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

OH NO,原來我已經OK OLD。


























2015年9月,是莘莘學子開學月,也是月巴氏踏入四張嘢前的最後一個月。Well,傷心到講不出再見。

就快四十的鐵證如山
光陰似箭(當然不會似電車咁慢),明明覺得自己還是廿歲,但日常生活話我知,很多以前難不到我的事,都開始難到我。
例一:OK,我還是能夠像廿歲時通頂(打機),分別是,廿歲時通頂後翌日可以完全唔瞓直接返工;but now,要瞓番一日才能夠boot番部機。
例二:OK,我還是能夠激情而豪邁地食buffet,分別是,廿歲時食完28隻生蠔還可以吞噬牛扒兩大片冷盤數碟熱葷好多round——然後再重複上述程序;but now,我的食量竟然比一個剛踏入青春期的青春少男還要少,實在情何以堪成何體統。
例三:我已經不能夠像廿歲時跟情迷的女孩煲六粒鐘電話粥——OK我知而家冇人會再煲這種粥,要傾,都在fb messenger度傾,但你要我同情迷的女士(成熟穩重的我已經對十八廿二的女孩冇興趣)透過鍵盤對話六粒鐘?我好忙囉,畢竟有好多game未打爆囉。
但有一樣嘢明顯比廿歲時有所進步:一樣咁懶——錯,係更加懶——今時今日的我已有能耐釀在梳化足足大半日,而所謂「釀」,就是像魚肉釀在矮瓜裡,乜都唔做,一動也不動。回想廿歲時的我,好動又怕悶,要我坐定定半粒鐘?已有苦度一生的無窮虛無感。種種生活事實證明,我不再年輕。

一句話辣著四十月巴大賽
有人話,心胸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得廣闊——黐線。看看那班高官吧,個個五六十歲,但比一個細路仲小家小器。
我可不想成為小器的月巴,於是嘗試量度自己器量的底線,看看有邊啲說話(亦即別人的批評)會激嬲自己。
1.「你好月巴!」我知吖,使你講咩——既成事實,有乜好嬲。
2.「你冇仔女嘅。」不單只唔嬲,直頭感到自豪,自豪在不用怕自己成為怪獸家長。
3.「乜你冇物業呀?」請注意,若由同學發問,問題的意思不單純是問你Why仲未上車,而是:乜你冇物業收租?箇中邏輯如下:買一個單位(自住),那個只是單位;買第二個單位並搬過去住,那麼第一個單位才會升格為物業——我有少少嬲,嬲自己。
4.「過去四十年其實你乜都冇做過。」What?我乜都冇做過?好angry呀!我明明周一至周五返工,難得等到放假,又會匿喺屋企畫《Robocat》而從未脫稿……但,諗真啲,我好似好忙,但忙不等於(成就了)甚麼……我好嬲,嬲自己死做爛做但原來乜都冇做過。我成就了我的毫無成就。

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所以我看《玩轉四字頭》(While We're Young)時看出一種苦悶。
不要被戲名和trailer誤導,以為是一齣戲教導中年人重新喚起青春激情的電影,要說的反而是:年歲就是年歲,是時間給予每個人的糾結,絕不會因你的心情態度有所改變而讓你得到任何外變(同樣,不論閣下飲水態度如何,你飲下含鉛的水就是飲了鉛水)。Ben Stiller好認真地花上十年拍一齣描述美國權力關係的嚴肅紀錄片,看在別人眼裡,就只是一場不知所云的悶戲;他試圖在仰慕自己的後生仔面前展示自己的英雄一面,結果變成自己落自己面……他最後發現,自己(好似好)認真地去過每一天、拍每一段footage、做每一件事,但只能成為一個不明白世界運作、不合時宜的中年人。你(以為自己)好認真?但世界根本已不(需要你)認真。
電影沒有提供出路,只揭示了一個踏入中年的事實——你失去了的,就是永遠失去了。
所以今年唔好祝我生日快樂——但生日禮物照收,好讓我在keep住失去的同時攞番少少嘢喺手。
(原文刊於am7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