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前北韓人的北韓生活記憶
近日迷上了南韓產物「少女時代」的我在諗:如果把她們求其一隻MV,在北韓清津市播放,殺傷力,會否強如投放一枚核彈?
清津人民的記憶
從來只知道北韓有笪地方叫平壤。直至看了一本書,才知道清津。
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為金正日終於死了。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Nothing to Envy: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是美國記者Barbara Demick的一本訪談集。訪談對象,是六名離開了北韓的韓國人。
Barbara Demick沒有把訪談內容,如流水帳般鋪陳出來,反而是把這六名有老有嫩、有男有女的前北韓人,有關北韓清津的生活記憶,撈埋一堆,夾敘夾議,串連成一本以口述歷史作根本,同時側寫北韓在金氏王朝統治下的實況。
作為(北韓政體最恨之入骨的)美國人暨美國記者,Barbara Demick即使再忍手,總也有按捺不住的時候——以一個資本主義自由富庶國家人民的態度,去審視、或插一插這個「敵人」。
還有,Barbara Demick是特登選擇活於清津的前北韓人作訪問對象的。沒錯,清津是北韓第三大城市,但對比(被官方)作為唯一面向世界的平壤,其實窮上N倍。
在我這個既不是北韓人,也不是美國人的人眼裡,這本訪談集,竟比很多情節更錯綜複雜奇詭的推理小說,還要好看。而因為真的好看,看得很快。
我居然覺得好看?這其實很大鑊。
旁觀他人的痛苦
這畢竟是一本訪談,內容都是根據被訪者所提供的內容寫成(即管我相信Barbara Demick有做過一點潤飾);當中沒有一個被訪者,會說昔日在北韓清津、不受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玷污的生活是幾咁愜意,有的,只是捱餓捱餓和捱餓;能源嚴重短缺,沒有電燈照明(主要的電力都被用來永恆照亮著金日成的雕像和沙龍),夜裡的清津是完全暗黑的——但反而因為夠黑,形成了一個場所,方便了男女偷偷地談情說愛(據說在那兒男女是不准公開拖手親熱的)……
沒有了昔日的階級鬥爭,就以為人人真的平等?傻的嗎,因為已換上了另一種更加不公的階級分布法,只要你被劃分成某階級(劃分是根據你的成長背景釐定),你的階級成分便會世襲下去,你是賤民,你的子孫直到永遠都只能是賤民。
於是他們開始相信:他們是被有系統地欺騙。
對極權主義的預言書《1984》,內容絕對殘酷,但再殘酷,始終是喬治.歐威爾虛構出來的。《我們最幸福》當中的殘酷,卻是由在北韓真實地長時間待過的人所透露的。
我原來在旁觀他人的痛苦。
而且仲居然覺得好睇。我本人也很殘酷。
選擇偶像的自由
金正日死的消息公告天下前,在電視看到一個南韓音樂界的頒獎禮。少女時代、Super Junior,還有很多我根本不認識的南韓明星,結合成一個極度星光熠熠的場面……
「自由」的其中一種演繹,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去選擇自己真心喜愛的偶像。
看著電視上播著北韓人聯群結隊在為金正日之死而哭,想到《我們最幸福》裡的一個段落:1994年金日成死,全國哀悼,有個5歲小女孩被老師(其中一個被訪者)發現把口水搽在臉上,配合表情,全程在扮喊,事後小女孩為自己解畫:如果不喊,母親會說我是壞孩子。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看到你的介紹然後看這本書,看到北韓人民的所謂幸福生活還真是覺得活在香港很幸福~不過說到"因為夠黑, 形成一個場所,方便了男女偷偷地談情說愛"...覺得是另一種美~
回覆刪除一種很傷感的美。
回覆刪除嗯嗯~因為是史實才覺得美
回覆刪除如果不喊,母親會說我是壞孩子。
回覆刪除然而她根本無法理解壞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