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星期五

浪漫月巴睇90s(11):愛是永恆當所愛是里~~美


























如果你是永尾完治,你會揀赤名莉香還是關口里美?

1.在去年1月9日那篇「永遠的赤名莉香」,我曾問過這條問題。

2.基於時間迫切下星期又是拜年時,我決定將問題調校得較具新年氣氛:如果你是永尾完治,你會揀赤名莉香還是關口里美同你一齊拜年?

3.如果你帶莉香去親戚家拜年,你面對的情況可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莉香隨時興之所至突然恨恨地咀你一啖——當你深感大時大節在姨媽姑姐面前被恨恨地咀唔多好意思吧,莉香卻不是咁諗,她堅持:真愛從來不分時間地點人物,所以不論任何時候任何場所以及在任何人等面前,她的愛都(應該)能夠無限制兼無限量地輸出——同時,她亦要求你咁做。

4.如果你帶里美去親戚家拜年,你面對的情況大概是:低羞著頭保持淺笑的里美keep住坐定定,面對姨媽姑姐的無聊問題(例如「幾時生番個馬騮仔吖?」),她依然是低羞著頭保持淺笑keep住坐定定,把發言權留給作為男人的你;就在你唔知點答之際,里美突然跪低,在親戚圍觀的情況下為你綁好甩咗的鞋帶……這也是愛的輸出,眾目睽睽得來夠晒低調含蓄(而又人人都能親睹)。

5.但無論帶邊個拜年,總之求神拜佛千祈唔好遇見三上。堪稱全世界男人公敵的三上,只會令你相形見絀……囉。

6.寫這篇前,我曾考慮翻炒一次電視版《東京愛的故事》,但最後,我冇咁做,有些感情我實在不想也不能夠再承受多一次(即使明明是虛構的)——但我還是(忍著淚)看了最後一集的最後十分鐘:莉香出走洛杉磯三年後,完治與(低羞著頭保持淺笑的)里美走在街上,期間里美發現完治甩鞋帶,便二話不說在大街大巷跪低為完治綁好,這時候,莉香突然出現在完治面前,兼擦身而過——其實莉香沒有看見完治(扮睇唔到定真係睇唔到?),是完治大聲嗌她,她才停下腳步。時間啱啱好,里美為完治綁好鞋帶了,企番起身,嘩面前的不就是(那個曾經同我爭仔的臭貨)莉香?但她依然低羞著頭保持淺笑,只笑說自己想去第二度行吓,擺明製造機會讓二人相聚一刻(我心地差,始終認為這是里美費事眼冤但又要懶大方的舉動)。

7.如果你有睇原著漫畫,應該知道完治和莉香根本沒有遇上,完治遇上的只是一個乍看貌似莉香的人。論處理,漫畫版的留白自然更有餘韻,電視版的偶遇再聚其實OK俗套,但由於飾演莉香的是鈴木保奈美,我極度願意接受這個OK俗套的結局處理。

8.回看,《東京愛的故事》並沒有甚麼驚天動地設定,不過是幾個住在鄉下由細玩到大的同學,長大後到東京搵食的故事,能夠令人永遠難忘,是柴門文對每一個角色的描寫入血入肉入埋骨,獨特得來兼具說服力;電視版的濃縮改編恰到好處,拍出了一份泡沫經濟下的都市感受性,Yes,東京是構成整個故事的必備元素。而不能或缺的絕對是鈴木保奈美。她就是赤名莉香就是她。即使塵世間絕少男人能夠抵得住莉香這名「愛的100億能量戰士」的強攻,但都不介意望多兩眼鈴木保奈美,她把原著中的莉香完美化,收歛了她的缺點放大了她的優點。(鈴木保奈美演繹下的)莉香讓我們(呢班臭男人)明白到,如能在一生中遇上這麼一個女人才算不.枉.此.生——即使到最後我們揀的只會是(低羞著頭保持淺笑的)里美。里美這類人,才是在愛情上最挑通眼眉、搵到可持續發展之道的聰明人。

9.最後,要多謝當年的亞視。全靠當年亞視買入,才讓我在面對殘酷A-level前得以看到這一個東京愛的故事,認識到鈴木保奈美。然後,還有《101次求婚》、《愛情白皮書》推波助瀾,香港正式掀起了一片日劇風潮(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10.最後最後,要感謝小田和正獻上了一首《突然而來的愛情故事》。每當前奏響起,我便不期然遙想起90年代初的美,想起鈴木保奈美,美得令我眼濕濕。
(原文刊於am730)

1 則留言:

  1. 比較起來, 1990年代的"日劇潮"只算是個小陽春. 真正的全盛期在1970年代.
    *這個潮或者在1960年代末葉已經稍稍開始, 到1970年代初進入全盛期(此時年幼的我開始有清楚記憶). 那些{佳偶天成}, {二人世界}, {柔道龍虎榜}, {龍虎群英}, {江戶煞星}, {青春火花}, {綠水英雌}, {青年幹探}, {白衣天使}...etc, 是我這輩人的集體回憶.
    *曾經有一兩年吧, TBB連平日黃金時段也在播日劇. 那些年兩個粵語頻道天天播幾套日劇, 當然也包括平日黃昏, 週日(末?)晚上. 70年代很精采!
    *那時香港播的這些日劇, 劇種很全面. 情情塔塔的, 小品, 古裝, 警匪, 動作, 運動, 校園青春,...什麼都有, 連少少咸的都有(據說, 很早期, 在00:00後). 也有套日劇{三國志}.
    *稍後一些(70年代後半), 港劇開始霸佔平日黃金時段, 日劇仍然播很多. 此時代表的有{前程錦繡}, {猛龍特警隊},...
    *日劇熱潮到70年代尾才漸漸式微.
    *有趣的是, 日劇在港式微時, J-Pop就在香港稍稍起革命, 到80年代進入全盛期.
    p.s. 70年代的這個日期全盛期, 很可惜當年香港對角色名字的處理手法多數是另取中式姓名. 得罪講, 想起來有點想作嘔. 試想假如[三国]在美國播放, 曹操叫Charles, 周瑜叫Johnny,... 是不是令人噴飯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