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沒有了John的Paul



















如果——如果,你keep住有睇這一個欄,你或會以為我OK憎Paul McCartney。錯晒。

名氣之追逐

在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之間,可以是一個生命情調的抉擇。
他們都是注定有音樂才華的人,最初走在一起,的確起著互相鞭策的功能,大家都意識到對方會是一個威脅,而不得不去迫自己再進一步,正面作用是令The Beatles持續在進化,由最初的純冧女歌樂團進化成後來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好了。
直至有一天,兩位終於意識到,長年累月的進步原來已經足以讓自己獨當一面。
在The Beatles解散那個大時代裡,John揀咗同老婆用音樂言志,由一個音樂人變身成一個時代觀察者,試圖用音樂去改變一些事——現在回看,或會覺得諗大咗,或不自量力,或把政治睇得太表面,但那個時候很多對世界仲有「感覺」的音樂人,總會咁諗。
Paul簡單得多,就是要延續The Beatles的名氣,繼續讓自己有得玩落去,不希望像歷史上大部分樂隊般,一解散就玩完。

尼日利亞苦難之旅
John有Yoko和他並肩作戰,Paul也有他的Linda。
實際的Paul,早在結婚前已經講明,希望老婆能夠參與其音樂事業,因為他可能要成日做tour,如果老婆幫到手,咁就可以成日跟身。Linda的確做到。
Wings,又或嚴格來說叫做Paul McCartney & Wings吧,名義上是Paul和Linda的組合(最初知道呢隊嘢時也以為是那些夫妻檔組合),背後其實還有好多幫手,而多年來這些幫手又持續地進進出出,唯一跟兩公婆由頭玩到尾的只有Denny Laine,前Moody Blues結他手。
承接了The Beatles的剩餘價值,解散後Paul的過人事業衰極有個譜,但就是去唔番以前那個高度,直至1973年,Wings推出第三張專輯《Band on the Run》,Paul才算去到人生第二個甚麼事業高峰……
錄《Band on the Run》前,不知是甚麼原因,幾名成員一齊離隊,也不知是受到甚麼刺激,Paul決定要飛去尼日利亞進行錄音,結果,瀨嘢,當地錄音室設施超差,治安也超差,錄錄吓音居然可以被賊人直闖錄音室打劫,身上貴重財物自然冇晒,那名賊人甚至連收錄了demo的cassette也一併劫走,那一刻的Paul……咪近乎崩潰囉。
但上天真是超錫Paul的,結果又俾佢在極度惡劣的情況下搞掂,而這張制作過程充滿劫難的《Band on the Run》,也成為Wings最著名的專輯。

很70年代
在John Lennon專輯reissue的差不多時間,Paul也開始把自己的專輯重新發行,名曰"Paul McCartney Archive Collection",打頭陣的正是《Band on the Run》。
現在重聽,我是完全不明白為何Paul生當初要山長水遠去到尼日利亞錄的——不像其他音樂人懶係嘢咁要去某個窮鄉僻壤錄音,目的是為了吸收另一個地方的音樂養份——《Band on the Run》完全沒有半陣尼日利亞或非洲的「除」,反而充滿了70年代那時最typical的流行味,呢樣有啲嗰樣有啲再加啲弦樂,OK,就被Paul整合成70年代其中一張最動聽的專輯了。
沒錯,是好聽的,因為可以令我發思古之幽情,懷一次70年代的舊。
但今時今日我聽John的歌,卻依然有種「現在」的感覺。
所以,我從來不憎Paul,只不過覺得John勁啲囉。

ps.Paul同Linda生的囡囡Stella McCartney,卻又的確比John那兩位公子勁,爭番啖氣。
再ps.呢隻碟其實是好聽的。我呢幾日都係咁聽。

(原文刊於am730)

6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