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星期三
浪漫月巴睇90s(8):你知唔知有間電影公司叫UFO?
真人真事。90年代某天有人突然問我上述問題。我立即答佢:知~
1.我答了「知~」後,伴隨的可不是一抽省略號或dead air——因為我除咗知有UFO呢間電影公司,仲有睇他們的作品。蘇格拉底教落:唔知,就唔好扮知。知冇?
2.而事實是,在當年如果有捧UFO場,某程度,代表了你對電影是有所追求的。我唔敢講對電影好有追求,但UFO的出現,曾經為我帶來一種與別不同的期望(即使往往變成失望)。
3.事隔多年後,我們總是形容80年代是港產片的一個黃金年代,但所謂黃金年代,撇除當中的確有過不少今時今日睇番都依然覺得經典的好戲,但有更多,是求其塞堆笑料和劇情(再加啲剝削女性情節及畫面)便交差的粗製濫造。
4.還有一個更嚴重問題。因為市場主導,每每一個題材掂咗,便有一大堆跟風作:《英雄本色》收得,全港男演員都要揸槍扮英雄;《殭屍先生》收得,便湧現大量《殭屍乜乜》;到90年代初,《東方不敗》收得,全港男女演員紛紛笠上古裝吊威也飛來飛去……如果電影可以是一個地方生活的展示、一個年代面貌的載體,那麼,在很多港產片裡,我們其實看不見香港。
5.UFO要拍的,是香港——某一個特定層面的香港。有人曾說,UFO拍出了當年香港的中產味,但這是一個籠統、甚或錯誤的形容——所謂中產味,是一種錯覺,一種經由UFO電影中精緻美術設計而產生的錯覺。的而且確,他們在美術設計上(由場景到布置以及服裝和海報等等)的極度專注和用心,讓港產片脫離了80年代那種求其——未看內容先睇門面,已讓你感受到一種精緻的格調,而非俗氣的豪華。問題是,當這種精緻過晒火,便變成了作狀。
6.所以我看UFO電影總是看到一種作狀。這種來自門面的作狀,甚至延伸到故事——冇錯,題材上,UFO總是能夠找到一點與別不同(以顯得他們並不隨波俗流),先聲奪人;但睇完嘞,難免感到只掂到表皮,進入唔到真皮層。那種先聲奪人的與別不同,well,好多時只是作狀。
7.例如《晚九朝五》。One Night Stand是90年代初一種伴隨著蘭桂坊而興起的嶄新行為(即使「搵食」是一種古老行為),《晚九朝五》便食住這種在蘭桂坊興起的嶄新行為,描寫一群不願談愛只想談性的有型男女的快樂與哀愁,但到最後,只是齣有主題兼有包裝過的三級片囉。我記得的,就只有陳豪和張睿玲的那幾場戲,以及《一夕愛》這首幾好聽的歌(但比起N年後的喜愛爛蒲系列,好上N倍)。例如《流氓醫生》,角色設定是一個建制以外的勁揪醫生,身邊圍繞著的配角,各有各的方向與目的,但由頭到尾,我始終鑽進不了這個醫生的心(我尤其難以明白那個由童愛玲飾演、愛睇海明威的妓女角色);又例如《金枝玉葉》,《追》自然經典,那三張海報也經典,但齣戲,講到尾,只是一齣借用當年同性戀 & 性別錯摸電影潮流,而宣稱異性戀才是正道(以讓恐同者睇完倍感安心)的異性戀電影。
8.也有一些主題明明很好、但拍得不夠好的電影。《救世神棍》,描述香港人因迷信而產生的無知;《歡樂時光》,描寫三個好朋友因被誣告強姦,為求甩身而搞到決裂……尤其喜歡《歡樂時光》(即使嗰三個男主角我冇一個鍾意),喜歡編劇陳淑賢用這麼一個切入點去講友情的脆弱。
9.作品有好有唔好,但UFO成立的態度是可貴的。一群電影人獨立起來,自組公司,銳意要拍一些有別於大公司取向、以生活作基調的故事,而內內外外更配上最精緻的配套包裝——尤其poster,我夠膽講,靚過而家嗰啲多多聲。
10.而最重要是他們曾經提供了一點不同——即使,也有一點作狀。
(原文刊於am730,20160115)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