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

令我不安十三釵






















普天同慶聖誕節我去了看《金陵十三釵》,事後極其不安。不安是因為內心充滿了疑慮。

男性暴力世界下的女性

這是一齣戰爭片嗎?
不然,為甚麼一開場會慘烈地打足大半粒鐘?這場戰爭戲碼的長度和慘烈程度,是為了交代日本侵華時,中國人是幾咁不屈不撓和無懼嗎(同一時間也反映了日本軍隊那坦克是幾咁強悍)?坦克刀槍不入嘛,勇敢的中國人一於把炸彈綁在肉身上,衝埋去一鑊熟!點知,炸完了一架,原來仲有另一架……
但大規模戰爭場面就只有開初的那一場。
片裡出現的人只有三種:中國人、日本人和美國人。中國人是受害者/犧牲者(裡頭出現的中國人角色,統統都是忠的,就算那個疑似漢奸的物體,講到尾也不過是為了救走女兒,才委曲求全罷了);日本人自然是變態的施害者(但施害者陣營中,竟存在了一個好似仲有少少人性的日本軍官)。
至於美國人,如果冇數錯,就只有蝙蝠俠Christian Bale和他的那個只出了一場戲咁大把的朋友——由於太少戲,唔算數,那麼,Christian Bale就是當中唯一的美國人代表。
電影是小說版改編,最大改動,據說是給Christian Bale演的那個「神父」加重了戲份。他由一個純粹為了錢的美國人,在親眼睇住日軍怎樣兇殘地蹂躪中國未成年女性後,進化成一個人道主義代言人。張藝謀導演是基於甚麼原因,把電影重心押在這麼一個美國人身上?是為了開墾美國票房?是為了方便提名奧斯卡?
還有,不像中國人以命搏命式的大無畏,也不像日本人退化到近乎禽獸的張牙舞爪,Christian Bale/美國人無疑有點滑頭,卻是全片裡唯一不用武力的,純用智慧就拯救了一批中國女學生。
但電影可不是由Christian Bale的男性視點切入。真正提供視點的,是那名有個疑似漢奸老竇的女學生孟書娟。
她全程窺視著Christian Bale,窺視著那班擅自闖入學校的妓女,也窺視著Christian Bale和妓女玉墨的打情罵俏和言語角力(張導真的拍成她不時在偷睇別人)。後來,當那班秦淮河風塵女子慷慨就義,決定替代女學生前往日本軍營「送死」時,張導安排了一場戲:由於她們身材都太火爆,就算著上校服也好易穿崩,惟有用布條緊紮著豐滿的胸,而孟書娟,就邊看著面前那一具具煥發異樣成年美的軀體,邊透出滿臉的驚奇和艷羨。
在一個由男性構成的殘酷世界,一個女子以形而下方式思考、觀察著成長的美麗與陣痛。
這不是齣戰爭片。這是齣側寫南京大屠殺下女性成長的電影——是嗎?

如果把故事主角換成猶太人和德國人……
不是選擇遺忘,但我的確不愛戰爭片,或base on某場歷史真實發生過的戰爭而拍成的電影。
電影一旦涉及史實,你就不可能客觀處理,必須有個「立場」,去把史實呈現。
出品人張偉平說,《金陵十三釵》著重刻畫的是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不管是中國軍人、風塵女子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有不屈不撓、捨生取義的精神——電影給我呈現的,是中國不論男或女,只能以血肉之軀去反擊(男的綁上炸彈,女的身上沒有炸彈,但在男人角度看她的肉體無疑就是具原始武器)。
張偉平又說:所謂「國恥」、「屈辱」都是過去的事了。那段落後挨打的歷史,對中國人應該是一種激勵。因為有國恥,才有奮進……
在中國已是強國的年代,能夠做的,就是動用上6億人民幣製作費,請來荷李活一線男演員,把歷史上的一次「國恥」,以最華麗方式拍給自己人看,拍給外國人看 ——張偉平說,外國人只記得猶太人是二戰受害者,對同樣蒙受災劫的中國人卻不重視。「如果把《金陵十三釵》的故事主角換成猶太人和德國人,那就是奧斯卡獎的大熱門,能拿七項以上奧斯卡。」內地票房方面,資方的目標是10億元人民幣。
明白晒。不是南京大屠殺的史實令我不安,而是呈現史實的方式和心態令我不安。

2 則留言:

  1. 我也極其不安,看到劇務組裏一列日本人名,他們自己怎麽忍心投入參與這樣的電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