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星期四

好憎上街的我,寫在7.1上街前


























7月1日早上10點我打緊稿,望出窗,正在落大雨,不期然在心裡爆了一句粗——我回想起去年遊行時在中央圖書館前企定定擔住遮足足45分鐘的景況。

我討厭每年這一天都要上街
平日,我絕對冇咁神心咁早打稿。這篇每逢星期三刊登的文,我總是在臨近死線才交稿(收稿的編輯最清楚),但今天這一篇,不得不提早寫。
一陣要上街。實不相瞞,我是絕對討厭每年這一天都要上街,而上街,目的不是去食buffet、放題,又或去我的心靈滋潤場所旺角信和;上街,就是上街,夾在人群裡,任由頭上的烈日猛曬,或被雨水兜頭淋(又或兩者有預謀地交替進攻),沿途又要聞住自己和別人的臭汗,聽住自己和別人的自言自語(通常是粗口),行吓停吓行吓停吓行吓停吓……
我承認,近幾年都沒有入維園默默等待出發,而一直是插隊。我實在頂唔順在維園裡等等等等等等,等唔知邊個發號施令,等唔知邊個放行,等到仲未中暑的自己終於可以起行……有人說在維園集合的才會計落實際遊行人數,插隊的不算數(遊行人數多唔多少唔少其實有眼睇),但反正到最後,警方都只會用甚麼「最高峰時遊行人數」來交代一切。但甚麼是「最高峰時」?唔知。這個難以明白的形容,其實一様可以換成「天氣最熱時」、「太陽最猛烈時」、「狗屎落得最勁時」、「警方做到最躁時」……
而最無奈是,行完了,就只是行完了,連一句「Yeah」都喊不出來,因為心知肚明,行完了,不代表會得到甚麼,頂籠只換來高官例牌的一句「政府會聆聽民意」(有時會加埋「虛心」二字,但所謂虛心,不是來自心虛);然後,一切照舊,又或變本加厲,市民以用血與汗組成的聲音,只是一陣唔覺意掠過高官的耳邊風。
而更無奈是,汗流了鑊甘後,還要享受由冇上街的人豪俾你、分有不同等級的冷水:
第1級:超都唔知行嚟做乜攞嚟辛苦。
第2級:就係你哋呢啲人嘈生晒乜都反對阻住地球轉。
第3級:唔好話我話係啲冇嘢做同冇運行嘅人先會去遊行集會。
而我偏偏就是個「冇運行」而又參與過遊行集會的人。
所以每一年我都同自己講:下年咪搞我。但到了下一年,又行。

選擇題:A.《雞蛋與羔羊》;B.《北京北角》
這是一個最能夠表現自己條氣唔順的機會。
平日,你條氣再唔順,你只能:A.一啖吞咗佢當冇事發生過;B.透過言語發洩出來。
選擇A,傷身;選擇B,一個人的聲音太薄弱冇人會理你,又或當你黐線。
但這一天,不同。出得嚟行的人,即使想法點都會存在微妙的差異(這是絕對正常的),或所支持的陣營不同,但基本立場一樣,就是條.氣.唔.順。有這麼多條氣唔順的人同你一齊展示條氣有幾唔順,我覺得自己不再孤獨,而且條氣唔順得來理直氣壯。
當然,不排除遊行隊伍中有佯裝同路人的「鬼頭仔」潛伏(我終於明白點解香港電影裡的臥底角色,總是咁乞戲裡的人憎,原來當現實中出現誤導你中伏的「鬼頭仔」,真的極度乞人憎,而差遣別人去做「鬼頭仔」的,直情賤到天地不容)。
又當然,不排除有人會問你Why條氣唔順?如果對方不是詐瞓、扮懵、既得利益者(又或甚麼幫X出聲者),而只是不自覺日日接收由單一渠道(例如TBB)發放的資訊,不妨同佢詳細解釋條氣唔順的理由。
最後。不少人總是宣染遊行、公投、佔中等反抗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破壞冇建設。我想講:反抗的結果若是毀滅,那它就違反了自身邏輯……反抗者的邏輯是要追求正義,絕不在生存的狀況裡再增加不正義;畫量用清楚的語言,不使普世的謊言更擴張;正視人的苦難,為爭取幸福而努力——以上,見於卡繆的《反抗者》。得閒時睇這類書,有意義過參與甚麼齊做雞蛋仔創世界紀錄。
這一天,你可以上街,也可以安坐家中食花生;可以聽《雞蛋與羔羊》,也可以享受《北京北角》。
(原文刊於am730)

補:我只係齋行。向留守者致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