與氣質,為那度身訂造的角色Add Value。全智賢,明顯屬於後一類。真的,有啲舉止和動作,佢去做,完全冇問題,一換轉其他人做,只會令你想打爆部電視(及當事人)。所以《盜賊門》那個陰陰濕濕又衰唔晒的性感女賊,好啱全智賢去演;《來自星星的你》的千頌伊,更是超啱全智賢去演——擁有著野蠻女友的原型,同時添加了一個紅星的奄尖聲悶和跋扈(全智賢在現實中早已體驗過作為紅星的滋味),但當拋開晒以上種種表面嘢,她始終是一個纖細而敏感、容易受傷的女人。

9.實不相瞞,當我睇見那個由全智賢拍的電話廣告,看著她用修長手指在智能手機上碌吓碌吓,真的有衝動為佢而換機……流行文化真的足以推動一個國家的各項發展。

10.寫全智賢的這個晚上,好多人在討論的娛樂新聞是另一個「賢」——謝賢。我不是說謝賢不能成為娛樂焦點,只是看出一種深層悲哀:今時今日香港真的再生產不了新的紅星——香港娛圈半死不活,而最野蠻的小丑統統在政界,天天提供惡俗娛樂。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71:汗。


2015年8月12日星期三

叔叔不行了,而憤怒。



























大題「叔叔不行了」中的「行」,是指「行路」嗰個「行」。請注意。

1.
2012年10月25日,我發表了一篇名為「叔叔不行了,但快樂」的文章。文章輕鬆幽默之餘兼具中年獨有的感傷,可惜唔係咁多人睇過。
三年後的這一篇,大可視為下集,或第二回,whatever啦,總之都是述說一個中年叔叔在上環西環行到不行了的故事——分別是,上一次是快樂,這一次是憤怒。

2.
2015年8月9日,香港開埠以來最酷熱一天。月巴的我釀在屋企張梳化,歎住冷氣,享受緊Pizza薯片帶來的肥美樂趣。
直至我在手機碌碌吓碌到那單般含道四棵古樹漏夜被斬的新聞——突然地,一股好難形容的情緒湧出來。我把餘下的Pizza薯片一嘢倒晒落口,換衫,搭車,過海。
已有接近三年冇去上環西環亂行。原因有好多,而主要原因離不開怕熱怕行以及懶。
一如以往,由中環街市起步,經行人電梯上行往半山,到了堅道,便繼續往西邊步行。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半山。即使事隔多年,我依然愛在這地段散步。
問題是,真係喪熱。早在搭行人電梯時已經流了大概兩加侖汗,到了堅道,再流多三加侖……但我還是一直行,唔知為乜咁一直行,行經很多明明陌生但又似曾相識的舊樓、地舖、斜路;人不算多,但個個都流晒大汗,只是他們流得好relax,唔似我,點睇都似是一個就快中暑倒下的月巴叔叔。

3.
行到樓梯街。幾年前因工作關係來過,記憶中有一幢感覺很「艷鬼發狂」的舊樓(《艷鬼發狂》,1984年港產經典鬼片,由我最喜愛的王小鳳及更喜愛的鄺美寶聯合主演,主要故事就是發生在一幢舊樓),住了幾隻喵,心血來潮想去望吓,於是沿樓梯行落去。噢,樓已拆,圍埋板。喵,一隻都冇。
熱到頂唔順了。坐低,抹汗,飲啖水,攤唞吓,四野無人,只有熱風,風吹過頭頂的樹,樹葉發出似有還無的聲響。開始有中暑感覺的我,正在狂吸由樹葉經由光合作用所釋放的oxygen,而同時我又狂呼出光合作用過程中所必需的carbon dioxide……我正用微不足道但又事關重大的一呼一吸,和樹溝通。
我從來不是一個環保的人,但對於樹,一直心存敬意,亦由衷地認為樹超靚,以致我中學時到戶外寫生,例必畫樹;送畫俾心儀的女同學,也是畫樹(所以注定我在求學時期溝唔到女)……Why鍾意樹?唔知喎,只能說,我喜愛綠和啡這種顏色配搭(但日常衣著上我唔會咁撞法,免得俾人話我扮樹),我喜愛用水彩渲染日光下的樹葉,我喜愛看樹根延伸時所呈現的生命力(但絕對不喜愛那個乜樹根)……我敬愛樹。

4.
所以我決定不去般含道看那四棵被斬首的樹了。我不想悼念也不想影低被斬首的樹——我不會阻止去悼念的人,也不介意其他人用甚麼形式去悼念;我只是更清楚那一刻的自己是憤怒,多於哀悼。
斬樹,很貫徹近年的管治思維:凡見到篤眼篤鼻的(可以是物件也可以是生勾勾的高官),剷除咗去,總之冇眼屎乾淨盲。炒高官,涉及政治權鬥,而換來換去都是擁護同一思想的人形生物(偏偏水喉有問題,又唔會換晒去囉……),我所能做的是邊苦笑邊唱小鳳姐名曲;但斬樹?我XXXX呀!(我不會講明這四個X代表甚麼,當然你絕對有權解讀成是粗口)
熱到躁的我打道回府,突然下起勁大的雨,雨沖得走我的躁,沖唔走我的怒。
(那夜我回想起一齣荷里活片,M.Night Shyamalan《破天慌》。當年同朋友入場睇到呆咗,這一刻卻睇出一點啟示:如果我是一棵樹如果我也有怒意,我絕對會聯同兄弟們向那批亂咁操生殺大權的人作出無差別式反撲。)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70


2015年8月7日星期五

我有份出席今年「apm書節」。




























日期:8月16日(星期日)
時間:7-8pm
地點:咪apm囉~


據聞到時除咗簽書(吓?乜仲有得簽?),仲要上台分享……

註:去埋呢次活動,我就會專心學業,短期內不再露面……

ROBOCAT 469:我細個時真係諗住大個做硬畫家~


浪漫月巴睇女星(38):Winona Forever?Winona Forever!





























甚麼是永恆?望著新亞名勝「天人合一湖」,我問自己。

1.我已經對住部腦五粒幾鐘,但只是 / 只能打出幾十粒字。

2.浪漫的我的確在幾十年人生路上情迷過大量女星,有人話我濫交,但我解釋,在迷戀女星上我冇特定目標,所以唔算濫交(這是甚麼道理?)。或許時間擁有令人冷靜的功能,所以事隔多年後,我能夠好冷靜地回想和書寫她們——但對於Winona Ryder,不能。以致我明明已經對住部腦五粒幾鐘,但只是 / 只能打出幾十粒字。

3.前日入中大攞學生證(冇錯,臨老的我才明白Book到用時方恨少),事後心血來潮想去新亞兜個Round。路經知行樓,想起廿年前的一件小事,一張電影Poster。

4.《Reality Bites》的Poster。我不知道你有冇睇過這齣由Ben Stiller執導的電影——Yes,就是那個好搞笑的Ben Stiller,偏偏由他拍的這齣戲,冇乜好笑,還頗殘忍,殘忍在對戲中幾名大學畢業生的描寫。

5.其中一個是Winona Ryder。她靚,極靚,在戲裡最靚的就是她。畢業後搵到份電視台PA做,偏偏遇著大量老混蛋(又名Old Seafood)……好彩地,大學時拍低的一些footage,被身光頸靚的電視台監製Ben Stiller睇中——而同時Ben Stiller也睇中埋佢本人,結果,Well,咪行埋一齊囉……但這樣的愛情戲太單調了,所以仲有另外一位男主角:浪蕩不羈到會在酒吧睇海德格《Being and Time》的Ethan Hawke,他是Winona Ryder的同學和知己,而因為他浪蕩不羈,所以對Winona Ryder若即若離……《Reality Bites》的Poster,就是這二男一女:左邊的Ben Stiller冇乜表情地審視緊畫面右方、右邊的Ethan Hawke好型地望向畫面外(而不失其浪蕩不羈),至於Winona Ryder則在正中心,著住件嬌艷欲滴的紅背心。這一張Poster,曾被某同學招搖地貼在他知行樓的宿舍門外,每次行過,我都會企定定咁望——而我當時根本未睇過齣戲,也不知道這齣戲在描寫Generation X(才疏學淺的我甚至不知道甚麼是Generation X),而只知道:呢個「乜嘢啦Ryder」好!靚!呀!——Sorry,我當時仲未識讀晒佢個名。她的靚,是我從未見過的,不俗艷不霸道,有一份出塵,加一點純真……尤其對眼,望實,會帶你飛去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宇宙……

6.那是90年代,好多戲香港都未必咁易睇到搵到的年代,只要一見Winona Ryder有份做的戲,即睇!一見封套上有Winona Ryder的LD,即租!所以我睇《驚情四百年》,不是為了嗰隻吸血殭屍;我租《The Age of Innocence》,也不是為了馬田史高西斯。90年代對Winona Ryder來說絕對是一個美好年代,很多導演起用她,她拍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而難得在即使齣戲未必收得,坊間總是稱許她的演出。

7.悲劇的來臨,是臨近三十。她千辛萬苦完成了《Girl, Interrupted》,結果紅了Angelina Jolie;拍《Autumn in New York》,更有幸同男主角Richard Gere雙雙提名金草莓……到了2001年,30歲,因為撻嘢被補。世人由冷待她,變成恥笑她。

8.然後「過氣」二字就像邪靈,長期附身。我不知道是度身訂造抑或有咁啱得咁橋,她不只一次演過以下一類角色:麻麻煩煩懶巴閉的鬱躁型「過氣」女星。每當睇見她把這類角色演得入木三分,我就倍感傷心……只能說,她在30歲後的十年間,未能承接30歲前十年所累積的一切;而話咁快,今年10月,她便44歲。

9.對於過去,Winona Ryder其實睇得好透,睇不透的是我。她大我幾年,看著她,就像看著自己,看著美好的90年代煙消雲散,你抓不到又捉不緊甚麼,即使你曾經年輕,曾經以為未來會由你一手創造。

10.在熱到爆又靜到飛起的天人合一湖,我問自己:甚麼是永恆?——《Reality Bites》Poster上Winona Ryder的美,就是沒有人能夠抹掉的永恆。很消極但又很真實。
(原文刊於am730)

2015年8月5日星期三

香港旅遊指南(2015 Amazing Summer版)


























前言:強伯寫過一篇《96旅遊指南》,事隔19年後,我想作一點補充……
----------------------------------
香港,是法治之都(好似係)。只要你不犯法,就會好好玩。有幾好玩?要你親身來玩先知。以下,是一些遊覽香港(包括九龍新界)的注意事項,畢竟入鄉要隨俗。

.氣候
香港以潮濕馳名於世,尤其在Amazing Summer,你一出汗就會keep住出汗,出到一個足以中暑的地步……幸好坊間有售一把手提風扇仔,雖不致有涼冷氣的快感,但總算能夠頂住先,所以頗受年輕人歡迎——偏偏有人睇唔過眼指出用此扇的年輕人唔捱得,但你貴為遊客,唔使理,上述言論只針對香港廢青。
受Monsoon Wind影響(Monsoon Wind是甚麼?唔好問。生活在香港,不求甚解會快樂一點),香港氣候有時難以捉摸,但更難捉摸的是政治氣候,就算你投身建制派,也要睇清風向。

.交通
交通工具大把。做得遊客,冇理由去迫巴士港鐵吖,所以我會推介你搭的士。問題是今年夏天,的士比較難截;截到,也不一定車你去你原本想去的地方……是的,香港有些taxi driver很有主見,會主動提出(方便他本人的)目的地。
收費方面,按錶收費,但很多時司機都會採用四捨五入法,將車費tune去一個整數,方便(唔使)找贖。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香港生活,或許會選用一般香港人採用的公交(公共交通工具的簡稱,而非公然性交);我欣賞你,但也提醒你,無論你幾咁疲累又或幾咁想坐,都絕對不能使用關愛座!你要明白,你嚟得香港無非是尋開心,而不是博上鏡——被網絡公審。不過,好多香港人對外國人總是零舍nice,即使你坐喺港鐵車廂阻住人行,也只是被詮釋成率性不羈。

.飲食
香港堪稱美食之都,各國特色美食都俾你食到,今年夏天,勁到連含鉛的水,一樣飲到。
「WTF?」想必你會立即用鏗鏘英文爆粗,但高官會咁話:飲少少啫,拉勻一世其實冇乜嘢——佢都係咁同香港市民解釋。

.購物
香港也是購物之都,近幾年更進化成購藥之都,但據聞不少旺區的藥房都紛紛執笠,可能是大陸遊客身體健康咗。
你可能會問:Why大陸遊客身體同香港藥房執笠有關?呢啲深層次社會矛盾,一時間好難(用中文)同你解釋。

.風俗
香港雖然細,細得來也有本身風俗習慣。例如垃圾桶——如果你行街時見到有人對住垃圾桶動怒,或爆粗,你不要驚訝,因為垃圾桶在香港已不只是垃圾桶咁簡單——尤其由今年夏天開始,垃圾桶變得更具爭議性。作為遊客,唔使理咁多,只需把垃圾準繩地掟入垃圾桶便可。

.文化
誰說香港是文化沙漠?行一轉西洋菜街吧,你會看到很多女士在聞歌起舞,起舞期間更有警方傍實——Yes,在保護文化上,香港警方相當落力。至於好唔好睇、好唔好聽?不在討論範圍。

.人身安全
無可避免地,最文明最有文化的地方,都有潛在危險。為了令閣下旅途更愉快,請留意以下各項:
1.在西洋菜街切勿舉起黃色傘。
2.應盡量避免使用扶手電梯。
3.不要爆粗,在香港爆粗隨時構成襲擊罪(但英文粗口應該不在此列)。
4.不要接聽陌生來電。假如不幸接聽而對方自稱是乜乜政府部門的人,即管用你那帶有濃厚美式口音的英語回應吧(例如You Know)。
5.應避免穿著性感(尤其當你在街頭遇上集會時)。

祝各位旅途愉快,盡情享受這個由老混蛋粉飾的香港Summer。Yeah!
(原文刊於am730)

ROBOCAT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