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佔領華爾街後)Batman在捍衛甚麼?




















如果今年真的是世界末日的話,我應該無憾。前設係俾我睇埋《The Dark Knight Rises》先好死。
Christopher Nolan向世人示範了,superhero電影原來可以拍得一點也不小兒科,那些明明超現實的英雄和奸角,竟可以作為描述現世的載體——這一次,劇本製作期間正好發生「佔領華爾街」行動,而當日這個針對資本主義流弊的行動,據編劇Jonathan Nolan(Christopher Nolan細佬)透露,的確有左右著劇本創作……
Bruce Wayne,超級有錢佬,資本主義下的完美人物。Nolan今次為他安排的敵人是Bane,一個在漫畫原著裡,來自極權國家的高智慧體力型暴徒,他要打垮 Batman,佔領葛咸城。



「人類史上有冇邊齣電影系列第三集是成功的?」
這是落實開拍前Christopher Nolan反複質問自己的問題。
答案其實不重要。即使過去不曾出現過真正成功的電影系列第三集,亦大可以由自己去創造。
Nolan同時很強調一點:這是由他所經手的蝙蝠俠系列電影最後一集,電影的最後一幕就是一個句號,絕不會留下任何尾巴線索以方便第時拍第四集。
但據聞電影公司已決意在這齣第三集上映後,以「Justice League of America」的名義(DC Comics世界裡一個由superhero組成的正義團體),把Batman re-reboot……
入正文前先提一點。基於太唔鍾意《夜神起義》呢個中譯名字(夜神總令我諗起鍾情夜遊之類活動的達人),下文但凡提及片名,一概使用「TDKR」。


三個重要文本參考
決定了拍第三集,問題是,故事怎樣延續落去?
一直有參與電影劇本創作的Nolan,睇中了幾個已被奉為經典的Batman漫畫:《The Dark Knight Returns》、《Knightfall》和《No Man's Land》。
頭兩集故事雖屬原創,但其實同樣有參考過漫畫,參考定義是:擷取當中的精神層面和感覺,就像《The Dark Knight》,Joker對Batman的觀感、說Batman跟自己同樣是怪人的論調,便是從《The Killing Joke》這中篇漫畫抽取出來;開拍前,Nolan甚至囑咐Heath Ledger把漫畫當成是參考書狂煲,以求捕捉小丑的精神層面(事實是小丑的背景多年來一直沒有被詳細交代,粉絲們基本上接納了《The Killing Joke》有關小丑過去的描寫)。
《The Dark Knight Returns》,1986年出版,《罪惡城》作者Frank Miller主理。跟主線Batman故事無關,故事設定在近未來,一班DC Comics的superhero不是退休就是被迫退下火線,已經55歲的Bruce Wayne,為正義再次披上戰衣,以不再健壯的肉體對付葛咸城惡人。《TDKR》的Bruce Wayne,即使冇咁老,但被設定為比第二集時老了8歲。
《No Man's Land》,1999年的長篇作品。一場7.6級大地震令葛咸城滿目瘡痍,美國決定放棄、隔離這城市,中斷葛咸城所有對外交通,禁止市民擅自離開,一片無政府狀態,僅剩下Batman一人看守著這孤城。
《Knightfall》,1993年作品,Batman慘被Bane這健碩惡人拗斷腰骨,以致要搵人代替自己充當superhero,只是替補 Batman的Azrael,處事手法暴力兼過火(要知道Batman在打擊罪惡時是有原則到堪稱麻煩的地步),結果,Bruce Wayne惟有養好傷後,親手把自己的替身Azrael打低……
《TDKR》應不會拍《Knightfall》後半段情節,而只是抽取了Bane,以及他拗斷Batman腰骨的「壯舉」,作為這個終結篇的核心。


精神上,和物理上的嚴重打擊
企鵝、謎妖、冰凍人、毒蘭子等等,都比Bane更加深入民心,那麼,Christopher選上Bane的原因是?
Bane並不是首次出現在電影裡,在1998年(那齣災難級的)《Batman and Robin》便出現過一次,造型仲好忠於原著,問題是角色的設定和演繹實在太過低智(其實成部戲的世界觀都很低智),是一隻經由生化武器錯誤研發出來的人形兵器,在戲裡,由頭到尾都只是近乎零智慧的大嚿衰傍友。
原著的Bane,是有過去的人。
他出生於一個虛構的地中海極權軍事國家,父親是反政府分子,Bane自小便在監獄中成長,在獄中的日子,他爭取任何機會閱讀,吸取知識,同時面對惡劣的成長環境,也造就他鍛鍊出一身肌肉,以及搏擊術。
在成長過程中Bane更發現到,操控著人心的原來是恐懼,成功逃獄後,他到了葛咸城,發現這裡的核心價值竟然就是恐懼,而恐懼之源來自Batman。他決意打倒Batman,讓自己成為這個城市的恐懼核心。
暫時未知道Nolan從原著中提取了多少Bane的精神和心理面貌,但相對於小丑,Nolan講到明,這一次他要為年老了的Batman,提供一次精神和物理上的嚴重打擊。小丑作為pure evil,他目的很含糊,與其說他想幹掉Batman,不如說更希望能夠跟他眼中這個「同類」一直鬥落去玩落去,而把正義檢察官Harvey Dent拉進道德的地獄,只是他想證明再正義的人都有成為evil的潛能。
Bane不同,他有計劃,計劃就是殺掉Batman,衝擊葛咸城,讓這地方成為純暴力的恐懼鬥室。
原著裡的Bane就像一個摔角手,擁有一身不合常理的肌肉,Nolan沒有依從這個漫畫化原型,反而把他改造成一個軍事強人。
不像小丑純玩陰濕的智慧,Bane擁有強壯的身體和沒有痛感的特質,他對Batman的打擊是先從肉體/物理上埋手,摧毀對方的戰鬥功能,令Bruce Wayne變成廢人(即使依然好有錢),磨蝕其所謂正義的精神。

Selina Kyle?Catwoman?
原著裡,Selina Kyle即是Catwoman。一個早在1940年已出現的著名角色。
不像Bane,Nolan對於Catwoman一直沒有講太多:把她加入《TDKR》的存在意義?與Bruce Wayne的關係?甚或她是否就等同於大眾所認識的Catwoman?一概冇作解釋。
只知道的是,Keira Knightley、Jessica Biel、Kate Mara、Charlotte Riley等都有望成為演繹Selina Kyle的人選,最後角色落在Anne Hathaway手上(本來Jessica Biel也有極大勝算)。對於這結果我只能夠說:正呀。


羅賓呢?點解冇份?
有Batman就有Robin。
但Nolan不認為上述命題存在著任何必然性。
《TDKR》之所以沒有羅賓參與,有一個極簡單但關鍵的原因——Christian Bale事先講明,如果今集有羅賓呢條友,佢就寧願唔拍!唔再扮Bruce Wayne!
Nolan堅持起用原班人馬,自然不會因為一個羅賓而放棄如實地演活Bruce Wayne神髓的Christian Bale。
還有一個原因。Robin總是有著令成件事太過漫畫化滑稽化的潛力,Nolan卻一心想把《TDKR》的調子拍得比上一集更灰暗,於是,Robin再多一個預先被判死刑的理由。


《TDKR》的核心命題:資本主義?
以下一段,純粹是有少少推理作輔助的個人猜想。
Nolan主理的兩集Batman,各有主題。
《Batman Begins》是描述一個人怎樣克服長年積累的傷痛,並化為一股存在力量。
《The Dark Knight》則是道德價值的混沌。作為pure evil的小丑,是怎樣把一個象徵道德的圖騰徹底破壞,並同時把此圖騰轉化為另一個pure evil。
《TDKR》醞釀劇本期間,正值「佔領華爾街」行動,作為編劇的Jonathan Nolan也透露,這個擺明針對資本主義的行動的確有影響到劇本,因為他知道,大佬從不把Batman單純看待為純娛樂大片,反而是對現世有所指涉的回應。
Bruce Wayne,富二代,超級有錢佬,資本主義下的絕對既得利益者,自由經濟的象徵人物。葛咸城,就是他的資產基地。
在trailer可以看到,(華爾街的)證券交易所被破壞,Bane率領眾徒佔據商業中心,這是否在影射「佔領華爾街」?Bane誓殺Batman的行動是否一次打垮資本主義的象徵行為?
Batman消失八年後再披戰衣迎戰,又是否只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
有論調認為,從Nolan過去作品可見,他擁有極濃厚右翼思想,著力維護傳統價值——那麼,這一次的Batman究竟在捍衛甚麼?他的正義是否單純來自對資本主義的維護?這才是我最想知道的。


------------
3D是一個誤稱
3D是一個商業策略。可以名正言順把戲飛賣貴啲。打從《Inception》開始,電影公司已經很想Nolan拍3D,但他拒絕。到了《TDKR》,電影公司再提議Nolan拍3D,他依然拒絕。
「3D根本就是一個誤稱。」我們在銀幕看到的世界根本已經是三維的,所以完全沒有再刻意搞成3D的理由。Nolan鍾情的是IMAX。由上一集只有不足半小時的片段以IMAX拍攝,增加至足足一小時——本來想再拍多啲的,但IMAX有個先天問題,開機後會好嘈,以致根本不能夠用來拍涉及大量對白的場口。還有一點,Nolan沒有效法大部分荷李活導演,另開第二組crew參與拍攝以提高效率,他需要自身的全盤監控,他不願見到影片出現一些不屬於他的東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