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那些年,給不再青春的熱血進行曲






















那些年。那些年。那些年。那些年。那些年。
在幾乎沒有好事發生過的這些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一次超越了集體回憶層面的大中華盛事。
集體回憶,是一種經由某個群體的共同意志產生、對某一組特定事物的集體式憑弔,一旦你身處圈外,這些回憶對你來說,根本不重要。
但我們都必然地青春過。這一個發生在台灣彰化的高中追女故事,卻讓我們集體地回憶起——只.屬.於.自.己.個.人.的.青.春.時.代。
而那更是一個仍然會跟朋友談理想、仍然會分享追女苦與樂、仍然幼稚,但又不失熱血的青春時代。
這一代的青春,卻可能花了在「等夠秤」就仆到去申請公屋。


其實一直勸自己不要去看《那些年》。
最後還是去看了。真的,好耐未見過戲院迫滿咁多人,就連在小食部買爆谷荷蘭腸的那條人龍也零舍長,而當中有不少,更加是明刀明槍著住中學校服的,情侶。
是的!我就是不想讓自己見到如斯場面,才叫自己不要去看!
我清楚知道,眼前這一pair pair正談著戀愛的青春的心,只會迫我憶起中學時的自己,一直只是個溝唔到女不折不扣的可憐蟲蟲蟲蟲蟲蟲……
但,就像電影裡永遠地美麗的沈佳宜跟柯景騰所說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啊。」
所以我感恩,自己中學時屢敗屢戰keep住有追女孩。那些患得患失的曖昧交煎,填充了青春的無數空白。
只是身邊從沒出現過一個女孩像沈佳宜/陳妍希咁正,可以叫自己熱血地,追足八年。

90年代,櫻木花道教曉的男孩事
故事開始於1994年。
不像小說,電影對那年頭的時代風貌和流行事物,其實只作了有限度描寫,當中特別提到的,是櫻木花道。由井上雄彥創造的熱血型漫畫人物。
井上雄彥,1990年開始連載成名作《Slam Dunk》(台譯《灌籃高手》),讓90年代成長的男孩明白:打籃球原來是很熱血的一門運動,而肆意地在球場揮灑熱血,更是極度浪漫的一回事。
櫻木花道,為了追求赤木晴子,明明唔識打籃球都決定加入籃球隊,以熱血作憑藉,慢慢成為一個遇強愈強的天才球員……
柯景騰就是櫻木花道。
在青春這場戰鬥裡有的是熱血,和(以一點點以無知作為根基的)自信。
在宅男草食男還未盛行的那些年,熱血,是普遍男孩信奉的人生戰鬥必備態度。可是,現在經由怪獸家長調教出來的,卻可能只會認同人生就是場精密的算計。

男生專享的課外活動
沒有人忘得了柯景騰/柯震東經常露出的肉體。
但看在眼裡,我們不會覺得是在故意賣肉、或鹹濕,反而是理所當然地順眼。
就算是「打手槍」,也不帶淫穢之味。
這是齣以九把刀視點去說的故事,而從男人的角度看,既然都是男生,又同樣擁有著大量的青春和過剩的精力,所以,這不過是青春年代男生們共同(而各自地)進行著的一個課外活動吧。
離奇地,那班力追沈佳宜的男生,卻從來沒有以沈佳宜作為「打手槍」的幻想對象。
我不知道是九把刀刻意安排還是其他原因,總之,他們追沈佳宜就是因為愛沈佳宜(甚至連男生的言談都不見對沈佳宜身材肉體作出任何高談闊論),完全超乎性的邊界,完全純愛。

純愛Area:膊頭以下,Bra帶以上
表面看,《那些年》就是純愛類型電影。
純愛電影的配套,必然地包含以下各項:沒有屏風樓阻擋天空的優美鄉鎮、臭屁成年人對青春族群的無恥欺壓、考試升學的煎熬,以及(至少)一個美得不像凡人的女神型被追求對象。
在純愛電影,愛自然是唯一的最大前提,一次拖手一個輕吻,都已經是驚天動地一生一世。永遠記得那場戲。沈佳宜抱恙參與大學聯考(看過電影的都應該知道是哪一回事),表現失準;某個晚上,找來柯景騰哭訴,訴說自己一直努力讀書但偏偏就是考不好……
那場戲是二人感情關係大躍進的契機。柯景騰聽著沈佳宜的哭訴,安慰著身旁這個脆弱的女神,其後,鏡頭刻意影住柯景騰的右手伸到沈佳宜的背——他不是像平日安慰好兄弟般,豪情地拍一下膊頭,而是輕輕的,細細地,放在沈佳宜背上——心邪的我,一心以為九把刀會讓電影裡的自己把手往下掃,掃到女神的bra帶上——但沒有。
柯景騰右手的落點,剛好是沈佳宜那白色bra帶的上方(她當晚穿的是有點透的白色上衣,所以讓我看得很清楚)。
當一個傷心女生,最需要一個男生安慰的時候,而眼前這個男生正正又是自己喜歡的,在21世紀的進取思維裡,往往直線地諗到,之後肯定仲有「下文」。但在《那些年》卻沒有。戲就在這一下「膊頭以下,Bra帶以上」的輕撫,戛然而止。這麼一個小安排,我便認為比以前看過的一些(偽善)純愛電影,純愛得更善良更可愛。
反而之後,在沈佳宜和柯景騰升大學後唯一一次的約會裡,女方把本來戴著的一隻手襪給男方配戴,便又太過畫公仔畫出腸了。但這始終是作者的自傳式電影,如果這個小情節是真實地發生過的,OK,冇問題。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啊
本可以成為一對的卻沒有成為一對。
到最後,沈佳宜結婚了。柯景騰跟他的一班好兄弟聯袂去飲。
大家都成年了,各有各的工作和現實考慮。說失敗,沒有一個失敗;說成就,也沒有一個坐擁著很大的成就(唯獨柯景騰,算是做到了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我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最後那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吻(不在這裡玩劇透了,但跟小說的情節是不相同的),明明是製造了很喜劇的效果,看在我的眼裡,卻看到有點眼濕濕。
現實生活可不是一齣女《灌籃高手》,沒有人可以像櫻木花道般憑藉一腔熱血就得到人生所有榮光——熱血毋疑是一股拼勁,但不代表就能夠用來克服殘酷人世裡的所有難題。
當柯景騰長大了成熟了,自然也不再幼稚(那場令沈佳宜離開他的異種格鬥賽,便讓他明白自己根本不是最強),但最後那拼盡力的一吻,他容許自己(幼稚地)喚回失落已久的青春熱血!
到最後,當然沒有任何事因為這一吻而改變,沈佳宜始終還是要嫁人(我也相信柯景騰對沈佳宜的感覺也已經變了,他喜歡的,始終是已成過去式、經常用藍色原子筆篤他背脊的那一個沈佳宜),但這一吻,柯景騰同時吻回了那些年、那一個曾經青春充滿熱血的自己——即使,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啊。
《那些年》的受歡迎,絕對不在於作為一部電影的藝/技術層次,而是因為箇中的微妙作用:叫觀眾喚回那個曾經幼稚、不識天高地厚的自己。青春美好,是因為容許你不知天高地厚地去擁有夢和理想。
這原來是一齣勵志片,獻給不再青春的人。

但願不會出現香港版的《那些年》
有理由相信,一齣擺明販賣《那些年》情懷的港產片將會不日上畫。諗一諗,對上一齣在香港成為話題、掀起不得不睇熱潮的港產愛情片,是哪一齣?
《婚前試愛》?話題僅在於娜姐的肉體吧。而且也絕對沒被列入不得不睇的一類。《志明與春嬌》?話題是有的,但還沒去到那種茶餘飯後人人見面都必然講起的程度。甚麼?《夏日樂悠悠》的前世版《夏日的麼麼茶》?唔係呀……《初戀無限Touch》、《新不了情》、《秋天的童話》……?
香港不是沒有高中生,高中生也不是不懂得「打手槍」(大佬,愛都識做啦),沒有的,是情懷。是現實中香港人的個性使然?這些年的港產愛情電影,主要拍的都是大人的愛,都充滿了扭橋——男與女愛情背後,全然是一場爭奪話語權控制權的角力。我們看港產愛情片,感動還是其次,首要的是用腦,和一顆小人的心。
《那些年》的故事其實很平凡,其群眾根基主要建基於九把刀的讀者群(後來電影成為話題才廣散出去,連非讀者群也留意到),他們都知道這是九把刀的一次個人自述。而因為自述,所以真實。情懷可以弄虛作假,但作極都及不上真實的能夠打動人。所以,即使有導演把《那些年》由頭到尾照拍一次拍一齣香港版,都只會是徒勞無功。就算我們知道故事真實的,但九把刀的成長場地畢竟是在台灣彰化啊。
OK,有些人或許不介意故事場地搬到香港,但,邊度拍先?香港還有甚麼地方可以拍出那種優美的古早味?上環?《歲月偷神》咩。旺角?太嘈了吧。深水埗?太窮了吧……
將軍澳呢?假設在日出康城拍吧。說柯景騰和沈佳宜在有兩個球場咁大的日出公園約會,點知,一味熱血的男方因為不是住客,結果被無情的臭屁實Q趕走,惟有孤獨地由環保大道徒步行返出去TKO,並被女方罵他幼稚笨蛋不成熟……
你,會感動嗎?

8 則留言:

  1. 以前那套「香蕉仔」,就算唔多唔少有那種成長情懷罷。但相比台灣人(甚至係日本人)那含蓄純純的愛,香港人畢竟太過現實... 可能就因為太過現實,少少所謂既懷念/懷緬就會引起港人幾分罕有的浪漫。

    回覆刪除
  2. 一些sell情懷的港片,又總是太過煞有介是。如果講純愛而講得較好的,我會想起80年代黃耀明李麗珍那齣《戀愛季節》。

    回覆刪除
  3. 之前看你寫《情迷午夜巴黎》而真正留意你的文章, 果然今次也是所看過的關於《那些年》寫得最合意的影評, 繼續努力, 你多了一個喜歡你的讀者。當然,喜歡你的影評, 其實暗合自己的部份體會, 雖說這戲所帶來的體會還遠不只如此, 不過主梗大概已出來了。九把刀自己也說過, 他熱血, 但是他沒有光做夢, 他確實地付出了努力去實現夢想, 結果出來後是怎樣, 其實並沒有太重要, 過程的淋漓感覺是無可比擬的。要是這種經歷blend into清純戀愛的場景, 感染力當然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這電影, 有太多太多原因, 值得一看再看, 關於它的影評, 卻有太多太多理由, 寫不完。

    回覆刪除
  4. 從電影中看見很多似曾相識的片段,男孩子之間的友情,毫無機心,從不計較,彼此的關係來得那麼簡單、自然。對著自己心儀的沈佳宜,各人用自己的方法去吸引對方,不使詐,不嫉妒。無心向學,只因對將來心感迷惘。熱血男兒的幼稚,的確跟同年早熟的女生有着很強烈的對比。看着一幕幕令人回味的情節,淚,不期然幾次的掉下來。故事的真,令到我彷彿覺得這一切感覺已經是多麼的遙遠……

    青春無價,能對每件事都敢作敢為,無怨無悔,才算真正活過,不枉此生。
    電影為我帶來了一點點的遺憾,就是筆者在年少時,不夠熱血、不夠反叛、不夠義無反顧……

    到現在總覺得缺少了像九把刀在年少時所擁有過深刻的、令人回味一頁。在這些年回想起那些年,你又會有哪一番的體會呢?

    貝爾納

    回覆刪除
  5. 《戀愛季節》- 尋找她 覓愛的詩篇
    信一天有緣 能再相遇
    永沒完 訴我心裡願.......
    以上就是我的那些年。

    回覆刪除
  6. 《戀愛季節》,好戲。那個李麗珍是最美麗的她。

    回覆刪除
  7. 想給你這編影評給一個"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