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90s(24):我晨早決定這一篇寫Radiohead
因為Radiohead出新碟,我晨早就決定這一篇要寫Radiohead。但一件偶發的事,令我差啲想改題目。
1.取悅人,從來都重要。尤其在這個重視呃like的量化年頭。
2.我習慣和鍾意取悅人嗎?就算再唔習慣再唔鍾意,總會取悅過啦——否則,也不會因為那件偶發的事而想改題目。我心知肚明寫呢個偶發題目,肯定多啲人鍾意睇多啲人like(即使所謂鍾意睇和like都只是維持一兩日的事,然後便煙消雲散)。於是周三晚上我係咁諗,諗來諗去,就是冇感覺,唔想明明冇感覺但為了交文(和取悅人)而扮到懶係好有感覺。最後,維持原判。
3.取悅不取悅,沒有對錯,沒有高低,純粹睇你點揀——又或者咁講,取悅,總是被認為比較明智,爭在手法核唔核突。
4.像我開始認真學聽歌的90年代中(如果做任何事都有原因,我認真學聽歌自然也有原因,但過去已寫過太多次,不贅了)。那時候,Britpop盛行,好多英國樂隊都爭住投身這股風潮——好多都只是混水摸魚乘機掠一筆。這是好正常的事,就像90代初古裝武俠片在香港盛行,於是有段時間入戲院你會以為回到武俠時代,想睇人著時裝做戲俾你睇都難。這就是取悅。
5.對比過去所有搖滾風潮,Britpop由頭到尾都被認為是一場marketing而多於一次創造——咁又真係冇創造過啲乜,不過是將60年代英國結他音樂及日後音樂上的英倫元素來一次綜合重塑咋嘛——你可以話,Britpop是一次英國搖滾的二次創作。
6.為方便分類,Radiohead被歸類為Britpop樂隊——係咪呢?時間上,你話係咪係囉,畢竟他們在1992年出道;音樂風格上,好難稱得上是嚴格Britpop(但怎樣才算是嚴格的Britpop?好難講)。
7.Radiohead一直在努力擺脫這個由別人加諸的歸類。我第一次聽Radiohead,已是1997年的《OK Computer》,他們第三張專輯,一張曾被英國音樂雜誌選為全宇宙最強的專輯——但我聽《OK Computer》的原因同以上無關,純粹因為當時心儀的一個女生有聽,我想取悅她,咪聽囉。事情的發展自然是:女生懶理我的取悅,但我因此而迷上Radiohead,更追聽他們之前兩張專輯,1993年的《Pablo Honey》和1995年的《The Bends》。
8.《Pablo Honey》整體流麗,但不算太標青(這個評語純粹是跟同年代其他樂隊更勁的作品比較),不算太標青之中偏偏又因為一首《Creep》,讓他們受到注視。如果從商業角度看,他們絕對應該在下一張專輯整多首類似的單曲,但佢哋冇咁做,反而交出了一張整體流麗之餘比起《Pablo Honey》進步十幾廿倍的專輯,讓他們更加紅了。再從商業角度看,他們好應該在下次整一隻(擺明)延續《The Bends》的專輯啦,佢哋又冇咁做,反而把好得樂迷歡心的《The Bends》拋諸腦後,整咗隻完全懶理《The Bends》支持者感受、甚至懶理能否流行的《OK Computer》,結果,Well,被公認為Britpop年代劃時代的的經典——又其實,Brit唔Britpop,已經不再重要,他們已靠自己創作掉走了這個被阿豬阿狗加諸的身份。
9.Radiohead的勁,在於從不取悅——取悅,就是要睇人面口而作出相應行為,過程中肯定要委曲自己——創作,若存在委曲,就肯定去不到最盡之境地。
10.而最勁的是:好多90年代的歌,現在聽依然覺得好聽,極有可能根本是回憶在作祟,回憶自行加了分;但《The Bends》和《OK Computer》嗰種好聽,是真的超越了時間。
(原文刊於am730,20160513)
(我們的MV每每拍歌手大頭,《No Suprises》也拍Thom Yorke個大頭,分別是:人哋個拍法勁上十萬倍。)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