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星期四

孤獨地搵食,孤獨地食



























衣食住行——裸體,不會死;瞓街,不會死;
唔搭車齋行路,更加不會死。但當肚餓到某一個程度,肯定會死(切勿以為望太陽會醫到肚)。所以,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便是肚餓。判斷肚餓吃或不吃,等於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食,就是為了飽

曾經同自己講過,餘生盡量不再寫同飲食有關的東西。
入行時做過好一段時間飲食記者。飲食記者做乜?去食店採訪,問吓大廚有乜秘方,點解可以將啲嘢整得咁好食囉。有時候,為了讓讀者更易理解,還要做一啲低能嘢——訪問過某間小店,店方sell他們的豬扒夠大塊,咁我咪照寫囉,編輯責難:「點.解.唔.攞.埋.間.尺.去?」她想說的是:我應該帶備間尺,量度塊豬扒的長闊高,並同時讓攝影師影相。這樣,讀者一睇相就明白晒。
時代不同了,現在已經不再流行這種拎埋間尺量度食物的做法。現在流行的,是故事。
每間食店都必定存在故事:老闆經營有幾艱辛和搏命?怎樣地捱到病都在所不惜,只為了煮出真正美味的菜式?仲有嗰班勞苦功高的夥計呢?佢哋同老闆之間肯定有可歌可泣的互動吧。
每一次訪問,都需要盡我所能挖掘隱藏食店背後的動人小故事,讓讀者去消費的,不止是食落肚的,還有用心靈去感受的澎湃人情。可能曾經動用了太多感情吧,現在那種深入呈現食店秘辛的電視節目,我好怕睇,我怕濫情的自己睇完,再去幫襯那食店時會忍不住淌淚,喊住食。
但更關鍵的問題是:我根本唔識食。我當然懂得咬、吞、消化和屙等本能,但實在不懂得分辨怎樣才是好食,不懂得很詳細很具象地描述、分析味道。最驚是訪問過後試食時間,熱心的大廚老闆們坐定定望實你,等你食完後俾意見。每一次面對這種場面,我所能說的不是「好食」,就是「好好食」——說時,仲不忘擺出一個代表「滿足」的複雜表情。
眼看身邊不少同事都由飲食記者進化成食家,我明白到,真正有問題的是我本人,與人無尤。
我一直停留在一個好低層的形而下層次:只關心嗰一餐食得我飽不飽。
曾經出席一些飯局,在一些好elegant的西餐廳進行,身旁坐的人都衣冠楚楚,談的話題我統統答唔到嘴,最弊是他們又會主動問你意見,以致我成個飯局都維持在一個周身唔聚財的心理狀態……周身唔聚財的同時,面前那些elegant菜式又極度精緻,精緻到一啖便食完——但你又不能一啖食完,必須分開好幾啖,淺淺的吃,細細的嘗,才表現到對「成件elegant事」的應有尊重。
而每當食完呢亭飯局後我立即需要做的是:立即食多一餐。半飽?我呸!

活著就是把食物填入體內
所以我真心鍾意單拖開飯。
食乜,我可以話事;食的速度,我可以有幾快得幾快;食嘢期間,更加唔使講嘢唔使俾反應,唯一需要面對的,就是面前嗰碟/碗/兜嘢。
但有時也會遭受歧視。例如在情人節誤闖那些擺明只供情侶享用的西餐廳,例如單拖去食buffet去放題去打邊爐等諸如此類被約定俗成為只供群體進行的飲食活動時……
歧視,是一種由外而產生的行為,可以唔理;周身唔聚財,卻是種由內而發出嚟的心魔,控制唔到。
所以我真心鍾意《孤獨的美食家》。
當《深夜食堂》每一個故事其實在說一個感人至深庶民小故事,《孤獨的美食家》要講的,係「冇嘢」——每個十頁唔夠的極短篇,只在交代男主角在城市踽踽獨行,肚餓了,便憑直覺闖進是但一間小店,即使過程中會望吓其他食客講乜,又或留意吓老闆搞乜,但依然keep住用一個局外人身份去醫肚,抽離地,不濫情地,進行著進食這動作。冇人得閒理佢,他也不需要理會任何人。
在剝除了所有外在的無聊聯繫,他唯一需要集中的就是,口腔裡的咀嚼動作。食完,俾錢,食支飯後煙。完。「活著這件事,就是把食物填入體內。」
漫畫呈現的,是個人對生活的積極發現,用自己雙腳去行,用自己對眼去睇,用自己把口去食。參考還參考,不用把食評人當成甚麼權威,食評人的話也不過是他者的感受(部分還涉及利益輸送);你自己食到乜,就係乜。食嘢,天生的,唔使人教。

3 則留言:

  1. 從來openricx都係一班打手你唱我我唱你嘅騙局,係d港女先會信到十足。

    回覆刪除
  2. 呢本好睇在作者冇特登講些甚麼大道理,而只呈現一個肚餓者的進食情況

    回覆刪除