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

他們是病人,也是壞人


















《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原來的書名超級直接,就是:憎恨女人的男人。

西歐犯罪小說給我的陰影
如果不是知道我最喜愛的大衞芬查,將會把《龍紋身的女孩》改篇成電影,我未必會看這部瑞典小說。
純粹口味問題。在日本的推理和西歐的偵探/犯罪小說之間,我選擇了前者,因為根據過往經驗,看日本的推理往往令我看得好開心,看西歐的偵探則總是令我好唔開心兼好眼瞓而已……嗱,當中絕對沒有高低之分,我不是要把日本的推理放在一個比西歐的偵探來得高的位置——不像身邊某個人,每次看見我又捧著一本推理小說在看時便藐住說:「我一向都唔睇呢啲,只會睇美國作家乜乜乜的偵探。」他講到「呢啲」兩個字時,面口是零舍衰的。
事實上,多年來我一直俾機會自己去重新認識西歐的偵探小說,好似幾年前吧,台灣出版了德國小說《謀殺村》的中譯本,書的裝幀極度精美之餘,宣傳語句仲話呢本小說在德國相當巴閉,而且還附有一大堆台灣文化人和作家(但我一個都唔識)的美言和奉承……
結果,看完這本《謀殺村》後的我,真的想殺人,而且是要殺好多人,個list如下:決定頒獎俾呢本嘢的嗰班德國人,以及嗰班力讚呢本嘢的台灣文化人——至於作者Andrea Maria Schenkel本人,她只是因為渣,才寫了這麼一本屎出來,但寫出一本屎不是罪,把這本屎捧到上天的人先至有罪。為了證明不純是我的偏見,把書借了給朋友,她看後,嬲到想殺埋我。
《龍紋身的女孩》絕對沒有令我萌生起不必要的殺意。

瑞典的性侵害
對於瑞典,我的概念只有那個家具品牌,和幾好味的肉丸。
還有的。一如大部分北歐國家,瑞典被形容為一個生活好地方,生活節奏完全唔急促,盛產品味一流的家具設計師;所以住在那兒的人,都好有生活智慧。以上,都是本地報章雜誌所建構的瑞典。
但瑞典作家Stieg Larsson在他的《龍紋身的女孩》裡所描述的瑞典,是一個被大資本家操控、充滿階級矛盾、大把罪惡發生的地方——冇錯,其實同香港差唔多(衰),而Stieg Larsson在小說各篇章分隔時,更特登加了以下幾個「事實」來深化小說主題:「瑞典有百分之十八的女性曾遭男性威脅」、「瑞典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女性曾遭男人暴力對待」、「瑞典有百分之十三的女性曾遭性伴侶之外的人嚴重性侵害」、「瑞典有百分之九十二曾遭受性侵犯的女性並未在暴力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報警」——讀到這些語句,的確是有點,心寒。
Stieg Larsson在書裡寫的性暴情節,是帶有一種近乎白描的露骨、恐怖和病態,但又不像某些在同類情節上大書特書的小說,或那些罪案實錄式的報道,純粹為我們提供一種獵奇性樂趣;《龍紋身的女孩》中的恐怖,是因為要話俾你知,犯下這些罪行的病人都是壞人。
我們大抵都成為了業餘的心理學家,總愛為罪犯描繪一副心理地圖,例如啦,serial killer通常是在小時候受過性侵犯、細細個已經鍾意虐殺小動物、大個後患有嚴重潔癖、社交技巧又異常貧乏……現在還可能多加一點:極度沉迷打機,尤其是玩那些渲染暴力的遊戲。於是,社會成功歸納出一個容易導致日後行差踏錯的成長套路。
但情況也可能變成——假設我犯了事後,係唔係都先把造成自己行差踏錯的原因如數家珍:小時候受過性侵犯、細細個已經鍾意虐殺小動物兼長大後社交上失敗……呀仲有,好鍾意打機添,當然是打那些渲染暴力的《GTA》啦——最重要是,有埋醫生證明。
傅柯一早講過,知識就是權力,只有醫生才有權去定義精神病患者,去把異常合理化。
小說裡,當主角龍紋身的女孩提到那些犯下性侵害的病/壞人時這樣說:「我只是覺得那些爛人很可悲,老是把罪怪到別人頭上。」

由失蹤到兇殺
基於《龍紋身的女孩》是一個有推理性的故事,有謎要去解,所以這裡不會(為填夠字數而去)透露任何情節,只能夠說,這是一個把荒島打造成密室,一個由追查陳年失蹤案演變成翻開殘暴兇殺案的故事;再由失蹤/兇殺案,扯到去暴露瑞典一點點社會現況。
作者Stieg Larsson,在寫好晒這《千禧年》三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空中的城堡》,「千禧年」是指男主角主理的財經雜誌名稱),但書未出版時已病逝,所以,未能親眼看見這個三部曲(尤其是《龍紋身的女孩》),怎樣在祖國、繼而西歐、再輪到美國所掀起的熱潮,及其商業效應。
《龍紋身的女孩》在瑞典早就被拍成電影,而且大收。大衞芬查的版本,由新鐵金剛Daniel Craig去演那個財經記者男主角(很OK的人選);那個龍紋身的女孩則未有定案,據說暫時以《潛行凶間》的Ellen Page呼聲最高。(補:最後跑出的是Rooney Mara)
 
(原文刊於am73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